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盜墓軍”
1927年深秋的一個黃昏,陜西省寶雞市斗雞臺一個叫戴家溝的村子里,走來一隊神情詭異的人馬。這隊人有二十來名,都穿清一色的“靖國軍”軍服。奇怪的是,除了背著長槍外,每個人手里還拎著一把鋤頭。領(lǐng)頭的是個老者,步伐矯健。
老者斜背著一把盒子炮,手中還拎了一把奇怪的工具:那工具長約1米,一半是圓柱形鐵鏟,一半是圓手柄。鋒利的鏟口泛著冰冷的光芒。
“洛陽鏟!“一個頗有些見識的村民失聲叫道。
老者扭過頭來,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村民們頓時紛紛關(guān)門閉戶。這一隊神秘的人馬繞出村子,直奔村后的高岡而去??斓缴侥_時,走在前面的老者做個手勢,這隊人馬立刻收住腳步。
片刻,樹叢中閃出一個黑影,走到老者面前,雙拳一抱:“楊萬勝在此恭候長官多時?!?/p>
老者答道:“我們都是為黨司令效力。近來形勢吃緊,馮玉祥對我們虎視眈眈。臨行前,黨司令交代了,此番干系重大,倘若無功而返,軍法處置!”老者的聲音驟然提高。
楊萬勝連忙應(yīng)聲道:“小人已勘測清楚,此戴家溝一帶原為秦文公祭祀天帝所在?!彼麥惖嚼险叨叺驼Z了幾句。老者點頭:“那好。弟兄們先到你家稍事休息,稍后動手。”
楊萬勝在前帶路,一行人往山嶺深處而去。
已經(jīng)三更了,鳳翔城內(nèi)一座戒備森嚴的公館里,軍閥黨玉琨還躺在煙榻上,裊裊升騰的煙霧中,他眉頭緊皺,憂心忡忡。姨太太們在旁小心地伺候著。
墻上的德國自鳴鐘重重敲了5下。正在這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隨即,院子里響起一陣腳步聲。一個叫張志賢的人走上前來:“司令,戴家溝送來大喜。”
……
天還沒有亮,門輕輕啟開。期待了一整夜的黨玉琨眨巴著眼睛,看見一尊青銅水鼎緩緩移到了面前。這尊青銅水鼎造型精美,線條流暢,刻飾的花紋與人物栩栩如生。原本已昏昏欲睡的姨太太們眼里都射出了貪婪的光芒,紛紛圍上前來。
黨玉琨曾經(jīng)學過點文物鑒定知識,此時放眼一望,料到這尊水鼎最起碼也是西周時期的王室祭祀品,價值不可估量,頓時心花怒放……
首開民國軍閥公開挖墓盜寶風氣的黨玉琨斗雞臺盜寶案就這樣發(fā)生了,甚至比孫殿英盜掘清東陵還早一年。
盜墓賊盯上斗雞臺
黨玉琨又名黨毓坤,陜西富平人。因其走路時一只腿跛,被當?shù)厝朔Q為“黨拐子”。
早年黨玉琨聽說做古董這一行可以發(fā)大財,便到西安、北平等文化古都的古董商店里做學徒。由于他善于逢迎,得到了古董商的點撥,積蓄了一些古董知識,見識了不少珍貴文物。久而久之,他竟成為古董業(yè)中的行家,尤其善于識別銅器,真品贗品一看便知分曉。
后來,黨玉琨從戎參軍。他投到了盤踞在陜西鳳翔一帶的地方軍閥、“靖國軍”首領(lǐng)郭堅部下。因受到上司的賞識,黨玉琨很快升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21年8月,馮玉祥整肅陜西軍閥,郭堅被西北軍打死,郭的部下李寺被馮玉祥委任為“靖國軍”頭領(lǐng),帶兵駐守鳳翔。黨玉琨一下子失去靠山,只得率一部分殘兵敗將逃到陜西醴泉縣駐扎。不久,李寺東調(diào),留守鳳翔的地方軍隊互相勾心斗角,四分五裂。黨玉琨乘虛而入,于1926年2月率部攻入鳳翔。
但是,黨玉琨對鳳翔的統(tǒng)治并不穩(wěn)固,被他打敗的那些軍隊經(jīng)常向他反撲,一些更大的軍閥也對他虎視眈眈。為了擴張勢力,鞏固統(tǒng)治,黨玉琨瘋狂斂財。但他想盡辦法,所得的資金仍十分有限,這事兒令他傷透了腦筋。
有一天,他突然想到,現(xiàn)在手握兵權(quán),如果去盜取自己地盤內(nèi)的古墓,沒有人敢管,古墓中的寶藏不就可以換來錢財擴充軍隊嗎?想到這里,他立刻派人去招募江湖上的盜墓者,又精心挑選了一些親信,組建了一支特別行動隊,隨時準備開始盜墓!
陜西境內(nèi)帝王將相的陵墓雖多,基本上都在別人的地盤里,他只能望洋興嘆。自己地盤內(nèi)有沒有一些有價值的古墓呢?根據(jù)信息,鳳翔一帶的古墓大都已經(jīng)被民間的盜墓賊光臨過,沒多大價值了。就在黨玉琨犯愁的時候,一個叫張志賢的幕僚向他獻計,說可以到斗雞臺戴家溝取寶,因為那是一塊真正的“風水寶地”。
大量文物被掘出
斗雞臺地區(qū)歷史上稱為“陳倉北阪城”,是周、秦王朝的發(fā)祥地。秦文公祭祀天帝建立的陳寶夫人祠就在這塊臺地上。這里不僅是周代的重要城邑,還是秦立國初年的都城。區(qū)內(nèi),有一條深10多丈、長七八里的戴家溝。據(jù)《史記》記載,秦國的秦文公、秦憲公的墓葬就在此地。
當?shù)厝顺3?吹剑糠甏笥曛?,溝?nèi)便有很多文物被沖刷出來,暴露于土崖邊。
斗雞臺有一個名叫楊萬勝的劣紳,橫行鄉(xiāng)里,背著官府私自攤派大煙稅款,當?shù)乩习傩諏λ拗牍?。一些膽大的農(nóng)民還準備到衙門告發(fā)他的罪行。
楊萬勝十分害怕,便找他的好友張志賢幫忙,酒酣耳熱之際,楊萬勝開口了:“張兄,你久在黨司令部下,這次可一定要幫幫我呀。”還拿出一個包裹給他,聲稱要表達謝意。張志賢打開一看,里面竟然都是名貴的古董。
“你這些寶物是哪來的?”張志賢吃驚不已。
“實不相瞞,這是從墓葬中挖出來的。斗雞臺戴家溝里,靠近懸崖的那面有幾個洞,洞里有古董,只要動一動镢頭,就能挖出一些寶物,賣個幾十、幾百大洋都是平常事?!睏钊f勝為了討張志賢歡心,趕忙把實情說了出來。
張志賢十分興奮,回去之后,就把這些古董一大半送到黨玉琨手里。黨玉琨非常高興,就把楊萬勝私加稅款的事壓了下來。
當張志賢得知黨玉琨打起了盜墓的主意,卻苦于無從下手時,就把楊萬勝的話一字不漏地告訴了黨玉琨。
那天晚上,特別行動組在楊萬勝的帶領(lǐng)下,很順利就挖開了一座西周古墓,盜得了一尊精美的青銅水鼎。那尊水鼎極大地刺激了黨玉琨的胃口。他詳細詢問了戴家溝的地勢,當聽到秦文公、秦憲公的墓葬就在此處時,他再也掩飾不住得意。
經(jīng)過一番密謀,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黨玉琨組建了一個“掘?qū)氈笓]部”:任命駐扎在寶雞縣虢鎮(zhèn)的旅長賀玉堂為挖寶總指揮;委任鳳翔“寶興成”錢莊總經(jīng)理范春芳為現(xiàn)場挖掘總負責人;派遣衛(wèi)士班長、綽號“大牙”的鳳翔人馬成龍、柴官長、張福、白壽才4人為監(jiān)工頭目。盜寶指揮部則設(shè)在楊萬勝家里。
除此之外,黨玉琨還聘請當?shù)匾粋€人稱“挖寶先生”的古董商鄭郁文做挖寶的現(xiàn)場指導員,負責對挖出的各種文物進行整修、鑒定和分級定價。
然而,最大的問題是人手不夠。黨玉琨知道,如果直接動用軍隊,會引起外界的公憤,而且其他軍閥隨時都有入侵的可能,抽出軍隊挖墓,也不利于防御。黨玉琨于是提出抓民工挖寶藏的辦法。
1927年11月,黨玉琨的盜墓活動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挖出了一個大墓。大墓剛被挖開時,墓壁上還有色彩鮮艷的壁畫,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據(jù)參加盜寶的人后來回憶說,壁畫內(nèi)容是大山和牛羊。畫面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連綿重疊的大山腳下有一群羊,在山中的路旁邊放有陶鬲、陶罐;第二部分為一群牛,牛有臥有立,牛群中似有一人(剝落不清)。山都畫成整齊的大小三角形。牛羊身體各部也不甚成比例,粗有輪廓,形象不準,唯頭部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眼睛極為有神。該壁畫由朱紅色繪成,雖有多處脫落,但大體保存完好,很有可能是秦人游牧生活的寫照。可惜的是,此畫被黨玉琨的盜墓活動毀了。
這個墓內(nèi)出土的器物較多,大多是青銅器,有鳥紋方鼎、扁足鼎、獸面紋尊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座墓坑里出土了3件銅禁(俗稱“銅棹子”),最大的銅禁上置有方鼎、尊、觶、爵等兩排酒器。較小的一件上放有3件銅器,中間放了一件卣。這些被挖出土的器物,均造型美觀大方,有裝飾花紋,一些圖案畫了鳥獸,線條流暢挺拔,實為難得的藝術(shù)精品。
黨玉琨的盜墓行為,導致戴家溝周圍至少50座古墓被破壞,文物損失十分嚴重。
斗雞臺寶物今何在
為了盜得更多的寶物,黨玉琨不斷擴充人力。起初從事挖寶工作的民工,都是從附近農(nóng)村抓來的青壯年。隨著挖掘墓穴的面積不斷擴大,所需人手越來越多,附近村莊攤派不出,便擴大到了寶雞、鳳翔、岐山等縣。到后來,抓夫的士兵完全不問青紅皂白,不管男女老幼,只要能干活的人,都被抓來挖墓。
整個戴家溝很快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挖寶人。從1927年秋到1928年春的8個月中,這支1000余人的挖寶大軍把戴家溝地面翻了個底朝天。
黨玉琨在寶雞大肆盜寶,聚斂財物,勢力逐漸擴大,很快引起了馮玉祥的注意。1928年5月,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總司令的馮玉祥,命令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宋哲元率領(lǐng)所部3個師、1個旅,共約3萬人馬,圍剿鳳翔城并收繳黨玉琨所盜的珍寶。
由于鳳翔城十分堅固,宋哲元初戰(zhàn)失利。后來,宋哲元又請準馮玉祥從山東、河南調(diào)來3萬多人參加戰(zhàn)斗,宋哲元親自督隊。通過工兵電雷爆破作業(yè),迅速在鳳翔城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并于1928年8月25日最終占領(lǐng)鳳翔。黨玉琨在鳳翔東城墻下被擊斃。其部隊被打死打傷的約有2000人,其余5000多人全部被俘。
當年,黨玉琨把從墓穴中盜的寶物,一部分放在他臥室的萬寶架上,另一部分放在二姨太的居室里,大部分重要器皿則藏放于一個秘密庫房中。黨玉琨全軍覆滅后,這些寶物都落到宋哲元的手中。
1928年9月,宋哲元將所獲珍寶全部拿出,在西安新城四面亭軍部展覽一天,以飽攻打鳳翔的部屬們的眼福。隨后,令軍法處長蕭振瀛帶兵將寶物悉數(shù)押送至西安軍部。宋哲元先派人到蘆真照相館請攝影師全部拍照,又請懂得文物鑒定的薛崇勛在新城光明院逐件進行鑒定。
宋哲元將經(jīng)過鑒定的寶物送給馮玉祥一部分,其中一件青銅水鼎,新中國成立后由其夫人李德全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宋哲元將大部分珍寶據(jù)為己有,在離開西安時由其小老婆和當時赴天津任市長的蕭振瀛帶到了天津,存放在英租界宋哲元家中。后來,有一部又通過天津的古董商賣給了外國人,不少文物至今下落不明。
(責編 何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