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裝的陸續(xù)上架,蓉城又刮起了鋪天蓋地的“打折風”。然而,商家“打折”,“返券”,“省錢”等等字眼的背后,是否就是真正的實惠呢?本期請看成都女報評測團實地逛商場,現(xiàn)場“揪”“最耿直”和“最假打”,更邀專業(yè)人士教你見招拆招。
A商場打折招外有招
1、太平洋百貨 (春熙店)
商場打折情況:無。
各品牌打折情況:La Pargay 全場開展“買1送2”的活動;“歐時力”開展“30-100;100-300; 300-500”活動;部分品牌的鞋子2-4折;此外,店內各品牌都多少有一些折扣,但僅限春裝、夏裝或之前的老款。
“假打”現(xiàn)象曝光:
①超低折扣 超少選擇:位于商場2樓的“歐時力”專柜聲稱在開展“30-100;100-300;300-500”的優(yōu)惠活動。然而,當記者具體問及“30元的衣服有哪些”時,工作人員卻拿出一件小小的吊帶說:“30元的就這一個款式?!?/p>
②超低折扣 超少選擇:在促銷鞋子的花車前,掛著“2-4折”的牌子。然而,當記者問促銷員“2折的是哪些”時,促銷員卻很不耐煩地表示:“你先看樣子嘛”。在記者一再堅持詢問“2折的鞋子在哪里”時,促銷員方才敷衍地指了指角落里幾雙樣式很老的鞋子:“就這些”。
打折“耿直”程度:★★★
2、王府井百貨 (總府店)
商場打折情況:無。
各品牌打折情況:ONLY全場5折(僅限夏裝和老款秋裝);店內各品牌都多少有一些折扣,但僅限于春裝、夏裝或之前的老款。
“假打”現(xiàn)象曝光:無
打折“耿直”程度:★★★★★
3、春熙新館
商場打折情況:部分花車涼鞋 99-399元;包包 88-1880元;部分花車衣物2-4折。
各品牌打折情況:店內各品牌都多少有一些折扣,但僅限于春裝、夏裝或以前的老款。
“假打”現(xiàn)象曝光:
超低價格 超少選擇:商場入口處促銷鞋子、包包的花車上分明寫著“涼鞋 99-399元;包包 88-1880元”。但當記者問促銷員“99元的涼鞋是哪些”時,促銷員卻僅僅拿出為數(shù)不多的幾雙。
打折“耿直”程度:★★★
4、勝道
商場打折情況:全場3折起,三樓商品1折起。
各品牌打折情況:店內各品牌都多少有一些折扣,但僅限于春裝、夏裝或以前的老款。
“假打”現(xiàn)象曝光:
超低折扣 超級隱蔽:三樓電梯口寫著“全場1折起”。但記者卻遍尋不著所謂的“1折”產品。在向工作人員詢問時,一人表示“三樓打折的耐克基本都是5折”;另一人表示“1折商品在最里面,數(shù)量很少,而且是幾年前的商品”。
打折“耿直”程度:★★
5、摩爾百盛(天府廣場店)
商場打折情況: 正在開展夏季大減價活動,全場折扣低至3折
各品牌打折情況:淑女屋部分夏裝5折;巧棉折扣低至6折;Scofield買200省100;百麗女鞋低至5折;店內其余品牌也有部分折扣,但都僅限于春裝、夏裝或老款。
“假打”現(xiàn)象曝光:
超低折扣 超級神秘:“雅韻”飾品的花車前寫著“全場3折”。同時,促銷員稱:“商品商標上的價格都是我們打完折的價錢。”然而,標簽上并沒有標注原價。
打折“耿直”程度:★★★
6、伊勢丹百貨
商場打折情況:商場開展“秋季大特賣”的活動。
各品牌打折情況:店內各品牌都多少有一些折扣,但僅限于春裝、夏裝或以前的老款。
“假打”現(xiàn)象曝光:
①超低折扣 超少選擇:一樓男鞋特賣會的廣告牌標識為“2折起”。但當記者詢問“哪些是2折的”時,促銷員竟提起一雙男鞋稱:“就這一雙是2折的”。
②超低折扣 超級神秘:一樓“皮帶特賣,低至2折”的活動現(xiàn)場,促銷員稱:“這些30,這些50,都已經是打過折的價格了”。
打折“耿直”程度:★★★
B《成都女報》教你見招拆招
商家促銷招數(shù)越來越多,規(guī)則越來越復雜。買?還是不買?怎么買?如何才能玩轉規(guī)則用更少的錢買更多的東西?請看成都女報特邀專家為您一一支招。
“技術指導”: 從事零售業(yè)多年的某商場資深管理人員 劉小姐
1折扣:
(原價-現(xiàn)價)/原價*100%=折扣率,原價100元,現(xiàn)價80元,則是打了20%的折扣率, 顧名思義,也就是俗話說的打折,大名鼎鼎的“SALE”!是商場最普遍的銷售手法,一般會打著“換季”的旗號,根據節(jié)慶和時令進行“大甩賣”。在相對“輕閑”的時期,不少商場還會自己制造賣點開展打折活動,如現(xiàn)在各大百貨商場經常使用的殺手锏:“化妝品節(jié)”“男士襯衫節(jié)”等等,就是他們慣用的營銷噱頭。
見招拆招:全場X折起
不少市民已學會淡泊面對5折以下的打折信息。然而,如果是5折以上呢?4折!3折!2折!甚至1折!此時此刻,恐怕再理性的消費者也不由得抨然心動了吧?可等你急匆匆闖進去卻遍尋不著那個誘人的折扣時,促銷小姐會笑瞇瞇地指引你:“我們是全場X折起?!甭犆靼琢税?有個“起”字在后面,這就意味著上不封頂,下卻要保底。在號稱“全場1折起”的賣場死心眼地尋找1折的商品,我只能說,朋友,你真是單純得可以!
危險指數(shù):★★★★★
業(yè)內人士曝內幕:
商場打折活動中,商家慣用的手段之一就是明里打折,暗中提價。如原價100元的東西暗自提價到120元,再8折,以96元出售,其實只少了4元,但消費者卻覺得撿了大便宜。
在一般消費者眼中,商場賺的是消費者的錢,其實不然。商場真正賺的,是場內商家的錢。場內商家賣得越多,商場按比例提的成也就越多。為此,商場樂于開展各種形式的打折優(yōu)惠活動,以吸引消費者前來消費。而商家從自身利益出發(fā),既要配合商場搞活動,又要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結果暗自提價就成了“行規(guī)”。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大品牌在遇上商場打折季時,多會選擇將好貨收起來藏著不賣的做法。因為大品牌的商品出廠價簽一般機打,人為難以修改。
相對女裝、箱包、珠寶等,男正裝的私自提價空間最多。
很多打折力度極大的商品往往是過季或樣式過時的庫底商品。
2買省:只要消費滿一定金額,就可以直接減去部分現(xiàn)金,如買200減30, 滿100減10……僅從感官上看,此方式是最簡單直接的,也普遍為消費者所接受。然而,直接“省錢”就是真的省錢嗎?
見招拆招:滿100減20元。
根據商場尾數(shù)定價策略,在確定零售價格時,以零頭數(shù)結尾,標價99.96元的商品和100.06元的商品,雖然僅差0.1元,但前者給消費者的感覺是還不到“100元”,而后者卻使人產生“100多元”的想法。前者不僅可使消費者認為商品價格低,還意味著直接減掉的錢更少。因為一件商品總是不會一次性地達到100、200等百元級的門檻。為了買得“劃算”,消費者往往只好為了差的那一點點數(shù)額而滿商場尋覓,這無形中就增加了二次消費的幾率。以滿百減20元計算,本來想購買價值98元的衣服,但為了減免的20元,再次選購一個56元的配飾,用98+56-20=124元的錢,買到了144元的東西,其實只打了9折不到。
危險指數(shù):★★★
業(yè)內人士曝內幕:
“如果是一個成熟的品牌,促銷讓利不會超過30%,即通常所說的7折。所以很多看似半價甚至低至3折的促銷,都是文字戰(zhàn)?!眲⒔憬榻B,業(yè)內一般普通經銷商進貨價大概在3.5-4折之間,好的品牌甚至會接近5折,而商場一般會從營業(yè)收入中抽利20%左右,這樣計算下來,多數(shù)商家肯定虧本,于是只好打著“滿送”的幌子來忽悠消費者多家消費。而且“滿送”和“買省”還有本質差別,買省買省,買了就省,就送抵用券。但滿送則是必須滿了一定金額才少部分錢,應該是變相的打折。“當然也有真的5折以下的情況,極可能是為了周轉資金,屬于虧本處理庫存的行為?!?/p>
3買送:買夠多少金額的商品則送多少金額的券。當“打折”已顯老套,返券風潮便開始大行其道。“滿100返80”還算“溫柔”,再猛烈點的還有“滿200返200”、“滿100返120”……乍看之下,不由得讓人瞠目結舌:“莫非不要錢白送?”對此,商家的解釋是:只求留你在店里,多多消費。真是這么簡單嗎?
見招拆招:買200返200
商家在返券活動時通常會推出AB兩種券,即通用券和功能券。所謂通用券是指可以用來抵用現(xiàn)金的券;功能券則是百貨商場附加設施的消費抵用券,如僅適用于餐廳、游戲廳、超市等。這兩種券前者是為了留住顧客二次消費。后者是通過活動帶動商場副業(yè)發(fā)展。
滿200返200看似5折,其實要想用返的券買商品是件很浪費時間的事。消費時一般還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返券買不到合適的商品。因為商場一般把價位定為不整的數(shù)字,比如269元、399元,但是返的券一般都是整數(shù),這樣一來你不得不少用券或者加錢。少用券自然為商家節(jié)省了成本,加錢更是為其帶來了額外收入。
同時,商場各專柜的收券返券力度也是有限的。所謂收券力度是指接收抵用券的額度。以手中有200元抵用券來計算,想買一件X品牌的衣服,而該專柜收券力度為80%,就只能用160元抵用券,其他的還要用現(xiàn)金。同時,你還要為剩下的40元券如何使用而傷腦筋。
另外,商場內各商家的返券力度也大多不一樣,基本由各品牌自己決定。大多數(shù)檔次高的品牌返券數(shù)額都很少。于是,很容易出現(xiàn)某返80元券的專柜不收返100元券的專柜抵用券的情況。
危險指數(shù):★★★★
業(yè)內人士曝內幕:
“打折就是一場商家與消費者的‘博弈’,如果一開始就抱著‘占便宜’的心態(tài)購物,就已經在整場棋局中輸了?!睂τ贏B券等輪番轟炸的優(yōu)惠券“炸彈”,劉姐表示,重復消費越買越多是商場最愿意看到的局面,因為賣的越多,商場對各商家的抽成也越多。針對如何規(guī)避文字游戲,劉姐算了筆帳:對消費者而言,一見到“買200返200(現(xiàn)金抵用券)”的宣傳語,就興奮地沖去購物,先是買了一雙X品牌的鞋子,價格589元,但X品牌返券力度為200返120,于是只拿到了240元現(xiàn)金抵用券。接下來就不得不在商場中苦苦尋覓,找一件200出頭不到300塊錢的商品把券用掉,到頭來,可能選擇一件并不中意,價值269元的Y品牌T恤,還得在券的基礎上多付現(xiàn)金29元,而這件T恤可能根本不需要。再計算花費,用589+29=618元,買到589+269=858元的商品,僅相當于7折,與感觀上的“相因”以及宣傳的“買200返200”直接半價的效果完全不同。
而之所以各商家的返券力度大小不一,多是因為在“抽成”環(huán)節(jié)沒有與商場達成好的共識。直白地講,配合商場、參加活動的商家可以享受在活動期間少“抽成”的“待遇”,但同時也要付出按商場規(guī)定力度返券的代價。
同時,限制參加返券活動的商家數(shù)量、品牌種類,控制參加活動商品的銷售量,將本來就熱賣或新上市的商品,在促銷活動時貼出不參加活動的標識,商場的目的就是讓原本為打折活動而來的消費者,做出計劃外的消費。
專業(yè)人士購物絕招
1.什么時候買東西能物有所值?(即買到相因)
現(xiàn)在的促銷方式層出不窮,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商家在經過了大量市場調研的前提下,請營銷專家精心設計出來的,所以與其自我糾結、和商家斗智斗勇,不如學會約束自己理性消費,按需購買!
根據劉小姐多年營銷經驗,有一個消費時段,消費者絕對不吃虧——那就是各大門戶商場、賣場的周年慶。“這個時候,商場為了積累人氣,達到自己品牌營銷最大化的目的,同時考慮到年終盤點,都會不賺錢的大讓利。商場都決定不賺錢了,給各商家的政策也必然優(yōu)惠。那么,商家也自然會將這份優(yōu)惠回報到消費者身上。”
2.作為業(yè)內人士,你一般如何購物?
仔細了解活動細則和參加的品牌。如果自己中意的牌子不參加活動,收券方面也有力度問題,那就大可不必去。購買新品最好選擇上市1-2周以后。新品更新?lián)Q代很快,上市1-2周時,用不著商場搞活動,多數(shù)專柜自身都會打6-8折的折扣。
3.怎么和商場“博弈”?
“抑制沖動!抑制沖動!”和所有的女人無異,劉小姐也熱衷購物,但作為一名混跡商場多年的營銷界“江湖”型人物,她還是總結出不少購物實戰(zhàn)經驗,“除了精神上的抑制,還有一點就是務必明確自己的購買意圖,只買自己需要的?!眲⑿〗惚硎?,如果同時發(fā)現(xiàn)多件自己想買的打折商品,一時難以決斷,最好再到其他的地方轉一圈,上個廁所、喝杯可樂什么的,冷靜幾分鐘后再決定是否購買。特別在糾結是否購買一件衣服時,更需要多方面考慮,綜合回顧自己衣柜中已有的服飾,避免風格重復或搭配不上。此外,逛街時最好把信用卡等放在家里,只帶少量現(xiàn)金出門,“不給自己留太大的購物余地”。
同時,劉小姐建議,在返券活動中,如果對一些買200返200的服裝不感興趣,大可轉換眼光,選擇像床上用品、文具、內衣一類的生活必需品。這些商品單位價格低,拼券的時候容易湊到整數(shù)金額。
另外,商場的角落也不應遺落。因為除了瘋狂打折的專柜外,一般商場都會在負一樓或頂樓等不易到達的地點設置特賣場,平時這些地點大多長期銷售打折的運動裝和內衣,但到了清倉的時候,就變成了大牌子的特賣場,絕對可以淘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