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明 闕翰香
在我國歷史上被稱為“大炮”或“老虎”的人不多,一人同時擁有這兩個雅號更是少見。祖籍江西永豐的著名歷史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傅斯年,就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被同仁稱為“大炮”“老虎”的一位文化名人。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后不久,傅斯年以社會名流身份同各黨派領導一起,參加了蔣介石于7月16日至20日召集的廬山談話會。當他看到1938年6月國民政府公布的第一屆參政員名單中有自己的名字時,便馬上表示愿意參加參政會,并把遴選參政員看成是“義等征兵”不可猶豫的事。他對參政會的活動也極為熱心,一次不漏地參加了在此期間召開的13次會議,而且每次都勇于發(fā)言,敢于直率地談論政見,促請政府整刷政風。他說:“我擁護政府,不是擁護這般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我誓死要和這些敗類搏斗,才能真正幫助政府……去惡務盡,攻敵攻堅,決不中途罷手?!碧貏e是他把炮口直接對準孔祥熙和宋子文兩大豪門時,同仁們都夸他為“大炮”“老虎”。
四次上書和聯(lián)名提議案轟倒孔祥熙
孔祥熙于1928年出任南京國民政府工商部長。1933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財政部長。1938年,他又被蔣介石提名為行政院長,一直官運亨通,青云直上,成為政壇上的“不倒翁”。從此,“孔氏無權不攬,無事不自負”。但立即遭到了傅斯年的反對。據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珍藏傅斯年檔案記載,他連續(xù)兩次上書蔣介石,兩次聯(lián)名提議案,最終把孔祥熙轟下了臺。
孔祥熙于1938年1月4日通電就職行政院長后,傅斯年即于2、3月間第一次致信蔣介石,揭露他在1937年出使英國的皇室加冕儀式上“舉止傲慢、言語無禮”,受到英國外相艾登、財政專家李滋羅斯等人的批評,招致失去英、美兩國財政援助中國抗日的后果。同時,他還控訴孔祥熙聽任兒子孔令侃指揮外交部,使得外交部形同虛設。此外,孔祥熙還安插未成年的小女兒掌管機要電報等。傅斯年在信中指出:“似此公私不分,未有近代國家可以如此立國者。”
傅斯年上書后,孔祥熙于4月25日曾上書蔣介石,請求去職,但被蔣介石慰留任上。
傅斯年的第一次上書毫無效果。半年后的7月6日至15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在武漢召開,傅斯年于7月12日第二次致函蔣介石,從才能、信望、用人、內政、家風、友邦觀感等6個方面,條分縷析地論證了孔祥熙不足以擔任行政院長一職的事實和理由。函稱:
“一、自才能論之,孔院長未堪行政院長之大任也……夫善為政者,必有眼光然后把住未來,有政策然后得其扼要,有明斷然后不誤事機,有步驟然后得其效用。今孔院長于國家大事只是支節(jié)應付,并無政策……
二、自信望言之,孔院長實為國人所痛惡也……孔氏一家生活之奢侈,一門舉動之豪華,固不能不蒙物議。夫弘濟艱難,人格為主,領導百僚,信望為先,平時且然,況此日乎?
三、自用人言之,孔院長未能明識大體也……孔院長愛惜故人,重視鄉(xiāng)誼。凡山西同鄉(xiāng)及彼在北京政府下為吏時之同僚,均不惜優(yōu)為安插,此雖封建時代之慣習,卻不可為有道邦國之訓典……如此之人在孔院長左右,為官任,為要務,皆堪憂也。
四、自友邦觀感言之,孔院長之在位,實為得助之障礙也……英大使此次到漢之始,即揚言曰,決不拜訪孔院長,夫外國人之可惡及其勢力氣,斯年等自來痛切感覺之,然彼等批評孔氏者,皆關大節(jié),并非私憾之點……
五、準以孔子禮教,孔院長之持身治家至少可謂失檢也。……今孔院長位愈高乃愈驕縱。其子令侃,以圣約翰之一學生為特務秘書,身兼數(shù)職,又為中央信託局之主宰人,銓釋部鮮得過問,國家法令為彼不行……又其次女尚未成年,即為孔院長司機要電報……如此情形,孔院長夫婦實不能不負其責。如此為家事,然此等事非與國家有關也?
六、孔院長言語間竟若以我公之政治繼承人自負,此則尤堪駭怪者也??自洪L自國外返來,自負益甚……委員長以老大哥看待我……似此妄談,至少可謂直不成體統(tǒng)矣?!?/p>
傅斯年最后說:“夫孔院長之身兼多職皆不勝任,固為斯年等之定見,亦為全國之公言。今辱承溫問,敢不盡其所知,既以報國家歷年養(yǎng)士恩澤,亦以答我公盡瘁報國之赤誠。今全國一致謁誠擁護我公,則政府尤不可不求其健全。如承審察事實,當機立斷,以慰四海之望,則抗戰(zhàn)前途幸甚矣,斯年雖肝腦涂地,亦足以發(fā)揚我公憂勤之大義也?!?/p>
傅斯年此次對孔祥熙的抨擊,雖然面更廣了,理由也更充分了,但終究沒有打動蔣介石的心,沒能把他轟下臺。
廣州、武漢相繼淪于日軍之手后,1938年10月28日,國民參政會第一屆第二次會議在重慶召開。傅斯年吸取前兩次以個人名義上書不見效果的教訓,于會議前4天,邀禇輔成、張瀾、羅隆基、王造時、馬君武、梁漱溟、梁實秋、張申府、許德珩、左舜生、張君勵、羅文干等52名參政員聯(lián)名,推舉7人負責起草,同月27日定稿,于30日向大會提交了《慎選行政院長、財政部長》的議案,尖銳地提出:“民怨沸騰,群倫失望。似此情形,未知何以策將來?何以定人心?何以固抗戰(zhàn)之根本?”議案要求蔣介石及國防最高委員會仔細考慮行政院長、財政部長的人選,“務求官得良才,政致清明”。議案宣讀后,引起與會參政員的極大興奮,消息很快傳向社會,傳到國外,被遠在美國的駐美大使、傅斯年的老師和摯友胡適稱為“打孔家店的妙文”。10月31日,傅斯年等將所提議案密封后,送參政會秘書處轉呈蔣介石。這是以傅斯年為主第三次“炮轟”孔祥熙,但幾天后函件被退回,原因是蔣介石遠在湖南主持軍務。于是,傅斯年又委托馬君武回桂林之機,轉道湖南衡山通過有關渠道呈送蔣介石。
這個提案終于起作用了。蔣介石不能不考慮傅斯年等人的意見,但時值桂南戰(zhàn)役開始,日軍圖謀進攻廣西南寧,蔣介石不愿意政局變動過大。1939年11月,國民黨召開五屆六中第七次全會,孔祥熙改任行政院副院長,開始從權力高峰上跌落下來。對此,傅斯年在寫給胡適的信中是這樣評說的:“若說有無效力,誠然可慚,然非絕無影響……至少可以說,他以前是個taboo,無人敢指名,今則成一溺尿桶,人人加以觸物耳!”往日聲勢煊赫的孔祥熙竟成了人人得而溺之的“溺尿桶”。
孔祥熙失去行政院長一職后,仍兼任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因此,傅斯年對他窮追不舍,繼續(xù)進行攻擊。
1944年重慶國民政府為了加強戰(zhàn)時物資管制,曾計劃設立物資統(tǒng)監(jiān)部,有任用孔祥熙出任該部長官的可能。傅斯年聽到消息后,即于6月5日第四次致函蔣介石稱:就經濟局勢言,此事如同孤注一擲,不得不求其必成,但如人事不變,其結果很可能僅是“孔副院長更加一官”。該部終于沒有成立。
1944年9月5日,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開幕。第二天,財政部次長俞鴻鈞代表孔祥熙作財政報告。傅斯年帶頭開炮,要求“辦貪污首先從最大的開刀”。他提出四大問題:一是孔祥熙及其家族經營商業(yè)問題;二是中央銀行問題;三是美金儲蓄舞弊問題;四是黃金買賣問題。由于傅斯年這些“責問極厲”,使孔祥熙于這年的11月又失去了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總裁的職務,由俞鴻鈞接任財政部長,但行政院副院長一職仍然未變。
1945年7月,國民參政會第四屆第一次會議召開,傅斯年緊緊咬住孔祥熙不放,他即邀陳賡雅等21人聯(lián)名向大會秘書處提交《徹查中央銀行、中央信托局歷年積弊,嚴加整頓,懲罰罪人,以重國家之要務而肅貪官案》,案稱:“歷年以來,以主持者特具權勢,道路雖嘖嘖煩言,政府并無人查問?!薄捌渲袑訉雍谀?正不知幾許?!北热纭?942年同盟勝利美金公債交中央銀行國庫局分發(fā)各地銀行發(fā)行,總額美金1億元,折合國幣20億元。1943年10月15日,財政部函告國庫局停售該項債票,所有未售出的債票約5000萬元,悉數(shù)由中央銀行業(yè)務局購進,但國庫局局長呂咸及熊國清等人卻在孔祥熙的支持下,利用職權,以低價套購,謀取暴利。據估計,貪污數(shù)達國幣26億4千7百余萬元”。大會主席團主席、外交部長王世杰接案后,以“事實恐有出入”“恐怕被人借為口實”“影響信譽”“影響抗日”為由,要求陳、傅等人自動撤銷此案。傅斯年聽后堅定地回答說:“我這番話不但在會場以內負責,而且在會場以外也負責,愿意到法庭上對薄?!蓖跏澜芘隽酸斪?便轉請新聞界前輩陳布雷出面干預。傅斯年出于與其交厚,才同意將提案改為“質詢案”。
“質詢案”在大會上一宣讀,立即引起強烈反響,大大鼓舞了參政員們的斗志,并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
蔣介石對傅斯年等在國民參政會上放的這一炮大感意外,立即找他們談話,表示“一定尊重參政會的意見,要把這個案子弄個水落石出,不過,需要一定時間,希望參政會也要多加調查研究,不要操之過急”。他還說:“你們既然信任我,那么就應該信任我所任用的人?!备邓鼓晔紫冉舆^話回答說:“委員長我是信任的,至于說因為信任你也就應該信任你所任用的人,那么砍掉我的腦袋,我也不能這樣說?!?/p>
在蔣介石的庇護下,此案雖然沒有被查處,但由于宋子文從美國帶來了美國朝野人士對孔祥熙不滿的消息,使蔣介石感到若不把孔祥熙拉下臺,將會在國內外造成對自己不利的影響,蔣介石只好于1945年11月把孔祥熙的一切實職全部免掉了。
傅斯年經過7年的艱辛彈劾,終于把孔祥熙轟下了臺。
“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
在迫使蔣介石免去孔祥熙的一切實職后,傅斯年和其他上層知識分子一樣,都希望國民黨政府能夠選一個清正廉明的人執(zhí)掌行政院院長一職。蔣介石很快任命宋氏家族“掌門人”、自己的妻兄宋子文為行政院長。在宋子文上任之初,他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黃金獻金案”。他制定的獻金條例中規(guī)定:“存戶購戶捐獻黃金,于兌取黃金時一次繳獻(原額)百分之四十,而取得原額百分之六十之黃金,作為結束?!睆亩艿綇V大平民和有識之士的擁護,傅斯年也仿佛看到了一線希望,他說:“我對政府近年之施政,什九失望,獨這一項還感覺興奮”。但由于該條例又規(guī)定“從存有2兩黃金”作為儲戶的起征點,幾乎觸犯了所有儲戶的利益,而遭受到許多非議,甚至漫罵。在此情況下,傅斯年挺身而出。1945年8月9日,他在重慶《大公報》上發(fā)表《黃禍》一文,指出:“政府既然辦這件事,即是極值得稱贊的,因為這是自從抗戰(zhàn)以來政府第一次損傷到既得利益階級的事。不損傷既得利益階級,戰(zhàn)費是無從籌措的,人心是不能平心……”
就在傅斯年為宋子文的“黃金獻金案”吶喊助威的《黃禍》一文發(fā)表不久,宋子文便逐漸暴露其腐敗的本質。他不僅在選任人才上排斥異己,任人唯親,在財政上更是公然實施偏向四大家族的經濟政策,例如他于1946年3月頒布的《管理外匯暫行辦法》和《黃金買賣細則》等,打著穩(wěn)定市場與法幣、籌集巨額戰(zhàn)費的旗號,大量拋售中央銀行儲備美元外匯和黃金,暗中指使孔、宋家族的經濟實體,大量套購外匯美元和黃金。據國民黨官方的《中央日報》披露:從1946年3月到11月頒布《修正進出口貿易辦法》的短短8個月,中央銀行共拋出政府牌價外匯3億8千155萬多美元中,宋氏家族控制的孚中公司套購了1億5千377萬美元,孔氏家族控制的揚子公司套購了1億8千69萬多美元,兩家公司共套購外匯3億3千446萬多美元,約占中央銀行售出外匯總額的88%。這些官僚企業(yè)用套購來的外匯大肆賺取成倍利潤,瘋狂地掠奪國家和人民的財富,使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金融和財政乃至整個國民經濟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宋子文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社會各階層的不滿,輿論紛揚,民怨沸騰。當傅斯年接到胡適于1947年2月6日“行政院長必須換人”的信件后,一種“仁人志士”的責任心促使他立即在《世紀評論》上發(fā)表了《這個樣子的宋子文非走不可》的文章,具體列舉了宋子文的種種劣跡,抨擊他搞亂了工業(yè),搞垮了經濟,其貪污腐敗行為比孔祥熙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說:“我真憤概極了,一如當年我在參政會要與孔祥熙在法院見面一樣,國家吃不消他了,人民吃不消他了,他真該走了,不走一切都垮了。”他特別強調說,如果希望政府不垮臺,就必須“要徹底肅清孔宋二家侵蝕國家的勢力”。
傅斯年的文章發(fā)表后,各報章紛紛轉載,舉國矚目,成為當時一份“逐宋檄文”,立即引起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各界的重視,在輿論界興起了一股“倒宋”浪潮,迫使正在忙于進攻陜北解放區(qū)的蔣介石不得不回轉身來收拾殘局,于1947年2月16日匆忙頒發(fā)《經濟緊急措施方案》,改變宋子文的放任經濟政策。但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僅僅改變宋子文的經濟政策,還是無法滿足社會再也不能容忍宋子文等這樣公然掠奪侵吞國家和人民財富的貪官污吏的要求。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蔣介石不得不于這年3月1日批準了宋子文辭去行政院長的辭呈,使“倒宋運動”的主要目的得以實現(xiàn)。
傅斯年炮轟孔祥熙、宋子文兩位行政院長的壯舉,是國民黨執(zhí)政20多年來士大夫與買辦階級之間的一場斗爭。傅斯年的言行雖比胡適激烈和堅決,但他與胡適一樣,并沒有認清國民黨政府腐敗的本質,對政治問題的看法和分析都很幼稚。蔣介石仍然掌控著黨、政、軍各種最高權力,他為了維護自己的獨裁統(tǒng)治,保護豪門的利益,自然不可能按照傅斯年等人的要求去徹查案情,并把它大白于天下。正如傅斯年于1942年2月6日寫給胡適的信中所說:“我本心不滿于政治社會,又看不出好路線之故,而思進入學問,偏于不能忘此生民,于是在此門里門外跑去跑來,至于咆哮,出也出不遠,進也住不久,此其所以一事無成也?!?/p>
傅斯年雖然認識到自己“一事無成”,但他還是和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坐在一條船上,不愿意也不曾想要走下來。這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悲劇所在,也是筆者對他最為傷感的地方?!?/p>
責任編輯 劉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