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政梅
【摘 要】高考是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所以,應該認真的負責的去對待高考,但筆者在評高考語文卷中,發(fā)現(xiàn)很多考生作文中陋習多多,面對種種現(xiàn)象,我們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反思美學教育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關鍵詞】作文 陋習 美學 貫穿
一、在高考的閱卷過程中,發(fā)現(xiàn)考生的常見陋習有以下幾個方面
1.書寫非常潦草,涂改的現(xiàn)象嚴重。本來,漢字是方正字體,但我們的考生不知從何時起,已經(jīng)沒有了對漢字的審美能力,只是順著自己的手隨意亂畫,不小心寫錯了,就努力將錯的字涂得成黑團,給人一種厭惡感。
2.錯別字很多。從今年考試,作文錯一個字扣一分,本以為這樣就引起學生的注意,但,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考生因為平時都沒有養(yǎng)成好習慣,字就錯得很離譜。如“馬加爵”就寫成“馬家杰”——三個字錯了兩個;又如“和珅”寫成了“和坤”——讀音完全不同;更又甚者,“祖國”的“祖”字竟然還寫錯了偏旁——忘本!
3.語言蒼白無力,空洞無物。世界是豐富多彩的,而作文又是現(xiàn)實生活的反應,按理說,反映在學生作文中的內(nèi)容也應該是豐富多彩、有聲有色的??墒聦嵣?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內(nèi)容都是乏味蒼白的,或不疼不癢,泛泛而談;或閉門造文,不切生活實際;或刻意模仿,有抄襲之嫌。究其原因,由于缺乏“美”的眼光,導致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熟視無睹,以致“身在寶山不識寶”。就像法國羅丹所說:“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人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p>
4.文筆枯燥乏味,寫作興趣索然。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反復強調(diào)的只是作文的技能,把抒寫學生心靈、放飛學生思想的作文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術來處理。在平時的語文學習和課外生活中,缺乏好詞佳句的欣賞與積累,缺乏遣詞造句的強化訓練。寫起作文來往往是一本流水帳,枯燥乏味。
5.思想浮淺化,文以載道成虛化。古人云“文以載道”。 文章最重要的應是立意美。道之高下,決定文之優(yōu)劣。而學生的文章由于假話、空話連篇,因此在他們文中的立意往往一是模式化的,文章選材千篇一律,人物形象千人一面。二是浮淺化、庸俗化,暴露出怕吃苦、愛攀比、圖慕虛榮、不勞而獲等諸多思想問題。傳統(tǒng)的道德意識為何淡薄呢?造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大的方面是學校辦學指導思想上存在片面性,不注重美學教育。
二、在作文教學中美學教育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地指出了語文學習中美育的要求:“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笨梢?美學教育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教學自然而然地承擔起了美育的任務。它是學生理想、愿望、情感流露的一種重要的方式,其間,不乏反映了學生對美與丑、善與惡、真與假的選擇和評價的審美傾向。
三、如何在作文教學中貫穿美學教育
1.主題美——呼喚價值思想
作文的主題美能體現(xiàn)學生“健康高尚的情趣和一定審美能力”,能使讀者領悟到主題或歌頌什么,或揭露什么。主題美要求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內(nèi)容,準確揭示美的主題,以獲得真正美的效果。北大在任時間最長的蔣夢麟校長說過:“教育如果不能啟發(fā)一個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單單強調(diào)學生的興趣,那是舍本逐末的辦法。”教育的真諦是培養(yǎng)美感、牽引靈魂,所以,作文要以思維訓練為核心,呼喚價值思想。
2.形式美——采集百花之蜜
作文的藝術形式有字體、體裁、結(jié)構(gòu)、語言、韻律、表現(xiàn)手法等,這些藝術形式蘊含著眾多的美育因素。字體的美,讓人得到視覺的美感,因此,在教學中應有字體的欣賞教育,選擇適合考場作文的文字。不同的體裁有固定的結(jié)構(gòu),不能寫成四不像的文體結(jié)構(gòu),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很好地進行評析,學生就能從中學到豐富的文學知識,欣賞到各種文學形式的藝術美。
3.意境美——生情有道巧用例
一是細節(jié)生情:一篇文章,最令人難忘的往往是細節(jié),好的細節(jié)令人睹之情生,聞之心動,這就有可能使作品產(chǎn)生一種水靈靈、毛茸茸的質(zhì)感,含蓄的情感蘊含其中。二是虛實生情:有些話題看起來太虛,如“成熟”“時間”“找”等,無法表現(xiàn),難以抒情;也有些話題太實,如“橋”“路”,難以寫得深刻,表達含蓄的情感。其實,另有蹊徑可走,那就是“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的虛實相生的寫法。三是直抒胸臆:那是情致極處的自然流露,不用假托,無須遮掩,顯得激越奔放,直率動人。
用例上,人景處,取人舍景。朱光潛說:“美感經(jīng)驗中的移情不單是由我及物的,同時也是由物及我的;它不僅把我的性格和情感移注于物,同時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彼哪康氖亲寣W生在閱讀作品時也能達到這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但我們寫作時,時為了真情感人,讓讀者得以共鳴,因此,應盡可能取人舍景,這樣才能顯示出意境的美。
4.語言美——生活就如源泉
語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強調(diào)了語言美的重要性。文章美的語言主要指準確、形象的語言,這種語言也是感染力強的語言。在作文教學中通過細致品味文章美的語言,可以陶冶思想情感,進行審美教育。車爾尼雪夫斯基在廣泛研究了實際生活中的美學問題后,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論斷。美不能離開生活單獨存在,它總是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寫“生活作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p>
葉圣陶先生有關生活與作文的論述告訴我們,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是寫作的最直接,最基本、最豐富的素材。只要學生把他們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恼Z言文字表達出來,就能成為一篇美文。按審美規(guī)律作文,形成審美作文的價值規(guī)范,這樣,才顯示出美學在教學中的真正意義。
悠悠歲月,歲月悠悠。生命賦予我們的并不都是詩情畫意,但我們要以自己的一雙慧眼去尋找更多的詩情畫意。正如詩人顧城的詩《一代人》里說過:“黑夜給了我一雙黑色的眼睛,我卻用他尋找光明?!笔堑?冰心老人也說:“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边@樣,我們的作文中時時看到學生的生命之花的絢麗。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語文教學通訊,2007, (1、2、3).
[3]中學語文教與學2007,(2).
[4]朱光潛.文藝心理學,第1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