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人類是大自然的寵兒,但是在高科技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在我們享受高科技為我們帶來的方便與舒適時,過度的依賴,也讓我們在突發(fā)事故面前或者在曠野中面對大自然時束手無措。當意外發(fā)生。無論是裝備還是經(jīng)驗或技巧,對于所有這一切,幸存者的回答只會是:做好準備!
[生存裝備篇]
就算是超人,至少身上也要披一件斗篷。更何況我們這樣的普通人。無論是野外生存體驗,還是戶外遇險,齊全的裝備永遠是最基礎(chǔ)的保障,而且裝備永遠不嫌多。
指南針
就算現(xiàn)在科技發(fā)達,天上飛著14個衛(wèi)星來定位,即便你帶上了GPS,你的手表也帶有電子羅盤,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這看似古老的東西,從航海年代到大探險時代,都是必備的裝備。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shè)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你找到回家的路。
火柴
在野外,火種幾乎是一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很重要,但如果你買不到這樣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一些。方法很簡單,先將蠟燭融化,均勻地涂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為了能更好地發(fā)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卷盒內(nèi)。
野外生存用的電筒要求照射距離不小于50米,電池使用時間不小于5小時,電筒自身至少達到水深30米防水,電筒配有備用燈泡。其實現(xiàn)在我們又有了新的選擇。有眾多國際廠商可以提供質(zhì)量好,性能高的手電,甚至頭燈供你選擇,解放出雙手可以去做更多的事情。
求生刀具
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有了求生刀具,你就可以方便的在野外進行各種勞作,配合熟練的技巧,砍柴、制作路標、狩獵都不成問題。
推薦:
比如法國PETZL公司特別為戶外探險活動和消防救援市場研發(fā)生產(chǎn)的緊急救援頭燈e-LITE。雖然它個頭小巧、外觀時尚,但它擁有強大的戶外照明功能,專業(yè)防水可達水下1米,在零下30度到零上60度的范圍內(nèi)都可正常工作,可以為你照亮20米內(nèi)的一切事物。
求生哨
在荒郊野外,遇險者如果采取喊“救命”的方式來引起救援人員注意的話,不到15分鐘就會喊得聲嘶力竭,而一個小小的塑料哨子,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能吹響它,而且。在探查出路,尋找水源時,事先約定好的哨間長短和不同組合,都是野外近距離聯(lián)絡(luò)時最方便和最簡捷的通信方法。
建議:
隨身帶一把小巧的瑞士軍刀不會增加太多的負擔。它除了集成常規(guī)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甚至還可以帶一個放大鏡。
[野外生存技巧]
哪怕所有的裝備都齊全了,在野外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有一些最基本的經(jīng)驗與常識。別小看這些技巧,說不定最后就是它們幫助你渡過難關(guān)。
生火技術(shù)
正常情況下,打火機和火柴是最重要的點火工具。出發(fā)前在火柴上滴蠟,防止火柴變潮?;鸩袢f一潮濕。將它放在頭發(fā)里面磨擦一番,頭發(fā)產(chǎn)生靜電可使其干燥另外蠟燭也是很好的裝備,一只小蠟燭只損耗最小的能量就可以維持很長時間,而且蠟燭是良好的助燃劑。
尋找水源、收集水
尋找水源: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一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凝結(jié)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產(chǎn)生凝結(jié)水。
植物中取水: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jié)間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怎樣在野外識別方向
在山野中行進,常常會遇到迷路的情況,這時候不能慌張,要靜下心來,利用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征物來識別方向:
影鐘法:在一塊平地上,豎直放置1米多長的垂直樹干。注明樹影所在位置,頂端用石塊或樹棍標出15分鐘后,再標記出樹干頂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兩點間的連線會給出你東西方向,首先標出的是西。這種方法適用于任何經(jīng)緯度地區(qū),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只是必須有陽光。用它可以檢測你移動的方向。
袁法:傳統(tǒng)的手表有時針和分針,可用來確定方向,前提是它表示的是確切的當?shù)貢r間。越遠離赤道地區(qū),這種方法會越可靠。將表水平放置,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12點刻度之間夾角的平分線指示南北方向。
簡易指北針:一截鐵絲(縫衣針即可)反復(fù)同一方向與絲綢磨擦,會產(chǎn)生磁性,懸掛起來可以指示北極。
植物法:若在陰天迷了路,可以靠樹木或石頭上的苔蘚的生長狀態(tài)來獲知方位。以樹木而言,樹葉生長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開樹木,年輪幅度較寬的一方即是南方。
野外時間判斷
在野外若沒有鐘表而想知道時間時,你該怎么辦?按地球自轉(zhuǎn)及月球公轉(zhuǎn)的基本常識,白天時可由太陽的移動,晚間可由月亮的移動來判斷正確的時間,但這與季節(jié)、經(jīng)緯度等有關(guān),所以也不是非常準確。
如果你攜帶有指北針或羅盤,可在指北針或羅盤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針或羅盤指針轉(zhuǎn)至正北正南方向,觀察火柴桿影指的方向,桿影指向西(W)則是上午,桿影指向東(E)則是下午,桿影指向正北(N)則是正午,按桿影的移動軌跡可判斷第二天早6時至下午6時的時間。
渡河常識
河流是野外活動時常遇到的障礙,有的河流緩緩而過,清澈見底;有的則是水流湍急,你該如何涉水渡河呢?首先你要對河流進行一番“偵察”。做到心中有數(shù)。
選擇涉水河流:涉水渡河要選擇河水較淺、水流平緩、無暗礁、暗流和漩渦的地點,如果水深過腰、水流速度超過每秒鐘4米的急流,不要無保護地涉水過河。涉水過河時,應(yīng)當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劃破腳,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應(yīng)脫去鞋襪,赤足過河。
涉水保護:山區(qū)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時要有適當?shù)谋Wo。手持竹竿、帳篷桿、樹枝等支撐在水的上游方向;腰間綁保護繩,在水中摔倒或被水沖倒,有保護可避免危險;在河兩岸石塊上或樹木上拉架一條繩索,涉渡者手抓繩索或?qū)踩珟ㄟ^繩套和鐵鎖掛在繩索上過河;在河兩岸架設(shè)一條有保護的繩索拉過河。集體涉渡時2至4人,彼此環(huán)抱肩部,身體強壯者應(yīng)于上游方向,相互移動過河。
迷路后的措施
其實,在發(fā)現(xiàn)迷路的時候,自己離原有的路徑一般不超過20分鐘。這時不要著急,更不能亂喊亂跑,應(yīng)冷靜下來,仔細回憶一下剛才走過的泉水、巖石、大樹、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參照物,然后憑著記憶尋找自己的足跡,退回到原來的路線上。
人多的話,可以考慮把人員分成兩組。一組留在原地山頂。另一組人則下山,向另一選好方向的山崗前進。若偏離了正確方向。山頂?shù)娜艘寐曇艋蚴謩萏嵝阉麄兗m正錯誤。當下山者登上另一個山崗時,他們再指揮原來留守山頂?shù)娜讼律角斑M。這樣,用“接力指揮”的方式交叉前進,就不會在山谷里原地打轉(zhuǎn)了。
Tips:
冬季涉渡冰河,應(yīng)將棉衣和棉鞋脫下,涉水過河后再立即穿上,應(yīng)注意不能穿棉衣褲和棉鞋過河,水濕后容易造成凍傷和失溫。遇有較大的河流,不要輕易涉渡,可就地取材制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簡易救生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