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軍
自打記事起,我的根脈中就從未間斷過洋芋這個普通食物的滋養(yǎng)。年少時的光陰是在農(nóng)村老家度過的,家鄉(xiāng)多丘陵山地,層疊有致,如一本本翻開的大書,蔚為壯觀。
在農(nóng)作物種植單一的年代,這里因了原始森林的護(hù)佑和氣候的溫潤,廣闊的田地里盛產(chǎn)洋芋,還種了一些胡麻、玉麥、蕎麥、糜谷、扁豆之類的作物,由于產(chǎn)量低,這些東西如今幾乎在家鄉(xiāng)絕跡了,唯獨(dú)洋芋茂盛如初。
當(dāng)時,“窮”乃是廣大農(nóng)村普遍存在的情況。家徒四壁,形影相吊,家家大致相仿。但有句古話叫“少不知貧”。年少時的蒙昧無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沖淡了日子里蘊(yùn)含的許多苦澀,倒是刻下了值得一生銘記的許多珍貴片斷。
在我的家鄉(xiāng),洋芋雖不是一日三餐的主食,但勝似主食,在農(nóng)村缺肉寡油,只有一盤咸菜的餐桌上,吃的東西里幾乎都有它的影子。在糧食極度匱乏的年月,洋芋這個不擇土地,不貪肥嫌瘦,身價卑賤但產(chǎn)量很高的作物,在家鄉(xiāng)是頂了大用的,甚至救活了一代人的命。與洋芋相依為命、相惜相伴成為那時普遍的生活狀況。據(jù)我所知,在災(zāi)年荒月。每逢婚喪嫁娶這樣的悲喜時刻,煮幾鍋洋芋,辦完了人生大事的也不在少數(shù)。甚至幾袋洋芋換來個媳婦,成就了一樁婚姻的事也有。這些,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像是遙遠(yuǎn)的奇聞軼事。但在歲月的長河里,它確實是我的祖輩包括我所經(jīng)歷過的。這經(jīng)歷堅實而凄美,溫婉而悲涼。
人不能少了真誠,但有時候真誠還需要一點勇氣。其實早在娘肚子里的時候,洋芋便源源不斷供養(yǎng)了我的氣血,使我在母親的子宮里成了人形。母親說那時吃白面是很有限的,下地干活前經(jīng)常吃了幾個洋芋了事,或者是用一碗洋芋絲對付。在廣闊的田野里,在無休無止深重的苦作中,母親揮汗如雨,精疲力竭,充饑的只有洋芋,或者是能照出人影的洋芋糊糊。
吮吸母乳之初,能夠摻雜的東西里,洋芋這個最容易消化的食物便一日未缺地滋養(yǎng)著我的血肉。而奶奶飯碗里有限的“面葉”幾乎全喂了我。我也并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而弱不經(jīng)風(fēng),面黃肌瘦。
長大以后,常常在臺地邊上。和一大群破衣爛衫的玩伴七手八腳燒紅了土窯,燜熟了洋芋,吃得津津有味,不亦樂乎,這樣的景致大都出現(xiàn)在初秋直到霜降的這段日子。暖暖的秋陽下,金色的秋風(fēng)里,大地一派物華秋實,新鮮碩大的洋芋以各種花樣把大家喂養(yǎng)得胖嘟嘟的,寒冬一晃就過去了。
上學(xué)了,每到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社員們挖了一上午的洋芋,散落了一地,聰明的生產(chǎn)隊長想到學(xué)校人多,發(fā)動校長帶了娃娃們,一字排開,把那些散落的洋芋堆攏起來。末了,生產(chǎn)隊長犒勞我們的是十幾桶翻著瓤、如同盛開的花朵一般的煮洋芋,大家稀哩嘩啦一頓猛吃,肚飽腰圓之后,一步三跳回家了。
現(xiàn)在想來,這倒成了生命中一段美好的往事,常常使我幸福地回憶起來。
我對洋芋充滿了感恩的心。我堅定地認(rèn)為,在五谷雜糧中,洋芋在我的心目中是排第一的,在我成年以后乃至今天的飲食中,洋芋也常常是桌上最受歡迎的菜肴,它出現(xiàn)的頻率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其它食物,而且花樣層出不窮。每逢在外時間稍長,腸胃缺了洋芋的滋養(yǎng),就有那種“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念想,好像我體內(nèi)有某種分泌物總在神秘地召喚它。想來,不光人有情有意,世間萬物概同此理!
一次,與一位在城市掙光陰的同鄉(xiāng)聊天。說起個人最大的心愿,此兄語出驚人。他說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在鵝毛大雪的日子里,婆娘端來一碗油漬漬的洋芋絲,烙了吱吱冒油暄暄的“油糊煊”(一種用胡麻油烙的餅,在困難時期,只招待貴客或在冬至的這一天才能吃上),吃飽了,雙手一抹嘴巴,躺在暖烘烘的炕上,聽婆娘在身旁噗哧噗哧衲著鞋底,間或有狗吠聲從風(fēng)尖屋頂掠過,那真是舒坦極了的享受。
真美啊,人靜物靜天地靜,沒有雜慮,物欲遁滯,只有深埋心底的一點小滿足,還有天籟在耳邊不絕的回響。在西裝革履、豐衣足食的背后。他還深藏著一顆樸素的心,還沒有忘記感恩,回味過去。我被他用家鄉(xiāng)的方言繪聲繪色的描述久久地感動著。我想,在紛擾譎詭的塵世,我心靈的那片凈土在哪里呢?
其實,老天爺是公平的,它在每個人的心里都種植了一塊不為外人所知的最隱秘、最安詳、最溫柔的凈土,無論貧賤高貴,無論粗布錦衣,當(dāng)你深情眷顧、時常惦念的時候,他就是治愈靈魂虛妄的一劑良藥。
給點陽光就茁壯,給點雨露就豐收。在過去,洋芋高產(chǎn)的特性使人們對它司空見慣,甚至在生活中洋芋是種清貧的象征,有點貶低的意味。
即使如此,我還是個洋芋蛋。有什么丟人的呢?這只不過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點嗜好罷了,就像南人喜米,北人愛面,蘿卜青菜,各有所好,各有吸納慣常食物的腸胃。從歲月深處走來的人,或多或少,對某種味道懷有獨(dú)特的喜好,這“味道”其實是人在歲月長河中劃過的痕跡,只是或濃或淡,或深或淺罷了。
環(huán)顧生活在我們這座城市的人。哪個人的腸胃沒有被洋芋滋潤過,要不怎么叫“國菜”哪。在滿桌色彩繽紛的珍饈美味間,出乎意料,最先告罄的是洋芋絲,重來一份的往往也是洋芋絲。由于價廉物美,洋芋最適合于做家常菜,臊子面也好,尕面片也罷,少了洋芋總覺得不地道。大魚大肉中有洋芋,普通餐桌上有洋芋,什么味都可人,在什么味中都顯示出自己獨(dú)特的韻味。這就是洋芋的樸素、厚道、仁愛之處,也教我不要忘記先輩們苦難的生活,保持人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