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艱巨任務,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發(fā)揮主陣地、主渠道、主課堂的作用,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發(fā)揮宣傳導向、教育引導、凝聚激勵和實踐創(chuàng)新功能。并進一步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策略和途徑,使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地位;功能;途徑
中圖分類號:G423.0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09)26—0226—03
黨的十七大報告曾指出:“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鄙鐣髁x核心價值體系是全民族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思想道德基礎。其基本內容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思想文化建設上的一個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大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艱巨任務,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全過程,對大學生進行深入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教育,使大學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地位
1.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任務,決定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鞏固和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高等教育社會主義性質和辦學方向的重要體現(xiàn)。比如,《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中央是這樣定位的:“概論”課是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角度,幫助大學生弄清楚:為什么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什么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對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以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性,從而堅定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大學生就是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堅定政治立場打牢政治思想基礎。這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和任務是一致的。
2.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決定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比如“概論”課的主題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即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這些理論成果既是黨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又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的個人貢獻密不可分。因此,在教學中可以人物為點,輻射出他們?yōu)榇淼睦碚摮晒臅r代背景、內容特征和地位意義,使學生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懂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歷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是圍繞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教育及榮辱觀教育而展開的,它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嶄新的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核心課程。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3.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宗旨,決定它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的主課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宗旨是“通過把握理論和實踐的動態(tài)發(fā)展,理論聯(lián)系實踐,引導學生關注新形勢下出現(xiàn)的新情況提供新信息、新思路,完整、準確地反映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德育的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幫助學生提高理論水平。”比如“概論”課在幫助學生堅信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時代,正是青年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崇尚理想,追求真理是青年人的天性和共同特點,然而,樹立什么樣的理想、堅定什么樣的信念,追求什么樣的真理,這正是我們在“概論”課教學中必須緊緊抓住的關鍵點?!案耪摗闭n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的學習與分析,揭示了中國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領導核心的歷史必然性,從而使學生堅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的功能
1.宣傳導向功能。當前受各種文化思潮的影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多元化,部分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出現(xiàn)偏差,理想迷茫,信念淡薄。面對這種情況,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普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起到了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和政治覺悟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通過教授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特別是“概論”課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的宣傳和啟發(fā),幫助大學生認識和把握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啟迪思想,陶冶情操,開拓視野,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指導他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高抵御各種錯誤、腐朽思想的侵蝕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論課進一步鞏固了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上的指導地位,宣傳、提倡社會主義榮辱觀,在大學生群體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起到了傳播、導向作用。
2.教育引導功能。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堅持不懈地深入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但是要把社會主義榮辱觀內化為人們的堅定信念,進而外化為高尚行為,是復雜、艱巨的過程。其中,教育、引導作用至關重要,特別要加強青年的思想道德建設。當代大學生作為時代青年更要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內容之一就是思想道德教育,比如“概論”課中講到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形成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航天精神和抗震救災精神等優(yōu)良傳統(tǒng)可以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引導功能,教育青年大學生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其辨別是非,抵制假惡丑,追求真善美,引導青年大學生在平時的道德實踐中接受社會崇高道德情操的熏陶,努力把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落實到工作、學習、生活的實踐中。
3.凝聚激勵功能。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凝聚激勵功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案耪摗闭n加強了對青年大學生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把共同理想融化和滲透到了大學生群體中去,使其在目標一致、利益一致的基礎上,緊密地結合為一個有機整體。比如有些學生反映學了“概論”課,對于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為什么“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為什么“不搞改革開放就沒有出路”等問題,都有了比較清楚的認識,從而堅定了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在長期的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中,又逐步形成了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成為激勵人民群眾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努力奮斗的強大精神動力,極大地提升了我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使我們?yōu)閷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感油然而升。
4.實踐創(chuàng)新功能。實踐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屬性,理論教育、理論學習只是為青年大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認知條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還要取決于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實踐。要進一步引導大學生勤于學習、善于創(chuàng)造、甘于奉獻,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努力成為理想遠大、信念堅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頑強的新一代,視野開闊、知識豐富的新一代,開拓進取、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新一代”。思想政治理論課正是在深刻分析當前社會環(huán)境的前提下,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多種社會思潮的影響的形勢下,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要求指導、推進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實踐,使當代大學生能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勇于開拓,善于創(chuàng)造。
三、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策略和途徑
1.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根本要求。要全面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針對學生思想特點和心理特點,善用啟發(fā)式、討論參與式、案例分析式、專題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比如“概論課”講授中要在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大課題與大學生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之間找尋最佳結合點,掌握好平衡的藝術。這就需要教師多下苦功,多多關心社稷民生,多多貼近學生,通過課堂提問、小論文、演講賽、辯論賽等形式來捕捉大學生對國家大事的“興奮點”,感受他們的痛苦和迷惘,體味他們的豪邁和熱情,幫助他們解疑釋惑,與學生真正溝通思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變成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伴隨學生個體的成長過程之中。
2.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深入提供了價值導向,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深化和改革提供了發(fā)展契機。將社會主義價值觀教育的新內涵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教師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比如“概論課”就是通過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革命實踐歷程和革命心路歷程的追溯介紹,揭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一科學真理,培養(yǎng)大學生對黨對社會主義的深厚感情和堅定信念。教師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結合起來,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到教學中去,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體現(xiàn)的指導思想、理想、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及榮辱觀,成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3.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與思想道德素質、發(fā)揮教師的表率作用。首先,要求教師要有理論功底。比如“概論課”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有較強的理論性,也對講授本課的教師提出了較高的理論方面的要求。本課教師必須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有敏銳的理論直覺、理論眼光,有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分析現(xiàn)實問題的理論鑒別能力、思維判斷能力。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要求教師堅定理想信念,陶冶愛國情操,發(fā)揚時代精神,做人誠實守信,求真務實,堅持真理,團結協(xié)作,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教師應當開展深入的理論和學術研究,正確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發(fā)展、內涵、基本要求及意義和作用,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在政治思想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的影響力,起到教書育人、身體力行的表率作用。
4.豐富社會實踐、促進知行統(tǒng)一。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首要的觀點,人們的思想意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都離不開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以學生正確價值觀養(yǎng)成和自覺踐行為歸宿。要重視社會實踐的德育價值,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與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立足于學生主體的發(fā)展,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體驗社會生活,在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加社會自愿服務、專業(yè)實習、調研考察、參觀訪問、生產勞動等活動中,認同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內化為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為。
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融入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對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代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主流價值,提供了和諧社會建設所需要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能夠引導大學生堅定他們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團結和穩(wěn)定。
參考文獻:
[1]李延華.發(fā)揮高校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淺論[J].教育探索,2007,(7).
[2]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06-10-12.
[3]尹伶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理論月刊,2007,(6).
[4]陳成文.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J].理論探索,2007,(6).
[5]陳連生.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N].光明日報.2006-06-25.
(責任編輯/彭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