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靖
2008年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波及著世界各地各領域,處于經(jīng)濟高端的收藏界也未能幸免,石界同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
面對金融海嘯,石界人懷有怎樣的心態(tài),只是一味悲觀嗎?金融海嘯給石市帶來的,只有慘淡經(jīng)營嗎?
其實,對石界來說,這是挑戰(zhàn),或許更是一場難得的機遇。
本刊副主編楊靖此番詳盡分析與大膽預測。對正處低谷的石市、正在思索中的石友們應該是一種有力的支持與鼓舞。
遭遇“嚴冬”
金融海嘯——這個多少有些學術意味的字眼,近來成了石友交流的中心話題。
2008年下半年,S先生的石店生意清淡之極。S善于商道,待人熱情又實在,本來生意相當不錯,上半年,他每個月差不多能做成七八萬元的買賣然而下半年忽然一落千丈,據(jù)說幾個月的成交額還趕不上原來的一個月。門庭冷落令人煩亂而無奈,有時S索性關了店門,出去散心,順便想要考慮考慮其它出路。
遭遇經(jīng)濟嚴冬的并非S一家。他所在的市場是個經(jīng)營收藏品的綜合市場,半年間,S眼看著鄰居一家家關門,目前整個市場幾乎有一半商戶難以經(jīng)營下去,像S這樣尚能維持的已屬不易。各地石市即使并非全都如此慘淡,但基本上都不樂觀
石頭的叫價開始明顯縮水,藏家和愛好者卻仍捂緊了口袋。周轉資金減少,石商進貨更加謹慎,幾大產(chǎn)地和集散地市場客源明顯減少。更令人憂慮的是,一些剛剛嶄露頭角的新玩家即刻收手,甚至有些才入市又想要賣出石頭。沒有充沛的后續(xù)買家,石市維系更加困難。
不僅石界,處于經(jīng)濟高端的整個收藏界都面臨著不景氣。作為藝術品市場風向標的秋季拍賣,就明顯呈現(xiàn)了“拐點”:比以往低調得多的預展,拍品數(shù)量和品質明顯降低,估價回落,開拍時間延后……2008年11月12日,率先落錘的中國嘉德2008秋拍會總成交額3.6億元人民幣,與2007年秋拍的6.98億元和2008年春拍9.93億元的總成交額相去甚遠。而嘉德方面表示,這樣的結果“符合預期”。
悲觀?樂觀?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的陰霾之下,屬于精神消費品的收藏業(yè)不可避免地受到?jīng)_擊。在許多人看來,這種沖擊甚至會比其它行業(yè)更為嚴重,因為收藏品并非生活必需品。在人們?yōu)槎冗^“嚴冬”捂緊口袋的時候,這類奢侈品會被首先選擇放棄。
當然,并非所有人都如此悲觀。“江南第一拍”西泠拍賣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陸鏡清“金融危機對收藏是件好事”的說法,近來就成為網(wǎng)上鼓舞藏界信心的代表性言論。陸認為,藝術品屬于精神領域,與股票、房產(chǎn)有本質區(qū)別。藝術品市場是永恒的,因為人的精神需求永恒。如果藝術品市場一直上漲沒有起伏,反倒是不正常的;此外,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一年總額才200個億,不及上海股市最低迷時一天的成交量。這么小的市場,如果再受不了金融沖擊,只能說明市場還不成熟。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國內石界一些玩家也對石市表現(xiàn)出審慎的樂觀態(tài)度。云南觀賞石協(xié)會會長葛寶榮先生的觀點就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認為,盡管金融海嘯已使各大市場受到了影響,但中國所受沖擊畢竟有限,特別是中央迅速出臺刺激經(jīng)濟增長的政策,估計危機應該會很快過去。據(jù)葛先生估計,市場受沖擊的時間可能會持續(xù)一年左右,但早則2009年下半年,晚則2009年10月初,市場狀況將會開始回暖。
即便在目前的經(jīng)濟形勢下,也并非所有市場都一片慘淡,據(jù)介紹,云南龍陵、芒市等地黃龍玉市場仍相對活躍。就在年底的一片肅殺聲中,也曾有外省玩家一周內出手二三百萬元的記錄、記者同時了解到,新疆哈密也成為2008年下半年的一個相對熱點。有藏家對一批批石商逆勢趕往那里的現(xiàn)象表示不解,一直關注新疆石市走勢的馬吉青先生則將此歸結為資源與價格的雙重優(yōu)勢。
畢竟,盡管困難重重,但是市場還在愛石者依然大有人在,生意也仍將繼續(xù)我們采訪的石界人士幾乎不約而同地表示,市場疲軟只是現(xiàn)象,還需區(qū)別對待、客觀分析。金融危機只是加速了兩極分化,品質越好的石頭越好賣,極品石仍然大有市場。上海的徐文強先生對市場的觀察是:10%的店主手中有好東西,仍活得相當自在;20%在清掉庫存,留住精品,做熬過“嚴冬”的準備;而另外70%則要準備受凍,如果經(jīng)受不住這次寒冷,被淘汰恐怕是不可避免的命運。
“海嘯”來襲理性回歸
石市是狂熱趨于理性,急速轉為平穩(wěn)?還是由熱變冷、由快轉慢?不同的石友有不同的理解。然而理性的石友都意識到,“金融海嘯”只是加速了市場分化,而并非石市低迷的本質原因。葛寶榮先生就認為,不能把石頭不好賣都歸結于金融海嘯,市場發(fā)展趨緩歸因于幾個方面:一是前幾年發(fā)展較快,已經(jīng)到了相對高點,按照經(jīng)濟規(guī)律,必然會有一個慢下來的過程;二是一方面資源枯竭,另一方面隨著奇石普及程度的提高,參與市場的人越來越多,而新石種的開發(fā)、研究、利用都有限,缺乏支撐的市場發(fā)展必定受到制約;再有,賞石理念的創(chuàng)新和提升也有待加強,而理念是支持市場持續(xù)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也有些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近年來石市缺乏理性與冷靜,才是造成市場變化的根本原因。盲目的價格炒作,虛妄的投機心態(tài),同時缺乏必要的文化修養(yǎng)和理論支撐,必然使一些石商無法繼續(xù)走下去。上海的徐文強先生就分析說,當前的石界過于注重產(chǎn)地和石種,有些人看到前期一些石種價格高漲就盲目介入,以為只要是大化石或者靈璧石就值錢,把產(chǎn)地、石種看得比奇石本身的品質更重要,歸根結底是沒有做好文化和專業(yè)知識上的儲備,這種投機思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遭到淘汰恐怕不可避免。廣西的張昭然先生也認為,前一段石價的泡沫成分太多,不少石友甚至媒體、專家熱衷于炮制價格“神話”,價格炒作成了石市的“潛規(guī)則”。善于“忽悠”的石價只會讓圈外人覺得石界“水太深”而望而卻步。他曾經(jīng)歷帶圈外朋友買石頭,石主叫價一萬三最后八百元成交的尷尬。如此不規(guī)范的價格必然會嚇退不少剛剛接觸石頭的愛好者,從而使擴大奇石圈成為空話。
顯然,金融危機不是石市下滑的借口。借著“嚴冬”的清冷,理性地理清發(fā)展思路,才是石界的當務之急如果把奇石放入收藏文化的大背景中,我們可能更容易看到自身的盲點和局限
在2008年的秋拍中,“天價”就已不再是關鍵詞
中國嘉德的整場拍賣,就沒有一件超過千萬元的作品。0而在金融危機之前,早有專業(yè)人士警告中國藏家減少投機心理,警惕國際炒家在藝術品市場的惡意炒作,避免走當年日本經(jīng)濟輝煌期的盲目投資藝術品而最終被套牢的老路。在中國嘉德和香港蘇富比、佳士得的2008秋拍上,曾經(jīng)紅透半邊天的當代藝術作品慘遭“滑鐵盧”
拍賣公司幾乎無一例外地加大了抗跌性較強、市場表現(xiàn)較為穩(wěn)健的如中國近現(xiàn)代
書畫、瓷器玉器等品類的數(shù)量。整個2008年香港蘇富比“現(xiàn)代及當代亞洲藝術”的夜場拍賣結果顯示:47件中國當代藝術拍品,最終成交率只有59.6%,成交額1.17億港幣,不足估價的一半包括方力鈞、岳敏君、曾梵志等在內的一線藝術家的5件作品流拍,許多作品只賣出估價的一半。拍品結構的明顯變化似乎也給我們帶來了某種啟示:少受籠統(tǒng)概念的困擾,多關注具體作品的價值。能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的精品才是市場上真正的抗跌品種。當代藝術的價值回歸其實就是市場成熟的表現(xiàn),收藏者以前是一聽名字就買,現(xiàn)在開始選擇作品的品質。金融海嘯將藝術打回原型,回歸到一張紙或一塊布、一方石如何識別分量更重的作品,或許是當下金融海嘯給我們的難得機會、
最近幾年中,無論是公眾還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似乎都集中于哪件藏品又賣出天價,而忽略了從根本上決定價值的藝術內因,所以才有了盲目的跟風、浮夸的泡沫和虛妄的訴求,金融海嘯來臨,首先滌蕩的是那些缺乏歷史檢驗、缺少完善體系的品類,而真正的藝術品依然屹立潮頭歷史上歷次經(jīng)濟危機的疏解都是在價格上擠出泡沫的過程,這次恐怕仍然如此,于是金融海嘯給了我們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回歸理性,去除浮躁,尋找真正的藝術標準,至少,向這個方向努力。
逢低吸納的絕佳時
陸鏡清所謂“金融危機是件好事”的另一層含義,就是實力藏家逢低吸納正逢其時。金融危機在貨幣意義上是現(xiàn)金供應緊缺(或人們預期緊缺),因此全球意義上的現(xiàn)金緊張勢所必然,各地市場交易額降低、價格向下波動。就在寒冬無可爭議地來臨時,許多人考慮的只有如何安全過冬的時候,也有不少玩家提出,風險同時就意味著機會,就像股市中逢低吸納成本最低一樣,石市上現(xiàn)在也是有實力、有眼光的藏家的好機會采訪中,各位專家?guī)缀醣娍谝辉~:現(xiàn)在是買東西的好時候葛寶榮先生說,投資分長、中、短線,目前短線投資者可能受挫,對中長線投資者卻是好機會。許多石友也仍然記得,石界近年來的高價行情,正是2003年“非典”時期一些藏家逢低介入開始引發(fā)的。市場蕭條,石商資金周轉困難,心理期望值普遍降低,經(jīng)歷過亞洲金融危機、宏觀調控和“非典”考驗的有經(jīng)驗藏家,正等待著合適的藏品,
徐文強先生介紹說,近兩年一些有實力的企業(yè)家進入石界,他們中一部分是作為投資或為企業(yè)做文化包裝,因為金融形勢不好,這部分人陸續(xù)收手;而一些真正喜歡石頭的藏家?guī)啄陙韺κ^的理解逐漸加深,他們還依然活躍在市場上,就像一位藏家所說,當下環(huán)境淘汰了一批以往市場上的搗亂者,留下來的大多為真實的買家。藏家們普遍表示,鑒于目前的經(jīng)濟形勢,當然會捂緊口袋,不會盲目出擊,但只要有真正的精品仍不會放過。有人說,收藏也會上癮,藝術品作為精神消費產(chǎn)品,有著強大的誘惑力,遇見自己喜歡的東西,仍然會該出手時就出手
目前市場上確實有不少藏品流出,那些經(jīng)濟上難以維持的石商,或主業(yè)出現(xiàn)問題的中小藏家,已經(jīng)開始拋售藏品
現(xiàn)在石界許多著名的藏家每天都會接到若干出讓藏品的電話,常常應接不暇。但在他們一些人看來,真正好的藏品還很少出現(xiàn)。最早堅持不住的,往往手中的藏品也經(jīng)不起考驗
藏家們仍在耐心等待廣西的z先生預計,春節(jié)前將是一個更好的時機,那時人們變現(xiàn)的愿望將更加急迫,他本人就準備在那時快樂出手
金融海嘯陰霾仍在。度過時艱,我們重新認識了信心、理性和智慧的重要。然而無論如何,危機終將過去。讓我們套用雪萊的話:假如冬天已經(jīng)來臨,那么春天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