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不叫他筆桿子,叫他小陳。
小陳那時剛來縣委辦公室,怕寫材料,寫好后也不敢送給領導看。有時勉強送去,就心跳如野兔,手窩都是汗,緊張得不得了。如果領導通過了,馬上嘆一口氣,像剛卸下一副重擔那樣舒暢。
一次搞一個大材料,小陳熬了五個通宵,總算殺青。送去給領導看,領導皺著眉,沉著臉,一言不發(fā)。
小陳誠惶誠恐地回來,搜腸刮肚,冥思苦想,香煙抽了好幾包,先后修改了五次,但領導仍不滿意。他不由得慨嘆:前世作了惡,今世來寫作呀!最后,他牙一咬,心一橫,拿起初稿,像烈士赴難,從容送去。不想領導眉開顏笑,大加贊賞,說:“這稿強多了,就該這樣寫的嘛!”
小陳上進心很強,他知道寫材料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凹,一個人要頂一個人用,如果沒有幾下貨真價實的功夫,想吃這碗飯是不可能的。他暗下決心,苦練內功,提高素質。他戒掉麻將撲克,每逢節(jié)假日,就躲在家里,啃那些政治理論書刊,認為這樣寫材料才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工作之余,他就去基層搞調研,了解基本情況,認為這樣寫材料就言之有物有血有肉了。每逢開會,他就把領導的話一句不拉地記下來,寫材料才能準確把握領導的發(fā)展思路和語言風格。
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出兩年,小陳的材料就寫得像模像樣有板有眼了。
有時領導看了后,拍著小陳的肩膀說:“小陳呀,材料越寫越好,難怪都叫你筆桿子,工作好好干,年輕有為喲?!?br/> 小陳就心跳加快,滿臉堆笑,說:“還望領導多多栽培!”領導拿著材料在臺上作報告,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情真意切,很有鼓動性和感召力,最后贏得一陣熱烈的掌聲。 此時,小陳就坐在后排,他覺得自己就像古代的軍師,運籌帷幄之中,而領導就像他指揮的大將,正在陣前發(fā)號司令,搖旗吶喊。他的心就美美的,他覺得自己的辛苦勞動終于贏得了回報和肯定,一種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十幾年過去了,小陳送走了幾任領導,自己也變成了老陳——頭發(fā)白了許多,頭頂有一塊還淪為了不毛之地,背也佝僂得厲害,近視眼鏡都厚得像瓶底了。
按理說,老陳沒功勞也有苦勞,但單位的人提拔了一撥又一撥,調走了一個又一個,惟有他原地踏步,紋絲不動,讓他牢騷滿腹,不解其故。
還是一次喝酒時,一個更老的筆桿子點破了他,說:“如果材料寫得太好了,你就成了領導的嘴巴和大腦,哪個領導還離得了你呢?”一語喚醒夢中人,從此,老陳果真變了.材料能少寫就少寫,能照抄就照抄。能應付就應付,再不像以前那樣絞盡腦汁了。
一次開大會,老陳臨時才把一個發(fā)言提綱交給領導,領導吃了一驚,臉陰沉著,陌生地盯著老陳。老陳臉漲得通紅,借故有事,急忙走開。平時領導講話最少要個把小時,那次競講了不到一半的時間。講完了,臺下還以為領導是喝口茶歇口氣,直等到領導轉身離開了,臺下才恍然大悟,很快響起比以往更持久更熱烈的掌聲。
還有一年年初,一個星期內要開四個會,老陳實在忙不過來,就把四個會寫成一個講話。這次領導又吃了一驚,斜了老陳幾眼,又沉默了一會,說:“小陳呀,你現(xiàn)在寫材料怎么偷工減料,有時還擅作主張呢?這次我要急著外出考察,就算了,下不為例呀!”
不想,這次會議效果更好,與會者都贊譽有加,說這屆領導班子務實高效,四會合一,至少節(jié)約了三天時間,還節(jié)省了上萬元會務費哩。
很快,老陳得到提拔,調到宣傳部當副部長。老陳搞文字久了,就是閑不住,一去就寫了一篇新聞,題目是《少開會開短會開套會一山英縣把更多時間用來抓工作落實》。當時,中央正要求各地轉變工作作風,這篇新聞不想在省市一些黨報發(fā)了頭條,還加了編后語,影響很大。那些新聞媒體的記者聞訊而動,紛至沓來,纏著領導又是訪談,又是攝像,領導的事跡就頻頻出現(xiàn)在報紙和電視上,成了一個求真務實的好典型。
不久,領導高升了。在歡送晚宴上,領導特意來到老陳面前,舉著杯笑著說:“筆桿子,我敬你一杯!”老陳忙不迭地站起,說:“不敢當不敢當,我敬領導?!闭f完一飲而盡。
平時很少喝酒的老陳,那一夜喝得大醉。
(葉天成薦自《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