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天,和朋友逛街,看到有人在賣草莓,朋友欣喜地拉著我說:“走,找那個老頭兒買點去!”
那老頭兒其實并不老,不過50多歲的樣子。但那時我們不過20歲,剛剛步出校園,意氣風發(fā),青春得意,50歲對于我們來說,遙遠得像另一個世紀。
日子仿佛輕輕地一晃,我也到了中年的邊緣。那天,親戚家的孩子結婚,因為會擺弄幾下相機,新娘早早地約了我過去拍照。好多人,很熱鬧,我不停地按下快門,留下一個叉一個美麗的瞬間。
“婚車要出發(fā)了,大家照個合影吧!”主持人一聲號召,賓客都站到了門前的臺階上。在調整他們的位置時,我發(fā)現還有個人,被前面的人遮住了多半邊臉。這時,我身后有個小伙子大聲地喊道:“往左邊站一點兒,對,第三排的那個老頭兒!”
那個被稱為“老頭兒”的人尷尬地挪動了一下,整張臉都露了出來,透過鏡頭,我看到了他鬢角的白發(fā),按下快門時,我的手一抖,眼淚差點落下來。
那老頭兒,是我的父親,
他也是來參加婚禮的。出門的時候,我看到他穿上了簇新的休閑褲和深藍色襯衣,很帥??烧Q鄣墓し?,在這大庭廣眾之下,怎么突然有人叫他“老頭兒”?也不過才50多歲啊,他真的老嗎?那一聲“老頭兒”,像一根刺兒,扎得我心痛。
是從哪一天開始。父親的生活跟從前不一樣了呢?他再也不需要拿著公文包,精神抖擻地去上班,他常坐在沙發(fā)上,戴著老花鏡,瞇著眼睛看《老人世界》。他在院子里種花,在門前的空地上種菜。家里有些粗重的活兒,比如挪動家具,換煤氣,他總會扳著手指說,再過兩天吧,兒子該過周末了,這些活兒,得靠他。
漸漸地,送報紙的來了,會說:“老頭兒,給你報紙!”送牛奶的也喊:“牛奶來了,老頭兒!”我知道,他們這一聲招呼,沒有任何惡意,但我總是裝著沒聽見,忐忑不安地低著頭,不敢看父親一眼。
前些日子,母親突然說很懷念老家的大鍋菜,于是請人在院子里砌了一個土灶,買了一口鐵鍋,可到哪里去找柴火呢?父親拍拍胸脯說:“我來想辦法?!?/p>
從此以后,父親又多了一項差事:撿柴火。公園里那些被修剪下的枯樹枝,路邊廢棄的爛木頭,他都會寶貝似的拖回來,再拿斧頭劈開,整整齊齊地碼放好,然后很有成就感地說:“咱們又能吃一次香噴噴的大鍋菜了!”
那天,我陪父親去散步。走到一戶人家的門口,一個熟識的鄰居,忽然沖著父親喊:“老頭兒,我家里刨掉了一根樹樁,都給你留著呢!”父親笑著答應道:“哎,好!”
那一刻,父親臉上坦然的笑容,讓我終于明白,那個年輕的、曾經把我放到肩膀上看星星的父親,真的一去不復返了。
我不能阻擋年華的流逝,但我卻可以愛上這個撿柴火的老頭兒,并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陪他在身邊,給他溫暖。因為總有一天,這些也會成為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