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有耕者,姓朱名渙,偶遇一幼蟒。其時深冬,寒風(fēng)呼嘯,人皆厚裹,蟒作盤狀,靜伏于青石之上。朱遂拾之,帶回家中,欲以寵物飼之。妻怒:爾不知有“農(nóng)夫與蛇”之訓(xùn)?此乃引火自焚也,速棄之!
朱曰:娘子勿憂,此物無毒。
妻思忖,允之,遂以鼠、蛙食之。
三秋又三秋,蟒長至三米,重百余斤,龐然大物矣。蟒食量驚人,日食十斤之肉,年復(fù)一年,不堪重負(fù),妻欲驅(qū)之。朱不舍,曰:與之共處數(shù)載,已生情矣,何忍?
某夜,有盜至,欲行竊,忽觸一軟物,以弱光照之,細(xì)辨,驚呼:巨蛇!魂飛魄散,落荒而逃。
某日,夫妻又因生計爭執(zhí),妻曰:蟒乃禍?zhǔn)?
翌日,蟒匿,不知所蹤。夫妻不適,郁郁寡歡,悵然若失,心生悔意。又?jǐn)?shù)日,蟒復(fù)歸,臥至床上,夫妻皆喜。
是年春,朱之幼子戲水,不慎跌進(jìn)屋前深塘之中。朱夫婦皆不識水,急如熱鍋之蟻,呼天搶地。少頃,夫妻驚魂未定之間,一巨蟒馱其幼子上得岸來。細(xì)辨,乃家中所豢之物也,喜不自勝。
翌年秋,朱遇二匪。朱曰:吾窮,無它物,惟一蟒矣。
匪喜:蟒乃稀物,可值十萬金。遂欲捉蟒。
朱不從,曰:蟒乃吾命,不可與爾。
匪威脅:若不從,先取爾性命!
朱無奈何,從之。匪取蟒,搭之肩上,欲抬置之籠中。未行三步,蟒忽發(fā)狂威,將匪纏之。匪欲掙脫,蟒愈縛愈緊。二匪氣絕身亡。
翌日,縣令以蟒傷人性命為由將蟒收押,放之監(jiān)獄。蟒不飲不食。七日后,蟒不翼而飛,蹤影全無。又?jǐn)?shù)日,朱帶妻扛禾鋤歸,門前狀一巨蟒,細(xì)視,老友矣!
至此,村人皆傳蟒為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