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路上,被舊日閨蜜的雅閣轎車一個漂亮的側(cè)拐急剎嚇在街角,十年少見的人用奢華的氣場包圍我。她開車不專心,側(cè)頭打量我休閑的裝束,環(huán)保袋里的蔬菜,她眼里得意過后是失落,源自我對現(xiàn)狀的安之若素,對她非富即貴的坦然。而我靜靜地心疼她眼角遮蓋不了的魚尾紋,和一臉從前沒有的凌厲。
當年她堅持留在那個大都市,說用最短的青春賺取一生安逸。那是每個年輕的靈魂都熱衷過、深信過吧?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所在。那時的我,是即刻奔了她去的。
我的回頭卻比去時來得更堅決徹底。大都市沒有四季鮮花的院落。我們的薪水分了又分,只分得出地下室的租金。沒有睡到自然醒的雙休日,家教都被學生家長以清晨頭腦清晰為由排在早八點。連大都市孩子提出的問題都靈動到我難以應(yīng)答。
我想要閑適的生活,錢不必多,夠一日三餐兩菜一湯,夠應(yīng)付流行性感冒。節(jié)奏不要太快,周末醒來時盡管慢慢伸懶腰打哈欠。未來的老公不要太忙,夠時間用眼神說情話,夠耐心陪我購物,肯偶爾搶做家務(wù)體貼我。
十年前她說同意我要的生活,只是,那是事業(yè)有成或嫁入豪門之后的夢想。
事業(yè)有成才難以回到這樣的夢想,嫁入豪門更是糟蹋了這樣的夢想。我沒有用這些話反駁她。胸無大志者不便作有志之士的攔路虎,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喝茶半點鐘,她接了四個電話,遙控了諸項事宜。我抿幾口龍井,托腮遠望。這是適合養(yǎng)老的小城,四層樓高便望得見周邊青山隱隱,白云悠悠。
我們都滿意,都習慣自己的角色。
業(yè)余時間我研究煲湯。她兩餐基本與餐廳相關(guān)。我的孩子在我任教的小學,每天跟我一起出門、回家。她的孩子有專職保姆,上貴族幼稚園,她和兒子的見面頻率是一星期,她時不時要與老公身邊疑似存在的閑花野草做不屈不撓的斗爭。她說都市里生存,這是常態(tài)。
我知道。并且,我理解。
可是我喜歡“隨遇而安,與世無爭,與人無爭,在自己熟悉的世界里守著日子?!蔽屹澩棠松旱脑?,這種許多人不屑的生活態(tài)度是我們傳統(tǒng)的人文精華。
白云蒼狗,歲月卻沒有悠悠,嗖的一聲,就是十年。年輪里疾行短歌也好,恬淡慢板也罷,只要甘愿,只要習慣,人們隨處都是生活。
?。种久羲]自《女人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