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世事已然百般不同。若可用萬語千言盡述其詳,固好;能以三言兩語點中其要,更妙。本文屬于后者。
文中懷古,不過一事:即墨大夫埋頭實干,雖遭誹謗而終受賞;阿邑大夫阿諛鉆營,政事荒廢,雖受溢美而卒被戮?!爱斚隆敝屡c古無異,只是結(jié)果卻截然相反:即墨大夫“李廣難封”,阿邑大夫飛黃騰達。由此而生“時過境遷”之感,對當下吏治、為官理念、官場生態(tài)等諸多方面存在的流弊加以諷刺。之所以借一事便能反映諸多問題,是因為作者巧妙地選取了集中體現(xiàn)諸多本質(zhì)的一事,抓住了它,自然可以要言不煩。區(qū)區(qū)一件事,體現(xiàn)出為官理念:是以民眾的甘苦為著眼點的民本位,還是以官僚的利益為歸宿的“官本位”;折射出用人標準:是看實打?qū)嵉恼?,還是看官場中的“口碑”;流露出價值取向:究竟誰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回報?實干家還是鉆營者。如此舉重若輕,頗具雜文魅力。
本文的不足亦十分明顯:古為典故,而今為虛構(gòu),有為賦新詞強說愁之嫌,說服力大打折扣。若能以當下之實事比古,“時過境遷”才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