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什么就能直接記錄下來,曾經(jīng)是每一個人(至少是《Geek》編輯部每一個人)的童年夢想?,F(xiàn)在,一個獨眼的電影導演和一個待業(yè)的太空系統(tǒng)工程師搞的“Eyeborg計劃”正在把這一夢想化為現(xiàn)實。加拿大導演羅布·斯賓斯最新的電影是一部關于監(jiān)視和人類的紀錄片,而工程師科斯塔·格拉馬蒂斯領導的Eyeborg計劃小組要將一部仿生眼攝像機植入這位獨眼導演的眼眶內(nèi),使他能從一個人們從來不曾見過的角度來記錄這個世界。
這枚仿生眼無法像《攻殼機動隊》里的電子義眼一樣與斯賓斯的大腦連接起來,所以他的視力是不可能借此恢復的。實際上這個“假眼俠”計劃是這樣的:攝像頭模塊和射頻發(fā)射器被安裝在一只假眼內(nèi),然后斯賓斯佩戴著這只假眼四處轉(zhuǎn)悠,假眼中的攝像頭捕獲的視頻將以無線方式發(fā)送出來。為了增強信號,斯賓斯打算在皮帶上再佩戴一部無線發(fā)射器。在另一個背包中,連接到硬盤上的無線接收器可以捕捉到視頻信息并把它們實時上傳到個網(wǎng)站。如果這個計劃能夠成功,斯賓斯將成為越來越多的Life Caster之一——使用視頻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來記錄和播放每一刻清醒著的生活。唯一的差別是斯賓斯將用一只仿生眼來記錄他的日常遭遇。
不要以為在這個似乎一切都可以微型化的時代做這件事多么容易,把一部無線攝像機裝進假眼里,在工程技術上仍然是一大挑戰(zhàn)。一只假眼只有9mm厚,30mm長,28mm厚,它的形狀和大小對Eyeborg小組的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限制。假眼中只有平均約8平方毫米的面積可以用于安裝成像傳感器,所以科斯塔等人使用了世界上最小的CMOS攝像頭,它的面積僅為1.5平方毫米。但是除了鏡頭和傳感器,一個數(shù)字攝像頭還有其他的組成部分,包括電源部分(鋰聚合物電池)和圖像處理電路,還有別忘了用來傳輸無線視頻信號的射頻發(fā)射器也得裝在假眼里。他們需要重新設計傳統(tǒng)的假眼,將它從一體式改為可分離的兩片式。攝像頭、發(fā)射器和電源等需要安裝在這兩部分之間,并且一切元器件都要保持干燥。除了尺寸和防水的問題外,眼球的重量也必須加以考慮。攝像頭等元件帶來的重量增加可能造成眼眶的磨損,甚至可能影響佩戴者——也就是斯賓斯的面容。
Eyeborg仿生眼一旦研發(fā)成功,除了拍電影紀錄片,還是很多地方可以用到它,比如監(jiān)視、暗訪、盜攝、尾行……這樣一來,那些因意外而少了一只眼球的殘疾人士不是有了更多的工作機會嗎?說不定有人甚至會瘋狂到挖掉自己的一只眼睛來換上這樣的仿生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