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張10年,音樂堂多個品牌項目都培育了龐大、固定的觀眾群。音樂堂伴著他們,他們伴著音樂,一起快樂成長。
陳婉(11歲,五年級):5、6歲時就來音樂堂看演出,最喜歡合唱和民樂。因為我是學二胡的,去年暑假聽了名琴與古曲的音樂會,覺得特別好聽,而且還有講解。在音樂堂不光能聽音樂,還看過楊鴻年老師指揮合唱團排練,學到了很多;在學校的管樂團,我是打擊樂。在這看演出、看排練對我在學校的演出也有幫助。
陳辭(19歲,大學二年級):打開藝術之門伴著我成長,覺得特別美好。這里還經常舉辦慈善、公益的活動,帶著我們小朋友獻愛心。我平時周末還來音樂堂參加春天合唱團的排練,所以感覺這里像家一樣。從10歲到18歲,我一直在音樂堂排練,而且還在音樂堂的舞臺上演出過。更有意思的是,高三暑假,我從“臺前”走向了“幕后”,暑假在音樂堂演出部實習,幫忙加“添亂”。音樂堂的徐堅阿姨看到我坐在辦公室,感嘆說:“音樂堂培養(yǎng)的小朋友現在都能干活了呢!”。我當時聽了特別感動。暑假演出多,工作起來雖然辛苦,但是覺得開心幸福。這里給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有時候即使不聽音樂會,都會來這里走走、看看。音樂可以凈化心靈,兒時美好的事物可以影響一輩子。在音樂堂這些經歷是我一生最大的財富!
羅文紅(38歲,熱心觀眾):今年我的孩子7歲了,從3歲起就來音樂堂聽音樂會了。那是很偶然的一次,在公園散步,看到有演出宣傳,就聽了?,F在很欣慰,我的孩子4歲起開始學鋼琴,是主動的愛音樂;有時候孩子就纏著問我:“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去聽音樂會呀?”可以看出孩子已經多多少少理解了一點音樂了。走進樂器行時,也會對樂器特別感興趣。我覺得孩子還小,可能現在不太懂,但隨著年齡慢慢的成長,只要堅持下去,在音樂的熏陶下,孩子的興趣會更廣泛。音樂堂暑期的這些普及性的音樂會特別好,低票價,可以慢慢培養(yǎng)一些觀眾。我一有時間,就向周圍的朋友推薦音樂堂的音樂會。我覺得,如果把聽音樂會變成一個習慣,孩子的性格會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也可以給孩子打開另一個世界。
邢華(熱心觀眾,重張十年來一直關注音樂堂):從99年音樂堂重張開始,就常來聽音樂會。我覺得音樂堂有幾點讓我感觸特別深:首先,音樂堂的講座辦得很特別。每一講都很系統,很有知識性。其次,音樂堂的音樂會都很有意思,很有水平。再次,節(jié)目單宣傳單的設計、內容都很用心,色彩、樣式都很活潑也具有創(chuàng)新性。還有,暑期的夏令營,這么親民的票價,不知道音樂堂的工作人員們做了多少努力。這么低的票價,像去年還能請來王健這樣的“大家”真是太不容易了。而且孩子們可以從這里接觸民樂、西洋樂、京劇。還有富有趣味性的打擊樂夏令營,讓習慣了鋼琴這種旋律器樂的孩子們接觸節(jié)奏性的樂器,真是富有新意的活動。春夏秋冬,不光能聽到美妙的音樂,還能感受四季的變化,春天綠綠的小草到冬天的茫茫白雪,美麗的景色,優(yōu)美的音樂,讓我們也覺得生活無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