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紅
宋教授家的書櫥里有好多好多的書,梅梅偷偷地數(shù)過好多次,但至今也沒有得出一個大約的數(shù)字。阿婆說應(yīng)該在一萬冊左右吧,梅梅覺得不止。里面有好多梅梅喜歡看的書:《紅樓夢》、《西游記》、《水滸傳》、《基度山伯爵》、《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世界名著;也有很多的連環(huán)畫,像《雞毛信》、《草原英雄小姐妹》、《小兵張嘎》等等,母親說這也是她小時候經(jīng)常看的書。
梅梅覺得阿婆家的書房像圖書館一樣,安靜優(yōu)雅。
宋教授在書桌前一坐就是半天,除了阿婆叫他吃飯。
母親說宋教授是一個海內(nèi)外很有名望的學(xué)者,他在古文獻(xiàn)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雖然他已經(jīng)退休,但他還在進(jìn)行幾項課題的研究,還有很多的學(xué)術(shù)機構(gòu)經(jīng)常請他去作各種專題講座。
母親關(guān)照梅梅在阿婆家看書一定不能影響宋教授的工作,梅梅認(rèn)真地點點頭。
教授的書都像新的一樣,梅梅翻動每一頁都非常小心,從不在書上折一個角。每當(dāng)梅梅看得如饑似渴忘了做功課時,教授總會和藹、親切地對梅梅說:“梅梅呀,人是不可能一下子吃成大胖子的,不然可要得胃病的喲!”
梅梅不好意思地笑笑。
為了能多讀自己喜歡的書,梅梅總會抓緊時間做完功課,然后到阿婆家看書。
書房的角落里還有一張紅木琴桌,上面靜靜地躺著一把古琴,猶如一個初啟塵封的靈物。
起初梅梅以為是古箏,阿婆告訴梅梅:“這是古琴,和古箏是不一樣的。古琴在中國已經(jīng)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它是中國古代地位最高的樂器。它還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之器?!龂锌酌髑墒┛粘怯?,操琴退司馬懿十萬大軍,用的就是古琴?!?/p>
原來古箏和古琴是有區(qū)別的,梅梅一個勁地點頭。
“這把古琴的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yuǎn)了,從琴面上明顯的斷紋來看,少說已有三百年。”阿婆給梅梅介紹。
“真的,我以為院子里的枇杷樹已經(jīng)夠老的了,想不到還有比它更年長的呢!”梅梅瞪大了眼睛,仔細(xì)地端詳著面前的這位“長者”。
梅梅輕輕地?fù)崤藥紫鹿徘?,讓梅梅大吃一驚的是竟也撫出了裊裊之音,聽來悅耳動人。
“古琴無俗音。你看,隨意一撥弄也這么好聽?!卑⑵判χ鴮γ访氛f,“如果你喜歡的話讓教授教你。”
“真的?”梅梅高興得差點跳了起來。
“這把古琴是教授的先生去世時贈給教授的,教授把它當(dāng)做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上次有人上門來開價一百多萬想買這琴,教授氣憤地把他轟了出去?!?/p>
阿婆的一番話令梅梅驚嘆不已,梅梅慶幸能和阿婆做鄰居,能長那么多的知識。
梅梅記住了有一種古老、高雅的樂器叫古琴。
教授的書房里時常會傳出優(yōu)雅、動聽的琴聲,每當(dāng)這時,梅梅就會停下手中的功課,凝神屏息,陶醉其中。
梅梅對音樂懂得并不多,但梅梅覺得:古琴的聲音很特別,它不像二胡那樣如泣如訴,卻比之委婉纏綿,是回旋往復(fù)的纏綿;不如古箏那樣響亮歡快,卻平和沉穩(wěn),有一種往心里去的吟哦:也不像琵琶那么鋒芒畢露,大珠小珠落玉盤式的直接了然。
教授沒想到小小年紀(jì)的梅梅對古琴也情有獨鐘,教授告訴梅梅:“古琴的聲音細(xì)膩含蓄,讓入迷戀,泛音輕靈清越,散音沉著渾厚,按音或舒緩或激越或凝重,能讓人真正體驗到余音裊裊的味道,好像一炷香慢慢地在空中舞蹈,且虛且實,繚繞而去,仿佛中國畫中的那種水墨煙云。”
聽著教授的講解,梅梅似懂非懂,若有所思。
“最能體現(xiàn)古琴特點的樂曲應(yīng)該是《漁樵問答》,整首樂曲始終在低音部分回旋,那塵埃落定般的回聲很快將你沉入最深處。雖然在音樂中我們聽不到漁夫和樵夫的問答,但樂曲就像一幅寫意的水墨畫,留出了你想象的空間。它所表達(dá)的是對平靜的田園生活的向往,有一種歷經(jīng)世事的覺悟,一種滄桑過后的淡然。”教授意猶未盡。
這就是古琴,它會浸潤人的心靈,但一切又似乎是淡淡的,它會停在那里,不時地從你的心里浮上來,飄散、回旋。
梅梅由衷地喜歡上了古琴。
有一次教授不在家,阿婆領(lǐng)梅梅進(jìn)了一間昏暗卻非常干凈的儲藏室,里面有一排排頂天立地的書架,書架上有好多的書,不過這些書都已經(jīng)發(fā)黃了,而且都是線裝書,這是梅梅第一次看到線裝書。
阿婆說:“為了讓這些寶貝能生活在恒溫的空間里,你看,還裝了一只空調(diào)呢。”
梅梅用力地嗅嗅鼻子,空氣中飄散著一種很好聞的奇異的清香,東張西望找了一會兒也沒發(fā)現(xiàn)所以然。
“阿婆,這是什么香味呀?真好聞!”梅梅好奇地問。
“丫頭哎,這是香樟木的香味,這些書架都是用香樟木做的,這樣就起到了防蟲的作用。”阿婆指著書架說,“不然的話,這些寶貴的書早就被蟲子吃光了?!?/p>
“真的?”梅梅湊到書架前又用力嗅了嗅鼻子,“真香哎!想不到藏書還有這么多的學(xué)問?!?/p>
怪不得這香味似曾相識。
每當(dāng)換季的時候,母親總會把衣服放在一只很大的樟木箱里。從樟木箱里拿出的衣服上總帶有一股香味,穿在身上清香撲鼻,梅梅最喜歡了。
“梅梅,這些書現(xiàn)在在市面上已經(jīng)看不到了,只有市圖書館的古籍部里有,這些書叫古籍?!卑⑵耪f。
“阿婆,啥叫古籍?”梅梅好奇地問。
阿婆家里的好東西太多了。
“古籍是指抄寫印刷于1912年之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贝藭r的阿婆儼然是一位資深專家,戴著一副老花眼鏡,花白的頭發(fā)高高盤起。
“噢,古籍就是古代的書,對不對?阿婆?!泵访穯?。
“可以這么說。歷代流傳下來的古籍分為抄寫本和刻印本兩類:抄寫本是指人工抄寫的圖書,刻印本是指采用雕版印刷或活字印刷的圖書。從珍貴程度來分,可分為稀見本、孤本、珍本和善本?!卑⑵哦谜娑唷?/p>
“噢——”梅梅似懂非懂。
“清代的小說家鈕樹玉有一副雅聯(lián):鞠通夜抱朱絲靜,脈望朝含綠字香?!贤ㄊ枪徘僦械闹x,‘脈望是古書中的蛀蟲。舊時代,文人墨客校書之余,素琴一把,清雅之余,竟挖空心思把書房題作‘鞠通,也有的對著滿架線裝古書。別出心裁地唱出了‘脈望的雅號。梅梅呀,想想古人把心愛的琴和書冠以蛀蟲的別稱,真是雅到了極致,情濃到了深處?!?/p>
阿婆不是一般的阿婆。
梅梅感覺自己走入了歷史的時空:“阿婆,這本是什么書呀?”梅梅指著書架上的一本書。
“這本是元版刻本《金剛金》,在世上可能只有兩本了,是非常珍貴的。這本呢是教授家明朝以來的家譜,這本是古琴大師嚴(yán)天池的曲譜,這本是宋版的《通鑒紀(jì)事本末》,這本是翁同徘的奏疏詩文草稿……”阿婆如數(shù)家珍地給梅梅一本一本地作著介紹,梅梅是云里霧里,有點找不著北。
阿婆戴上白手套,輕輕地拿起一本書,走到亮處,輕輕地翻開:“梅梅,你看,這本書是手抄本,古代沒有印刷術(shù)的時候,書就、是靠一個字一個字地抄下來的!”
“這是真的嗎?阿婆,平時看一本書都要花好長時間,那抄一本書得多長時間呀?”
“是呀,古代的藏書家愛書愛到了極處,有時因為喜歡一本書就會廢寢忘食地把它抄下來?!卑⑵耪f。
“古代的人真是太偉大、太了不起了!”梅梅由衷地贊嘆道。
“梅梅,我告訴你呀,這些珍貴的古籍都是教授的祖父傳下來的,祖父除了愛讀書、寫書,還非常喜歡買書、藏書。他常說:欲致力于學(xué)者必先讀書,欲讀書者必先藏書,藏書者,誦讀之資,而學(xué)問之本也。他的積蓄除了用來養(yǎng)家以外,其余的都用來買書。這些珍貴的書都是他用重金收購來的?!?/p>
阿婆拿起一本殘缺的線裝書:“這是教授祖父的藏書目錄,不過已經(jīng)不完整了,幾經(jīng)磨難,能保存下來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的了?!?/p>
“教授祖父的書都在這里嗎?這么長時間了,真不容易!”
“哪里,這只是教授祖父藏書的一小部分,有好多書在‘文化大革命中不見了蹤影。唉,為了這些書,梅梅呀,你不知道我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呀!”
梅梅不解地望著阿婆。
“唉,梅梅,有些事對你們這點年齡的孩子來說是難以理解的?!?/p>
從阿婆的語氣和神情里可以看出這些古籍能有今天確實是不容易的。
“阿婆。這些書為什么是躺著放的,而不像一般的書那樣豎著放呀?”
“梅梅你看,這些書是線裝書,宣紙不像現(xiàn)在紙張硬,豎著放是豎不直的,而且這些書的年代都已很久遠(yuǎn),宣紙已發(fā)黃發(fā)脆,所以只能躺著放?!?/p>
“噢,原來是這樣?!泵访伏c點頭,“阿婆,您當(dāng)過老師嗎?”
“我呀,是一個家庭婦女。不過,阿婆跟你一樣,也是個書蟲,也是很喜歡看書的,家里的書我基本上都看過了,”
“阿婆,您真了不起!”梅梅向阿婆豎起了大拇指。
“梅梅,我跟你說呀,這些可是教授的寶貝,他把它們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上次我在整理的時候不小心弄壞了一點,他好幾天都沒理我呢。”阿婆說著,竟有些羞澀,像個小孩子一樣。
梅梅使勁地點著頭。
“不過,前幾天教授說了,過一段時間他要把這些書捐給圖書館,他覺得自己年齡大了,已經(jīng)不能好好地保護(hù)它們了,圖書館有比較好的條件,也可以讓更多的人能享用它們?!?/p>
宋教授的書房,讓梅梅懂得了很多,學(xué)到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