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第四屆全國村長論壇會上,上海閔行七寶鎮(zhèn)九星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吳恩福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村官。專家評語是這樣寫的:九星村農民在他的帶領下,確定“以市興村”的發(fā)展戰(zhàn)略,10年造就了上海農村的一個奇跡,九星村成為上海316個特色億元村之首。從一個昔日的“泥腿子”到如今聞名遐邇的村官,吳恩福給人們的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傳奇……
巧還債務遮住了蓋頭
1994年底,當過10年生產隊長、10年工業(yè)大隊長的吳恩福,走馬上任九星村的一把手。當時,全村負債1 780萬元,是當地一個欠債大戶,要償還債務,就好比三只蓋頭四只缸,捂了這頭少那頭,缺口始終擺不平,九星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 000元,部分村民已連續(xù)23個月拿不到退休金,醫(yī)藥費也有2年半報不了。當這副令人喘不過氣來的重擔壓上吳恩福的肩頭之時,他就冷靜地想:一定要找到窮的根源。他苦苦思索九星村的癥結:明明有地處城郊結合部、依傍交通大動脈的便利條件,卻偏偏捧著簡單加工業(yè)的小飯碗,而面對極有限的土地資源,卻又期盼引進外資大辦企業(yè)。窮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窮就窮在觀念上,樣樣都要把牢,最后自己被套牢。吳恩福和新組建的班子正視現實,推出了“合作形式、租賃性質、獨資管理”的模式,把村里和乙方聯合經營的企業(yè),改為村里只收租金,由乙方獨立經營,從而避開了自己的短處,擺脫了經營風險;1995年,村里為農戶裝上了電話,大大提高了私房出租率。就這樣,經過19個月勒緊褲帶的奮斗,九星村終于還清了全部債務。1996年,九星村與東風村合并,再次背上800萬元的債務。但思路已定的九星村,這次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解決了債務問題。1997年11月底,九星村既無內債,又無外債,還有存款,其經濟發(fā)展的步伐,跟上了七寶鎮(zhèn)的速度。
“取經”一路坎坷“廟會”迎來“三氣”熱潮
九星村地處上海西南,占地1 600畝。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周邊地區(qū)房地產大規(guī)模開發(fā),使吳恩福敏銳地意識到機遇來了。九星村要依靠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興辦市場的想法很快付諸行動。然而起步并非一帆風順,從來不向困難低頭的吳恩福帶領一班人開始了漫漫的“取經路”,大江南北,到處都有他們辛勞的足跡,取經與招商并舉,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實效。吳恩福還有秘訣:辦市場就像種田,三分種七分管,九星村著重做好“搭臺”這個環(huán)節(jié)。1999年5月,中斷了35年的七寶廟會在一片詫異聲中搬到九星村,連續(xù)舉行了10天,辦燈展、文藝表演、展銷會、夜排檔??芍^是“一里千燈百場戲,九星十日萬人聚”。這次活動,吳恩福大舉收獲,最終達到了“揚名氣、聚人氣、招財氣”。在經歷了許多坎坷之后,吳恩福總結出了“大市場、快流通、嚴管理”的市場經。通過筑路興商、筑巢引鳳、親商富商、規(guī)范經營以及優(yōu)質的服務、提升品位等一系列有力舉措,使市場以跳躍式的增長方式快速發(fā)展,規(guī)模越辦越大,效益越來越好,目前已成功開設了20多個專業(yè)貿易區(qū),市場面積達106萬平方米,全國4 100多家客商進場經商。吳恩福和他的班子成員硬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村莊建設成華東地區(qū)最大的市場、全國經濟發(fā)展特色村,成為上海市目前規(guī)模最大的綜合型市場。
靠什么造就傳奇
十年后的九星村,已從一個負債累累的窮鄉(xiāng)村變成了“上海第一村”。目前,全村勞動力全部上崗,由務農轉為務工,昔日的農民,穿上統(tǒng)一的工作服,從事道路清掃、綠化養(yǎng)護、市場服務、招商引資、社會公益等工作,每年人均收入達2.65萬元,此外,全體村民全部享有合作醫(yī)療和養(yǎng)老保險,生病醫(yī)藥費可以報銷,各種福利在上海市郊居于領先水平。今天,在九星村沒有傳統(tǒng)的影子,沒有農田,有的是琳瑯滿目的鋪面,摩肩擦踵的人流,多拉快跑的貨車;也沒有農村中的寂靜,每天是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熱熱鬧鬧,整個村生意興隆,4 000多戶門店,每天接待顧客不下3萬人次,年商品流量總額超過50億元,這里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村級市場,并一舉成為全市316個特色億元村中的“狀元”。
十年磨一劍,吳恩福用10年時間打造奇跡。漫漫十年,靠什么造就傳奇?吳恩福說:“一句話,不但要有為民謀利的誓念,更要有前瞻性的經濟頭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