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秋
福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年輕時吃喝玩樂無所不好。他又是一個樂天知命的人,他沒有太多的理想抱負,只想過個安穩(wěn)日子。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些人整日為物質(zhì)欲望而奔忙,絞盡腦汁,機關(guān)算盡,結(jié)果心力交瘁,輕則損害身體健康,重則傷及性命,最終失去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活著》為我們揭示了人生存的本真狀態(tài):人應(yīng)如福貴一樣,為“活著”而“活著”。
一、活著就要歷盡生活中的“苦難”
福貴的命運揭示了這樣的現(xiàn)實:人的一生是無序的,充滿了變數(shù),甚至是苦難。
在許多的小說里“苦難”都是表現(xiàn)的主題,然而卻從沒有一個人將苦難表現(xiàn)得像余華那么決絕,在這里,我們領(lǐng)略了余華那殘酷的筆法,從苦難的來臨,命運的打擊便再也沒有離開:家產(chǎn)輸光,父母先后而去,被國民黨抓為勞工,獨生子“有慶”捐血致死,女兒“鳳霞”產(chǎn)子而死,妻子“家珍”病死,女婿“二喜”摔死,最后連唯一的親人小外孫“苦根”也被豆子撐死等等。從此,只剩下他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在這里,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鄉(xiāng)村農(nóng)民,福貴發(fā)揮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堅強與毅力,展現(xiàn)出作為人本身所具有的那種堅韌與忍耐。當然,并不是福貴一個人,家珍、鳳霞、二喜等等,他們都在那種命運的苦難與困境下堅持,再堅持,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人性的永恒的不屈的精神。而當眾人離開之后,福貴又面臨了活著的另一種苦難:孤獨。一個人,在無處不在的死亡的陰影下,孤獨的活著。最終,福貴在歷經(jīng)了眾多的苦難之后得到一種對生命的通透。這種通透更多的表現(xiàn)為以超然與樂觀的態(tài)度看待生命。這種超脫并不是歷經(jīng)苦難之后的麻木,它更是一種精神?;钪木?。笑對人生,勇敢的活著。
在《活著》里,苦難是無可預知的,就像悲劇里的無可抗拒的命運,所有的一切都命中注定,或疾病,或死亡。作者透過福貴以一種悲憫的眼光觀照整個人類的苦難,這種苦難是一種無法拯救的永恒的苦痛。在這樣的一種苦痛中,思索活著的價值,理解活著的意義,求得心靈的凈化與解放。
二、活著就要面臨“死亡”
福貴親歷死亡。
第一次,他在賭場上把全部的家當輸給了龍二,卻因此躲過了一劫。解放后,龍二因為是地主成分,而被投入了大牢,最后竟然被槍斃了。用龍二的話說“我是替你吃子彈的”。第二次,他進城卻被國民黨抓丁,親歷了非常殘酷的戰(zhàn)爭場面:幾千個傷號在黑色的迷霧中一夜之間全部死去。戰(zhàn)爭是殘酷的,而活下去又顯得多么的艱難。他卻奇跡般生還了!
福貴面對死亡。
福貴的爹娘因為福貴的敗家死于非命。和福貴一起被國民黨抓了勞工的春生也活命了,后來春生當上本地的縣長,春生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卻在一場革命中忍受不了打擊而自殺了!福貴的兒子為了給春生的妻子獻血死了,女兒也因難產(chǎn)死了,福貴的妻子因得軟骨病死了,女婿二喜也死了,甚至唯一的親人小外孫也死了。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是余華對《活著》的詮釋,也是對福貴的概括。《活著》以親人們的一個個的死去來表現(xiàn)福貴老人的活著,面對死亡,福貴只能一一去承受,小小如他,既改變不了環(huán)境,也改變不了厄運對他的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唯一做到的就是堅強地活著。從中揭示了一種生命本真的狀態(tài):活著要面對死亡。
在親人們一個一個死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對于生命的珍惜,對活著的依戀。人一生下來死亡就是注定的結(jié)局,而福貴在死亡陰影的伴隨下最終看透人生與死亡。對死亡的超脫使得福貴開始以一種悲憫的眼光看待活著,這從他買下那頭老牛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對現(xiàn)實生存的精神超越。這里的死亡不再是一種苦痛,不再令人恐懼,走出死亡的陰影,“生在死后出現(xiàn)”,“沒有生死之隔”,活著要面對死亡,讓它成為一種溫馨而自然的回歸。
三、活著就要“忍耐”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會遭受許多意外的打擊。有的人選擇堅強地活下去;有些人精神崩潰,生活在麻木中;而有些人無視于自己的生命,選擇不歸路而“自殺”。人活著就應(yīng)該分享生命的價值,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去生活,不負人生幾十年。
龍二神氣了四年就完蛋了,共產(chǎn)黨沒收了他的田產(chǎn),做地主也沒趕上時候。人民把他抓去,說他是惡霸地主。他也不識時務(wù),最后給斃掉了。命運在這里發(fā)生很大的轉(zhuǎn)機。看似是一種巧合,實際是時代的變化。只要地球是運動的,人不可能總是在一個位置,也不可能一輩子總倒霉。“塞翁失馬,因禍得?!?。最后福貴說:“這下可要好好活了?!边@里有一些宿命的成分,但這又是事實,他反映了我們身邊普通百姓的生活,揭示了人生真理的內(nèi)涵。用余華的話說:“活著是生命的唯一要求。”福貴所經(jīng)歷的苦難,所面對的親人的一個個的死亡,直至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人,這里面的慘烈本來是不亞于余華小說中的任何一個人的,但余華成功地為福貴找到了一條緩解苦難的有效途徑——忍耐,這使得整部小說的敘述都因這種寬闊的忍耐,變得沉郁、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福貴在生活中磨練出來的無邊無際的忍耐包容著一切,以致再大的苦難來臨,福貴也能將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苦難加上忍耐,塑造了福貴寬廣、堅韌、溫婉的性格,《活著》所提倡的對苦難的“忍耐”其實是對生命的一種徹悟和對受傷心靈的溫婉撫慰,是對生命本真狀態(tài)的思索。
四、活著的本質(zhì)就是堅強的“活著”
余華在小說《活著》的序言里寫道:“《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tài)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每一次災難每一次死亡對于福貴,都是對生命、對活著本身的一種進攻。福貴堅守自己的真理,活著就是他最大的真理,名為福貴,無福無貴。但他用這條最樸素的真理對抗命運的每一次進攻。龍二、春生一時得財?shù)脛?最后卻因財因勢而亡,作者這樣敘寫不是簡單地揭示禍福相依或諷刺他們貪財貪勢,而是為了說明活著的真諦。龍二被抓甚而被斃,就是因為“共產(chǎn)黨沒收了他的田產(chǎn),分給了從前的佃戶。他還死不認賬,去嚇唬那些佃戶”?!氨凰偷匠抢锎罄魏?龍二還是不識時務(wù),那張嘴比石頭都硬”。龍二是受不了失去錢財才抵抗政府失去性命的。而春生當縣長,后來在文革中被當成走資派游街,遭受侮辱和毆打,最后不堪忍受折磨而自盡身亡。他們一個是不能接受無利地活著,一個不能忍受被折磨地活著。面對生命,他們要求并不過分,但是對于生命本身的意義,他們都不如福貴理解得透徹、明白。在福貴這里,有對活著最純粹最本質(zhì)的理解:不管尊貴或卑微,不管舒適或痛苦,只要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
《活著》讓我們明白,人活在世上,像福貴一樣,雖然會面臨各式各樣的苦難,但是我們之所以會堅強地活下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有信心,就是因為生活中還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溫暖,各種各樣的快樂,各種各樣的幸福,各種各樣的希望。這正是余華試圖告訴我們的,也是每個讀者在作品中可以讀出來的。這時我想起了索??死账构P下的俄狄浦斯在悲劇之后能發(fā)出這樣震動人心的聲音:“盡管歷盡艱難困苦,但我年逾不惑,我的靈魂深邃而偉大,因而我認為我是幸福的。”
參考文獻
[1]余華:《活著》[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4年出版.
[2]余華:《溫暖與百感交集的旅程》[M];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年出版.
[3]王燕:《余華<活著>的死亡體驗》[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17卷第1期.
[4]王春:《對苦難的解構(gòu)——論余華小說<活著>》[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12期.
[5]田婷:《余華小說中的鮮活生命——<活著>解讀》[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6年 S1期.
[6]意大利《共和國報》(1997年7月21日).
[7]余華《活著(韓文版自序)》[M].???南海出版公司,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