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勝
美式小吉普車以蛇行的方式蹦蹦跳跳地行駛在清川江邊的公路上。車內坐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某師的偵察班,班長叫方朝聲。手下的偵察兵分別是來自貴州的賴雷,來自安徽的丁曉清和李祥。而且,丁曉清和李祥不僅同省、同縣,還同村,兩家相距不過百把米。
他們都穿著李承晚軍隊的軍裝。
李祥駕駛著車輛,丁曉清懷抱著卡賓槍坐在副駕駛的位子上;后排方朝聲、賴雷把剛剛抓到的李承晚軍隊的一個少校夾在中間,那位少校嘴里塞著毛巾,手被反捆著,眼里寫滿了恐懼。
隆隆的轟鳴聲像一群蒼蠅一齊在振動翅膀,美式小吉普上的人同時把眼睛從不同的角度朝天上望去,可那里除了尖尖的山峰,就是厚厚的云層,啥也看不見。
這是1953年,第二次戰(zhàn)役前夕,美軍將寬300多米、水深145米的清川江當做重要的軍事要塞,稱之為“麥克阿瑟”防線。偵察班的任務就是抓個“舌頭”,摸清敵人的軍事部署,為上級制定作戰(zhàn)方案提供依據(jù)。
小吉普繼續(xù)向前駛去,也許是太緊張了,全車的人沒有再發(fā)出一點兒聲音。突然,吉普車劇烈地顛簸了一下,車上的人東倒西歪起來,丁曉清差點兒被摔出車外,雙手趕緊去抓前方的扶手,幾乎同時,懷里的卡賓槍也一下彈了出去。
丁曉清下意識地就往車下跳,要知道,一個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丟了槍是要上軍事法庭的。
班長方朝聲從后面一把抓住了丁曉清的軍服衣領,輕聲但異常堅定地吼了一聲:“不要命了,你想害死大家!”
這一帶是敵戰(zhàn)區(qū),美軍和李承晚的軍隊隨時都可能從路邊的某個地方竄出來,向他們的車上打上一梭子子彈或扔上一顆手雷,何況車上還有一個“舌頭”。敵人要是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少校沒了,一定會派兵追趕,說不定還會用步話機讓前方的敵軍設卡堵截?,F(xiàn)在的首要任務是迅速離開危險地帶,盡快把“舌頭”安全帶回去。
可丁曉清還是不顧一切地解開美式夾克軍裝,從方朝聲的手里掙脫開來,哧溜一下跳下車,拔腿向丟槍處奔去,這時小吉普已經開出三十多米。
幾乎是同時,李祥一腳踩在剎車上,后排的三個人差點撞到前面座位的靠背上。方朝聲猛地推了李祥一下:“不許停,讓他自己跑著追上來!”
李祥扭頭說:“不能丟下他,他會沒命!”
方朝聲厲聲打斷他說:“我們的任務是把‘舌頭活著帶回去!”
見李祥還準備說什么,他猛地把手里的左輪手槍抵住了李祥的脖子:“執(zhí)行命令!”
旁邊的李承晚軍少校雖然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但看出來他們發(fā)生了激烈的爭吵,嘴里嗚嗚地叫,拼命地掙扎著。賴雷把卡賓槍使勁朝他腰間一抵,用入朝時學的朝鮮話狠狠地喊道:“再動打死你!”
李祥并沒有按照方朝聲的命令開車,反而一掛倒擋,將吉普車倒到丁曉清面前停下,回過頭對方朝聲說了一句:“他家里就他一個,我答應過他娘,要活著把他帶回我們村里!”
這時,方朝聲也管不了那么多了,沖著他們倆吼道:“還不快上車,回去再處分你們!”
“STOP!”丁導演用擴音器大喊了一聲,扮演偵察兵和李承晚軍少校的演員立即放松下來,說說笑笑地準備下一個鏡頭去了。
丁導演長長地噓了一口氣,像是卸下了一個重重的包袱。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丁曉清就把這段故事講給他聽,說李祥叔叔是他的救命恩人,要不是李祥叔叔的抗命不遵,父親的那條命可能就永遠地留在朝鮮清川江邊了。
選自《文學報》周西海/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