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華人富豪李嘉誠的名字是許多國人心中的一座仰止高山,李嘉誠對年輕人的忠告也成為出版市場持續(xù)發(fā)行的暢銷書。仔細研究李嘉誠的智慧之談,有三條特別引人入勝。
其一:成功來源于長期的積累。誰都期待獲得成功,誰都希望獲得他人的尊敬。然而,要使夢想成真,就必須作出堅持不懈的努力。就像李嘉誠說的那樣:“我17歲開始做推銷員,就更加體會到掙錢的不容易、生活的艱辛了。人家做8個小時,我就做16個小時。”
1939年,抗日戰(zhàn)爭期間,李嘉誠隨著父親從老家廣東潮安逃到香港,當時李嘉誠年僅12歲,讀了兩年書之后,隔年他的父親重病去世,身為長子的李嘉誠只好輟學挑起家擔。1945年他結(jié)束了打零工的生涯,在一家塑膠廠當推銷員,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工作3年后,在他20歲那年被提拔為總經(jīng)理,兩年后他把所有的積蓄7000元的港幣拿出來創(chuàng)業(yè),設(shè)立一家小型的塑膠廠,叫作“長江實業(yè)公司”,就是今天香港第一大集團長江實業(yè)的前身。
連小學學歷都沒有,光靠著生產(chǎn)塑膠花的李嘉誠,是如何跨出他成為首富的第一步?1958年因為長江廠房的房東要提高租金,于是李嘉誠在北角買了一塊地,自蓋廠房。1967年香港房價暴跌,李嘉誠即趁機低價大肆收購土地。1972年香港股市大漲,長江實業(yè)上市并趁機吸收大眾的資金購買土地。從他在1958年蓋好的第一棟廠房后的10年間,他持有的房地產(chǎn)面積達到59.4萬平方米以上,增加了50倍?,F(xiàn)在長江的土地以樓面面積計算總計約有148萬平方米。
其二:成功來源于對知識的追求與運用。李嘉誠說:“我從不間斷讀新科技、新知識的書籍,不至因為不了解新訊息而和時代潮流脫節(jié)。”
青年時代的李嘉誠在香港生活,要融入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必須要克服廣州話和英語這兩個語言關(guān)。李嘉誠把學廣州話當做一件大事來對待。他拜表妹表弟為師,勤學不輟,苦練不止,很快就學會一口流利的廣州話。李嘉誠學英語,幾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即便在茶樓打工、中南公司當學徒,在每天10多個小時的辛苦勞作后,李嘉誠仍從不間斷地堅持業(yè)余時間學習英語。功夫不負苦心人,李嘉誠憑著刻苦學習的毅力,幾年后熟練地掌握了英語。就是到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誠在接受采訪時還說:“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電視,溫習英語?!崩罴握\曾這樣形容過自己“人家求學,我是在搶學問。”他認為,善于“搶學問”,就是在搶財富,搶未來。
李嘉誠語重心長地諄諄告誡人們:“知識改變命運?!彼麍孕牛骸敖裉斓纳虉鲆灾R取勝,只有通過勤奮的學習才能通往人生新天地?!边@是李嘉誠積幾十年從商歷程的肺腑之言和經(jīng)驗之談。從清貧困苦的學徒少年到“塑膠花大王”,從地產(chǎn)的大亨到股市的大腕,從商界的超人到知識經(jīng)濟的巨擘,從行業(yè)的至尊到現(xiàn)代高科技的急先鋒……李嘉誠一路走來,幾乎都能占得先機,發(fā)出時代的新聲,爭得巨大的財富。他一生勤奮學習,博覽群書,靠知識引導前行,敢于不斷嘗試新的未曾涉獵的領(lǐng)域,并屢有豐厚的斬獲。他的每一次戰(zhàn)略抉擇,既能適應產(chǎn)業(yè)、行業(yè)趨勢的變遷,又能夠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其三:成功來源于對失敗的挑戰(zhàn)。做事業(yè),追求成功,既要經(jīng)歷失敗的磨難,還要有直面失敗,把失敗轉(zhuǎn)變?yōu)槿松敻坏挠職?。誠如李嘉誠說:“就好比是做生意一樣,有高有低,身處逆境時,你先要鎮(zhèn)定考慮如何應付?!?br/> 1950年,在其塑料花工廠成立時,為了節(jié)省微薄的租金,李嘉誠選擇了一個貨倉做工廠。不久之后,因香港連降暴雨,剛剛添置的塑膠機器被逐一泡壞,結(jié)果開業(yè)后不到兩個月就需另覓廠房經(jīng)營。李嘉誠并未以“運氣不好”為由怨天尤人,而是開始思考,未來每做一件事,需將其種種環(huán)節(jié)考慮周全,并給自己留出余地。李嘉誠經(jīng)常忠告自己的下屬,成功者不是一開始創(chuàng)業(yè)就取得了成功,他可能要面對許多次失敗,在失敗面前,要經(jīng)得住考驗。人生的失敗,最后并不是敗給別人,而是敗給了悲觀的自己。
李嘉誠2007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其50年不敗秘訣是“90%時間先想失敗”。他這樣說:“任何事業(yè)均要考慮自己的能力才能平衡風險,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我常常記著世上并無常勝將軍,所以在風平浪靜之時,好好計劃未來,仔細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及解決辦法?!睂W習李嘉誠的忠告,請記住,成功只不過是爬起來比倒下去多一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