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平均壽限,大概不會超過五十歲,美國天才歌星邁克爾·杰克遜之死似乎又在印證這一規(guī)律。 不妨簡單盤點(diǎn)一下。天才作家巴爾扎克活了五十歲。國學(xué)大師王國維也死于知天命之年,天才作家曹雪芹活了四十八歲,美國歷史上最年輕最有才華的總統(tǒng)肯尼迪活了四十六歲,天才作家王小波死于四十五歲,貓王普雷斯利四十二歲,天才武術(shù)家霍元甲四十二歲,天才軍事家岳飛三十九歲,天才詩人普希金活了三十八歲,美國民權(quán)領(lǐng)袖馬丁·路德·金活了三十八歲。天才畫家梵高活了三十七歲,天才作曲家莫扎特三十五歲,浪漫詩人徐志摩活了三十四歲, “三十年代的文學(xué)洛神”蕭紅三十二歲,小夜曲之王舒伯特三十一歲,天才詩人王勃二十六歲,杰出散文家梁遇春二十六歲,天才軍事家霍去病二十四歲,法國天才數(shù)學(xué)家迦羅華二十一歲……
天才,就是天生之才,天縱之才,天授之才,所以不可能在人間長命百歲。有句話叫天妒英才,就是說連老天也嫉妒你了,要收你回去。所以天才多在高潮時就毅然謝幕,毫不留戀人間的繁華和虛幻,在天使的導(dǎo)引下,徐徐升入天堂。
他們的早逝,肯定與其太輝煌、太出色、太匪夷所思有關(guān),像天才數(shù)學(xué)家迦羅華一夜寫下的數(shù)學(xué)公式,至少影響了世界五百年;天才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是至今無法逾越的文學(xué)高峰。和他們在一起,總是禁不住地高山仰止,會讓我們脖子疼,所以就有一種并不高尚的潛意識:天才早走也好。
他們活著,光彩照人,出類拔萃。會讓那些相形見絀的人不愉快;他們活著,正氣浩然。疾惡如仇,會使那些蠅營狗茍的人如芒刺在背,坐立不安,于是,妒忌之火,仇恨之劍,報復(fù)的槍聲,陰謀的算計,也會把一個個天才提前送上天堂。
他們其實和我們一樣都是血肉之軀,如果悠著點(diǎn)活,按部就班,熬個七八十歲也不成問題??墒钱?dāng)天才的代價,就是他們在夜以繼日地成倍于常人地消耗著自己的生命能源,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所以才放出超人的燦爛光芒,多半都倒在五十歲的生命門檻前。
當(dāng)然,也有一些活過五十歲的天才,但一般來說,五十歲后的天才,創(chuàng)造力大大衰減,天才的光輝逐漸褪盡,作為天才的生命,已經(jīng)逝去。
而且,凡是活得太久的天才,晚年都不大幸福,或貧困潦倒,像顛沛流離居無定所死在路上的蘇東坡;或備受病痛折磨,像臥病數(shù)十年的巴金;或孤獨(dú)無靠,像風(fēng)光半輩子最后卻孤零零死在寓所里的張愛玲。最近辭世的邁克爾·杰克遜,剛到知天命之年,便債臺高筑,疾病纏身,家庭破裂,丑聞不斷,煩不勝煩,真有些生不如死的感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死也是他最好的解脫。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八十年前寫下這不祥詩句的王國維,是對自己也是對所有早逝天才的祭奠;八十年后,又一個死于五十歲的天才邁克爾·杰克遜,則是對這一詩句的最好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