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明
中醫(yī)認為氣血流通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人體為一小天地,有一小循環(huán),五臟六腑,三焦經絡,氣血流通,循環(huán)不息。西醫(yī)血液循環(huán)的翻譯名稱,早先可能就是從中醫(yī)氣血循環(huán)的名稱借用而來的。自己氣血情況如何?是否通暢?可通過以下自測判斷:1說話有氣無力或中氣不足,經常覺得疲累、不想說話:2臉色蒼白或比較黯淡:3經常性心悸、胸悶,或陣發(fā)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氣:4出現脅肋刺痛、黃疸、納差、腹脹等癥狀:5肢體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足逆冷或發(fā)熱,6女性經前或行經時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行而不暢,逐漸增多,經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后則痛感減少或消失,伴有經前胸肋脹痛,7男性少腹、會陰、睪丸墜脹不適。或有血尿,血精。8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細。如果以上癥狀符合3條以上,則要考慮是否屬于氣血不通暢。另外,血流瘀滯的程度,可通過檢測凝血出血時間與血液黏稠度等方法來知曉。血管內栓塞和血栓可采用彩色超聲波、血管造影等方法,檢查其栓塞的部位與血栓的大小。氣血瘀滯普遍存在于各種各樣的疾病中,包括急性病與慢性病。臨床上由于氣血瘀滯而發(fā)生的疾病,常見的有:冠心病冠心病屬于痹癥的范疇,其發(fā)病機理在于氣血瘀滯,閉阻胸陽、血氣運行不通暢,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心肌梗死:本病發(fā)病部位在心,是在心臟氣血陰陽虧損或肝脾腎功能失調的基礎上,為痰濁、血瘀、寒熱、風火等外邪所犯而發(fā)病。因心臟虧損、無力鼓動氣血正常循環(huán),進而脈道不同,心痹遂成,本虛標實是心臟發(fā)病的總病因病機。高血壓一氣虛則血運無力,血流不暢久而成瘀;氣虛則運化無能,膏梁厚味變生痰濁,乃致氣虛痰瘀互為因果。如脂濁黏附脈絡血管,絡道狹窄,遂成高血壓。肝硬化:肝硬化屬中醫(yī)學“積聚”“膨脹”病范疇,多因正氣虧虛,臟腑失和,氣滯血瘀,痰濁蘊結腹內所致。肝纖維化:肝纖維化屬于中醫(yī)的“脅痛”“膨脹”“黃疸”等病范疇,認為該病多由外感濕熱、疫毒或飲酒過度釀生濕熱,再加情志不遂等因素,漸至肝、脾、腎功能失調,以至氣滯血瘀,津液澀滯,肝絡瘀阻。現代研究也證明了肝瘀熱互結是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礎。腦梗死祖國醫(yī)學稱為“中風”“卒中”。多屬中經絡癥。發(fā)病機理系屬氣虛血瘀或痰濕阻滯,內風妄動,脈絡痹阻。關節(jié)炎皆因濕邪借風邪的疏瀉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風寒又借濕邪黏著、膠固之性,造成經絡壅塞,氣血運行不暢,則血瘀,不通則痛,血瘀又引起氣滯,病在關節(jié),血瘀在關節(jié)出現腫脹、疼痛、乃至變形。腎炎、腎纖維化:慢性腎炎屬于祖國醫(yī)學水腫、虛勞、腰痛等范疇。病機多屬本虛標實,本虛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主,標實以濕、熱、瘀為主。眾多醫(yī)家在臨床實踐中發(fā)現,慢性腎炎以氣虛血瘀占多數,因氣虛而發(fā)病,血瘀而病情加重或遷延難愈。老年人即使沒有慢性疾病,由于血管硬化,血流緩慢,以及衰老的變化,也會有全身性的氣血運行滯緩或有瘀阻的情況,只不過每個人每種疾病的瘀滯程度不同而已。如何應對氣血瘀滯?藥物治療:解除氣血瘀滯,藥物治療是首要的。中醫(yī)有活血化瘀的治療方法,為臨床所常用。藥物可單方或復方,常用藥物有當歸、赤芍、川芎、丹參、丹皮、郁金、桃仁、紅花、西紅花等。西藥也有抗凝解凝的藥物,主要是阿司匹林。食療方案:1,川芎煮雞蛋組方,雞蛋兩個,川芎9克,黃酒適量。制法:鍋置火上,加水300毫升,放入雞蛋、川芎同煮。雞蛋熟后取出去殼,復置湯藥內,再用文火煮5分鐘酌加黃酒適量。起鍋。用法吃蛋飲湯。日服一劑,5劑為一療程,每于行經前3天開始服。2,黑豆紅花飲組方黑豆30克,紅花6克,紅糖30克。制法:將黑豆揀去雜質。洗凈。把黑豆、紅花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熟爛,除去黑豆、紅花留汁,加紅糖攪勻即成。用法每日服兩次,每次服一杯(約10-20毫升)。3,桃仁桂魚組方桃仁6克,澤瀉10克,桂魚100克。制法桂魚去鱗、腮、內臟,與桃仁、澤瀉一起,加入蔥、姜等作料,一同燉熟。功效:活血化瘀,除濕通竅。用法:食魚喝湯。運動方法:中醫(yī)一貫主張人體必須是活動的。活動的意思較寬,包括各種各樣的活動,其中也包括體育運動?;顒訒r氣血就能得到充分的運行。體育運動時心臟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等全身各種功能都得到了增強,這時氣血運行也同時得到了加速和增強。運動之后各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有人感到興奮,精力充沛:有人感到疲勞,全身肌肉酸痛:有人感到食欲大增,二便通暢:有人感到不思進食,二便減少,有人感到四肢關節(jié)活動靈活,有人卻出現了關節(jié)骨質增生。所以,如何選擇合適自己的運動方式大有講究。如何選擇體育運動青年時期,新陳代謝旺盛,體力充沛,只要沒有慢性疾病,可以進行劇烈運動,而且恢復得較快。中年以后,人的體質開始走下坡了,老年人的各種功能全面減退。因此,隨著年齡的增大,運動量要逐漸減少。中老年人更不適宜進行劇烈運動,而是進行適合自己體質狀況的鍛煉或是活動,以達到氣血流通的目的。泡腳小貼士氣血不通暢,在冬天里容易有手足冰冷的癥狀,特別是女性,令人特別難受。下面有一個小方法,可以改善這樣的癥狀黃芪10克,當歸10克,葛根10克,川椒5克,紅花5克。以紗布將所有材料包起來并扎緊,加適量水浸泡20分鐘后再燒開,煮10分鐘后倒入盆中調到適當溫度,每天泡上10分鐘就可以了。這道配方可以活血通經,雙腳常冰冷的人可以每天泡,讓血液循環(huán)更好,漸漸改善冰冷的痛苦。氣滯血瘀女性的經期調養(yǎng)很多女性氣血不通暢,都是由生活方式或者飲食習慣等引起的,在此,對于有氣滯血瘀癥狀的女性,提出幾點經期調養(yǎng)措施1,每個月那幾天是千萬不能受涼的,淋雨、坐草地、涼水洗腳都不能。因為冷的刺激會使子宮血管收縮,造成血量過少,甚至停經。2,心情一定要好,不要太勞累,也不能太緊張。3,晚上要早點休息,不要劇烈運動,也最好不要提太重的東西。4,不吃或少吃油膩生冷食物,不宜食蘿卜、山楂、苦瓜、橘子等有理氣、活血、寒涼性的食物。5,多喝開水或紅糖水,可以補充體內流失的鐵質。6,如果這一次有痛經的現象,那在下次來前的七天就要準備吃一些當歸、大棗、阿膠等調理氣血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