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更重要的是以形象來傳遞感情和想法,更是一個藏字。乾隆皇帝曾出考題——山中有古寺,讓眾官員作畫,大部分畫山畫寺,而技藝精湛的那位畫的是一座山,一位老僧在山下挑水,山中有古寺躍然紙上。同理,我們寫作文也無須直白,欲表達一個想法,如天太熱了,不需堆砌全天下的感嘆詞和副詞來表現熱,只需描繪形象,把熱“表現”出來。如樹上的鳥兒也懶得動了,勤勞的美德和汗珠兒一起蒸發(fā)掉,連流水也失去了往日的活潑,在河床上靜靜地躺著,像一位患熱病的人般慵懶。如此一來,你不說熱,別人也覺得熱了,為什么?通過作者描摹場景,讀者一旦如臨其境,身受而感同了。
所以作文之道,首先在于確立想法,猶如立志,樹靶,有了目的,方可有的放矢。如無目的,語言辭藻堆砌的再華麗,也不過是天女散花。確立想法之后,就要以活靈活現的形象,畫面去傳遞你的想法,如可愛的小貓,無須說它多么可愛,只要把它與鏡中貓打架、怕老鼠、乞食的可憐相寫活,就寫活了。
這也就是畫面。選取畫面是有技巧的,但孩子從樹立想法到擬訂畫面的能力轉型,思維的跨度不大,如當他確定釣魚真有趣之后,能回憶或幻想出許多有趣的畫面,當孩子具備選取畫面的能力之后,接下來才是我們所說的寫具體。故作文循序漸進之道而已,不可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