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曉敏
出生缺陷是指由于某些因素導致胚胎在子宮內發(fā)育紊亂,引起胎兒出生前就存在的結構畸形、功能缺陷、代謝障礙或行為發(fā)育異常。出生缺陷是引起圍產兒死胎死產和嬰幼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也給個人和家庭、社會帶來了沉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為了解寧??h圍產兒出生缺陷的發(fā)生情況,探討影響出生缺陷的相關因素,為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筆者對該縣近4年來的出生缺陷相關資料進行了綜合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在寧??h各分娩醫(yī)院住院分娩的孕28周~產后起7 d的圍產兒(包括活產、死產、死胎,不包括計劃外引產有胎兒)。
1.2 方法
根據(jù)《中國出生缺陷監(jiān)測方案》中23類出生缺陷的主要臨床特征、診斷標準及統(tǒng)計標準,由受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對每例圍產兒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畸形兒后,填報《出生缺陷兒登記表》,各分娩醫(yī)院每季度填報《圍產兒數(shù)季報表》,按季上報市婦幼保健院。市婦幼保健院對上報的表卡進行審核,每半年進行質控檢查。對于23類以外的畸形,具體寫明畸形名稱作為出生缺陷統(tǒng)計。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2004年10月1日—2008年9月30日共出生圍產兒27 792例,其中男性14 905例,女性12 885例,兩性畸形兒2例。檢出出生缺陷兒277例,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為9.97‰(表1)。
2.2 出生缺陷與孕母年齡
出生缺陷的發(fā)生與孕母年齡呈相關性,<20歲組和35~歲組的出生缺陷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其他3組(表2)。
2.3 出生缺陷與性別
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男性為11.20‰(167/14905),略高于女性的8.38‰(108/12885)。
2.4 出生缺陷與居住地
城鎮(zhèn)孕婦的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為9.89‰(52/5256),鄉(xiāng)村孕婦的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為9.98‰(225/22536),兩者基本一致。
2.5 出生缺陷類型及其構成比
各種出生缺陷中,居前5位的分別為多指(趾)、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先天性腦積水、腎臟畸形(表3)。
3 討論
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而出生缺陷是嚴重影響人口素質的一個重要因素。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時就存在的結構和功能(代謝)方面的異常,往往是導致流產、死胎、死產、新生兒死亡和嬰幼兒夭折的重要原因。存活的畸形兒不僅本人痛苦,還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降低出生缺陷率不僅能減輕社會和家庭負擔,而且能降低圍產兒死亡率。我國自1988年開始進行全國范圍的出生缺陷監(jiān)測工作以來,全國出生缺陷發(fā)生率平均水平在10‰~20‰。隨著監(jiān)測和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各地的資料均顯示出生缺陷發(fā)生率有顯著性下降。2004—2008年寧??h出生缺陷發(fā)生率為9.97‰,4年間出生缺陷率波動在8.16‰~10.94‰,無明顯下降趨勢,提示要制定必要的預防措施。
寧??h各類出生缺陷中,居前五位的分別是多指(趾)、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先天性腦積水和腎臟畸形,這與全國監(jiān)測資料基本相似(前五位是先天性心臟病、唇腭裂、多指(趾)、神經管畸形、腦積水)。應加強孕前保健宣傳和指導,加強孕前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畸形的宣傳教育及推廣力度,提高產前篩查、診斷率和診斷水平,做到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終止,從而有效降低圍產兒死亡率。
從出生缺陷與母親年齡關系來看,35歲以上的孕婦是出生缺陷的高發(fā)年齡。孕母年齡大者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會影響卵細胞的成熟與分裂,使發(fā)生出生缺陷風險增高。選擇好懷孕時期很重要,年齡在24~29歲,身體狀況最佳。與江小平、劉小毓的報道相符。醫(yī)學已證實,出生缺陷的發(fā)生與病毒感染、濫用藥物、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有關。因此,加強優(yōu)生優(yōu)育的宣傳教育,提高自身的保健意識,減少高齡生育,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孕早期避免不良因素影響,做好婚前、孕前、孕早中期保健,對預防出生缺陷有非常重要意義。
4 參考文獻
[1]李竹,錢宇平.出生缺陷監(jiān)測.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3:236.
[2]江小平.10073例圍產兒出生缺陷監(jiān)測臨床研究.實用婦產科雜志,1999,15(1):43-44.
[3]劉小毓.圍產兒出生缺陷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06,21(4):458-459.
(收稿日期:2009-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