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粥
秋風的涼意漸漸地濃稠了,鄉(xiāng)下的田野也散發(fā)出收獲的氣息,玉米的香味開始在農(nóng)家小院里彌漫。這久違的香味讓我想起了母親熬的玉米粥,那是一股香甜的氣味,也是我兒時成長的氣味。
在兒時的記憶里:一碗熱氣騰騰的玉米粥,冒著一股清甜的香氣,帶動視覺和嗅覺器官的共鳴,忍不住端起碗來,張開嘴巴,仰起脖子,猛喝一口,“咕嘟”一聲,清甜的玉米粥帶著香氣和熱氣一股腦兒鉆進喉嚨,那種舒暢,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當然,也并不是天天能喝上這玉米粥的。所以,像盼過年一樣,盼著秋天的到來,可以喝一碗新鮮的玉米粥。
每年的九月,玉米成熟的季節(jié),香甜的玉米粥就成為了我的最愛。我挎著自家用柳條編成的籃子,來到村外的自家玉米地里,尋覓已經(jīng)灌漿并飽滿的玉米,很快,就掰上將近十穗嫩玉米?;氐郊依铮赣H將嫩玉米的皮刨掉,玉米須摘干凈,用刀將嫩生生的玉米粒削下來,放在盆子里,便可熬粥了。煮的時候在鍋中放上適量的清水,慢火燃燒, 把削下來的玉米粒撒在水中,等到玉米粒隨著水在鍋中翻騰,玉米粒開花時,再把適量淀粉均勻,不停地撒在水中,整個過程要不停地攪拌,直至煮熟為止。玉米粥雖然配料簡單,僅僅是玉米粒加水和淀粉,程序也不復雜,先燒水煮熟玉米,水開后加淀粉就是了,但是要想做好,也是要處處留心的,淀粉不能多,否則熬出來就太干且容易糊掉,喝起來噎得慌,失去了“順溜”的感覺。如果淀粉放少了,一鍋粥即使你熬再久也難以熬出那種黏稠噴香的感覺,如果火候不夠,那更是淀粉是淀粉水是水,甚至聞起來有一股生玉米的味道。
熬好的玉米粥,冒著騰騰的熱氣,伴著玉米的清香,在室內(nèi)彌漫開來,讓你迫不及待地想喝一碗那金黃金黃的冒著熱氣的玉米粥。這時,取少許自家腌制的咸蘿卜,切成細絲,然后放入盤子,再淋幾滴香油拌勻。如此,喝一口熱乎乎粘乎乎的玉米粥,夾幾條咸蘿卜絲,那滋味,才叫過癮、舒服。
后來,在外讀書和工作很少回家。有時回家,錯過了玉米的成熟季節(jié),即使趕上玉米的成熟季節(jié),加之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步好轉(zhuǎn),家里喝的全是大米粥和八寶粥,沒有我的糾纏,母親也不再煮玉米粥了,漸漸地我也忘卻了玉米粥的存在。然而萬萬令我沒有想到的是,一次,到酒家吃飯,席前,服務員盛上了一大盆玉米粥,介紹說玉米是一種富含營養(yǎng)的綠色食品?,F(xiàn)代研究表明,玉米粥不僅能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止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的發(fā)生,并具有可延緩細胞衰老和腦功能退化等作用,對現(xiàn)代常見的多種癌癥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蛟S是久違的驚喜所致,看到桌上的玉米粥時我想起童年那玉米粥的味美。我立刻盛了滿滿的一碗品嘗起來。然而,與童年的玉米粥味道相差甚遠,我只好默默想念童年香甜可口的玉米粥,再做一番細細的遐想了。
現(xiàn)在回到老家已看不到那個煮玉米粥的大鐵鍋了,要想吃到兒時的那種玉米粥已經(jīng)很難很難了,令我感到欣慰的是玉米粥曾陪伴著我走過一個美好的童年。融入了我曾經(jīng)的生活,雖然現(xiàn)在玉米粥離我已經(jīng)很遠很遠,但它已經(jīng)融入我的身體,融入我的生命中。
韭花醬
綠色的季節(jié)走過了爛漫的日子,涼爽的秋風,不經(jīng)意間吹出了滿目收獲,更吹來了帶著泥土氣息的韭花的清香。
韭花又名韭菜花,是韭菜抽薹開的花。每年八月中旬至九月初頭,是韭菜抽薹的季節(jié),綠色的韭菜葉中間高高地伸出一根圓溜溜、直通通的韭菜桿,上面是一咕嘟韭菜花蕾,鮮嫩時可以將帶著花蕾的韭菜桿從根部掐斷,這就是市場上賣的“韭薹”??梢猿粗裕部梢宰鰹榘湹脑?,味道鮮美。未采摘的韭薹就慢慢變老,韭菜花蕾開放,開放的韭菜花簇擁著,圓圓的就像一朵菊花。這時你走進韭菜地,濃郁的韭菜香氣撲鼻而來,放眼望去,韭菜花開得飽滿而新鮮,白茫茫的,就像覆蓋著一層雪花。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做韭花醬的習俗。其實現(xiàn)在我們最多的時候是在吃涮羊肉的時候配以韭花醬。但那時主要是腌制成醬自家食用,多挑選老嫩適中的韭菜花,才能做出味道正宗的韭菜花醬。
記得小時候,每年秋天,在韭菜花蕾剛開放的時候,清晨一大早,母親就喊我起來和她一起去地里摘韭花。母親說早晨采摘的韭花嫩,做出的韭花醬味道純正。我們來到韭菜地里,在簇簇翠綠中,星星點點的小白花像無數(shù)雙眨動著的晶亮的眼睛。我們用手把帶著露珠的韭花掐下,放在籃子里,它們一朵一朵在籃子里擁擠著,香味四溢。不多時,我們的手指也染成了綠色。等到掐滿籃子,便回家慢慢地摘干凈,然后放到大盆里洗凈,瀝干水后,我與母親一道去村中石碾上碾韭菜醬。此時村中的石碾子旁聚集了很多等待碾韭菜醬的村婦,沒有輪到的村婦或站或坐在邊上等著,手里納著鞋墊,嘴里說著閑話。等到我們碾韭花醬時,母親把韭花、鹽、花椒葉、青辣椒均勻地撒在碾盤上,母親告訴我,碾韭花醬不能只放韭花,必須混合著新鮮的花椒葉、青辣椒,滋味才最好。把韭花、青辣椒、花椒葉撒勻了,母親拿笤帚疙瘩在牲口屁股上一拍,嘴里吆喝到:“得秋!”牲口邁開步子,不緊不慢地走著,石碾子一圈一圈滾著,發(fā)出咿咿呀呀的聲音。眼看韭花逐漸地被軋碎,石碾子也被染成翠綠色。不多時,碾盤上便有了厚厚的一層韭花醬,那濃濃的香味便四下里散發(fā)開去,聞起來特別的香。碾壓好的韭菜醬是不宜直接吃的,這時候需要封到壇子里,放到太陽底下曬,進行發(fā)酵。等上十天半月,韭花醬表面便有了鼓鼓的一層,這說明已經(jīng)發(fā)酵好了,可以吃了。當壇口打開的一瞬間,濃郁的韭花醬香撲鼻而來,真的讓人食欲大增。這時候,將發(fā)酵好的韭花醬盛一些放進碗里,拿起饅頭蘸上點韭花醬,慢慢地品嘗,好不愜意。
隨著家庭種植韭菜的減少和家鄉(xiāng)韭菜集約化種植的擴大,村中制作韭花醬的器具的消失,也催生出了專業(yè)生產(chǎn)韭花醬的企業(yè),我也已經(jīng)很久沒有聞到碾韭花醬的香味了,也看不到村中碾韭花醬的盛況了。有時會在超市買一點兒腌制好的韭花醬,但總覺得無論是顏色還是味道都沒有兒時的好,沒有那種古老的手法做出的感覺。而今那些幼時的韭花醬的美味已遠去,但兒時在村中石碾上做韭花醬的情景至今難忘。母親做的韭花醬的香味永遠留在我心中了。
茄夾子
茄子是很多人都喜歡的蔬菜,既實惠又大眾化,做出的紅燒茄子、魚香茄子、咸魚茄子等菜肴更是老少皆宜,百吃不厭。如果要問我喜歡吃哪道菜,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茄夾子”三個字。
茄夾子是北方一道家常菜,也就是“炸茄盒”,是一種小民吃法。總感覺那炸過吸飽了油的茄子滋味十分妍潤,和鮮咸的肉末同嚼質(zhì)感上非常和諧。也吃過平民飯店亦或是高檔大酒店制作的茄夾子,但總感覺不如母親做的好吃。
秋天是茄子成熟的季節(jié)。茄子剛下來的時候,母親采摘圓滑、個頭大、鮮嫩的茄子數(shù)個,去皮,去蒂,把兩邊削平。然后用鋒利的菜刀將刨過皮的茄子切成三五片茄夾子,有一指厚,再用小刀在茄夾子中間來一刀,但是并不使之分開,要恰到好處地連著。做這些動作時母親十分麻利,看上去也較細心,生怕切壞茄夾子。弄好茄夾子之后,取出買好的鮮肉放在砧板上,切成肉丁,再將肉丁與大蔥剁碎,然后混合在一起。準備一些新鮮的韭菜,用刀切碎,放入剁好了的肉餡中,適量放入醬油、料酒、味精、鹽等調(diào)料,攪拌均勻,就可以往茄夾子里面放餡了。將肉餡放入茄夾子,用筷子鋪平,輕輕地將兩片茄片合攏。再把茄夾子放到面粉里一滾,粘有面粉的茄夾子變成了半成品,一個個平放在陶瓷大盆里,等待油煎。油煎時在夾了餡的茄夾子上均勻地涂一層雞蛋液。聽到鍋中油“滋滋”的響聲,把涂滿雞蛋液的茄夾子放到鍋里面,香氣也隨之彌漫出來。聞到煎茄夾子的香味,我跑到廚房,一雙眼睛盯著鍋中的茄夾子,茄夾子外面裹著的雞蛋液與面糊漸漸金黃起來,能聽到油和茄夾子接觸發(fā)出的響聲。灶堂里熱辣辣的火光映紅了母親的臉龐。茄夾子熟了,母親把茄夾子從鍋中夾起,擺放在一個大平盤里。剛出鍋的茄夾子熱,吃時要小心,不然會被燙傷。母親將茄夾子夾到一個小碗里,然后遞給我。等茄夾子散了幾分熱,我就忍不住慢慢吃起來,茄夾子外皮上的面金黃,入口是脆的,而茄子則鮮嫩如肉,并且不膩,吃起來,咸淡適中。那時因其受了時令的限制,在我看來,茄夾子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的餃子珍貴了些,成為改善生活的一道佳肴。
此時,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普及,茄子和韭菜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但我還是喜歡吃秋季普通茄子和普通韭菜做出的茄夾子,在我看來,那是難得的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