炮隊鏡及觀測鏡
炮隊鏡舊稱剪形鏡,屬潛望式雙目光學儀器,主要用于炮兵的戰(zhàn)場觀察、地形偵察、搜索目標、測定炸點偏差量,以及測定炮兵陣地、觀察所坐標等。
“三七式”炮隊鏡
炮隊鏡出現(xiàn)于19世紀末,日本陸軍使用炮隊鏡始于日俄戰(zhàn)爭時期。
日本引進德國葛爾茨(Goertz)公司制造的15倍炮隊鏡,后在東京仿制。定名為“三七式”重觀炮隊鏡(在重炮、野炮的重觀測車上使用)。其視界3°,出瞳直徑為3.1mm,全質量8.53kg,是大正和昭和時期日本陸軍重炮、野炮的主要觀測器材?!叭呤健迸陉犵R最初只是日軍炮兵的觀測具,后來也配用在步、騎兵裝備的隨伴火炮上,用于戰(zhàn)場搜索和射彈觀察。
“九一式”炮隊鏡
日軍步兵慣于利用拂曉和黃昏發(fā)起攻擊,因而認為光度不夠是“三七式”炮隊鏡的致命缺點。為此,日軍引進了德國卡爾·蔡司公司生產的全質量高達50kg的大型炮隊鏡,定名為“九一式”七厘米炮隊鏡,作為陸軍重炮兵的制式裝備。
“九三式”炮隊鏡
日軍專門為步、騎兵使用的隨伴火炮設計了“九三式”8倍炮隊鏡,出瞳直徑為5mm,突出特點是兩鏡筒被結合軸固定。“九三式”炮隊鏡是日軍步兵炮觀察班配備的基本裝具。我軍曾繳獲一批“九三式”炮隊鏡,直至抗美援朝戰(zhàn)爭,我志愿軍炮兵仍在使用。
“九八式”炮隊鏡
日本光學株式會社(今尼康公司前身)生產的“九八式”10倍炮隊鏡主要用于炮兵要塞戰(zhàn)、包圍戰(zhàn)的觀測偵察,視界4°5′分,出瞳直徑5mm,全質量14.5kg。這種炮隊鏡是日軍四一式山炮和改進型三八式野炮重觀測車上使用的裝備,因而又被稱為“重觀炮隊鏡”,曾為我軍繳獲并使用。
簡易炮隊鏡
1937年“七一七事變”之后,日本因軍用光學器材生產能力明顯不足。設計生產了4、5種簡易炮隊鏡,稱為“角形雙眼鏡”。其中有日本光學株式會社生產的“二式”和“九二式”角形雙眼鏡,主要裝備步、騎兵和工兵。這兩種角形雙眼鏡質量輕,可不使用腳架,手持觀測數(shù)百米距離上小威力炮彈的射彈偏差。
“九三式”觀測鏡
1933年,根據(jù)我國東北地形平坦開闊、展望通視良好的特點,日本佳能公司的前身——精機光學研究所研制了步、騎兵手持的5倍“九三式”觀測鏡。該觀測鏡鏡筒一側有可伸縮控制桿,可單手操作,潛望高度為0.39~0.54m,以適應東北地區(qū)高粱地和塹壕中的隱蔽觀察。由此可見日軍以我國地形為戰(zhàn)場需要,不斷“因地制宜”研發(fā)各種軍用光學器材,其侵華野心可見一斑。
測距機及測高機
除炮隊鏡和觀測鏡外,日軍步兵炮觀察班的必備裝備還有測距機及測高機。其測距機內裝有測量視角差的裝置,經過轉換可讀出目標距離。
“九三式”測距機
筆者收藏的“九三式野戰(zhàn)輕測遠機”由日本旭光公司生產,是仿德國蔡司12倍野戰(zhàn)輕型測距機的產品,基線長75cm,全質量8.8kg,可測距150~10000m,為步、騎兵專用。這具測距機是我軍某著名戰(zhàn)斗英雄之孫所贈,從它上面的涂漆和維修痕跡可知,曾為我軍所用。
“八年式”測距機
除“九三式”測距機外,日軍炮兵用測距機還有“八年式”12倍重測距機,稱為“加”式測遠機,也可裝備高炮部隊用于對空觀測。“八年式”測距機的精度在500m距離處的最小誤差為1.2m,在1000m距離處的最小誤差為4.8m。
“九0式”及“九三式”測高機
日本最初的對空觀測器材即是上述的“八年式”12倍重測距機。此后,日本光學株式會社根據(jù)德國進口的蔡司產品制造出了“九0式”三米(基線長)測高機作為陸軍高炮部隊的制式裝備。“九三式”二米測高機是在“九0式”三米測高機的基礎上簡化改進而成,在1萬米高度距離上的測量誤差為1.5%,而早期使用的“八年式”測距機的萬米誤差則在5%?!熬湃健睖y高機精度良好,是日軍野戰(zhàn)高炮部隊的主要裝備。
“九四式”測高機
L937年,日軍在推出“九0式”三米、“九三式”二米測高機之后,又研制裝備了更輕型的“九四式”一米8倍對空測距機,測高范圍8000m,是二戰(zhàn)時期日軍最小的測高機。
我軍在抗日戰(zhàn)爭中所繳獲侵華日軍的各種測高機在1950年代初仍在東南沿海的防空作戰(zhàn)中使用,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瞄準鏡
重機槍用瞄準鏡
日軍裝備的三年式6.5mm重機槍和九二式7.7mm重機槍通用的瞄準鏡有3種之多,分別為6倍率的“九三式”瞄準鏡、5倍率的“九四式”瞄準鏡和4倍率的“九六式”瞄準鏡。
“九三式”瞄準鏡實際上是“九三式”觀測鏡的縮小型,準確地說應是縮短型,出瞳直徑3.2mm,可用于手持觀測。筆者曾在歷史照片上發(fā)現(xiàn)過它的身影,1938年山西忻口戰(zhàn)役中,日軍步兵第21聯(lián)隊的九二式重機槍陣地一側就隱藏著一個手持“九三式”瞄準鏡隱蔽觀測的日本軍人。按日軍的戰(zhàn)斗編組,攜帶機槍瞄準鏡的應是重機槍分隊的4號射手。
“九六式”瞄準鏡是九二式重機槍的制式化配置,出瞳直徑4mm,視界10°。其瞄準高度最高610mm,最低430ram。而“九四式”的瞄準高度最高可達890mm,最低710mm,出瞳直徑3.5mm。
火炮用瞄準鏡
筆者收藏的侵華日軍火炮用瞄準鏡有兩種:一種是稱為“箱形照準眼鏡”的瞄準鏡,一種是“九五式瞄準鏡丙”。
所謂“箱型照準眼鏡”是日本在明治末期由德國卡爾蔡司公司購進的。這種瞄準鏡放大倍率為4倍,視界10°,出瞳直徑4mm,主要裝配在十一年式平射步兵炮及四一式山炮等上使用。當后來的“九五式瞄準鏡丙”制式化之后,這種瞄準鏡遂停止生產。
“九五式瞄準鏡丙”于大正七年(1909年)由德國葛爾茨光學公司引進,用于火炮射向的標定及瞄準。其具有周視性能,放大倍率為3倍,視界13°。照視距離2000m,主要由鏡頭、轉盤室、鏡體及接眼筒組成,通用于日軍的九二式步兵炮、九四式75mm山炮、三八式野炮及四一式騎炮等。
此外,筆者收藏的抗日戰(zhàn)爭光學器材戰(zhàn)利品還有日本光學株式會社生產的測高低用炮兵野戰(zhàn)方向板,是用于測俯仰角的光學器材。在當年日本《每日新聞》社秘藏的“不許可”發(fā)表的照片中就有日軍炮兵1937年9月在上海江灣的民房房頂上使用野戰(zhàn)方向板測量俯仰角的照片。
編輯 王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