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蕭潛
短短十幾年里,中國的互聯(lián)網業(yè)從零起步,現(xiàn)在已超越美國,成為壘球最大的市場,輝煌的背后是一個個值得記錄的吃螃蟹者的故事。
1987年
第一封電子郵件耗時6天送達
標志著中國人第一次“觸網”的事件是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錢天白于1987年9月14日發(fā)出的內容為“Across the
GreatWall,We can reach every comer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郵件。事后人們查看郵件記錄,收信時間為9月20日,也就是說這封電子郵件耗時6天才送達。
而今天我們發(fā)送電子郵件基本上都可以實現(xiàn)即發(fā)即收,從點擊發(fā)送郵件到對方收到郵件,也不過是幾秒鐘的功夫。
上世紀90年代中
網游從打字開始
當《天下貳》《魔獸世界》《永恒之塔》《劍網3》等一個個網游新作吸引著大批玩家的時候,可能大家都不會想到中國最早的網游是從“打字”開始的。沒錯,打字,敲打鍵盤,而不是像現(xiàn)在那樣點擊鼠標。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內其實已經有了“網游”——以《俠客行》為代表的文字網絡游戲(Mud,“泥巴”)開始盛行,玩這種聯(lián)機的網絡游戲可不像今天的3D網游那樣炫,而是滿屏幕都是文字指令,玩家需要記住各種不同的指令,像操作DOS操作系統(tǒng)一樣敲打鍵盤輸入指令,在屏幕上有且僅有文字。
上世紀90年代末
第一次互聯(lián)網創(chuàng)業(yè)潮
90年代末是中國互聯(lián)網的商業(yè)起步期,決定今天互聯(lián)網競爭格局的幾個重要互聯(lián)網企業(yè)都是在那時成立的:王志東創(chuàng)辦的新浪網在1998年成立,通過互聯(lián)網向人們傳播新聞資訊;同年2月,張朝陽創(chuàng)辦搜狐,以分類搜索服務切入中國互聯(lián)網,幫助網民在浩瀚的互聯(lián)網中尋找自己想要的內容;同年3月,在寧波電信局機房中安安穩(wěn)穩(wěn)度過兩年的丁磊毅然放棄了電信這張“長期飯票”,自己開發(fā)電子郵件系統(tǒng)向網民提供免費郵件服務,這也是網易成立初期的“殺手級應用”;1998年末,馬化騰帶著他的OICQ成立了騰訊,那是一個效仿以色列人的ICQ而開發(fā)的互聯(lián)網尋呼軟件,也就是今天擁有9.9億注冊用戶數(shù)字的QQ,是中國使用人數(shù)最多的互聯(lián)網服務;還有馬云,在1999年辭去公職,創(chuàng)辦阿里巴巴網站,開吃B2B“螃蟹”。
這五位吃螃蟹者所創(chuàng)立的新浪、搜狐、網易、騰訊、阿里巴巴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國互聯(lián)網的頂梁柱,而隨著各自的企業(yè)在納斯達克或香港上市,他們的創(chuàng)始人都一夜暴富,并牢牢掌握著中國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方向。
2000年
網購方便面也難
國內最早一批吃網購螃蟹的人是2000年參加“72小時網絡生存測試”的選手,規(guī)則是每人領取1500元電子貨幣,在封閉的房間內只能通過互聯(lián)網買吃的、喝的、用的,除此以外一切與外界隔離。不要以為只要手中有錢,就能吃飯無憂,在那個互聯(lián)網還不普及,銀行卡也不是人人都有的年代,手中握著電子貨幣還真不知道可以去哪里消費。結果,因為網購渠道缺乏,有參賽者連續(xù)22小時沒東西下肚,也有參賽者連續(xù)三天只能喝豆?jié){。
值得慶幸的是,有了這一批吃螃蟹者的慘痛經歷,今天我們的網購已經很發(fā)達了,只要你手中有錢,去當當、卓越,或者淘寶、拍拍,只有你想不出,沒有你買不到的。
2003年
語不驚人死不休就是“好博”
博客,英文為Blog,可以算得上是中國互聯(lián)網最“難吃”的一只螃蟹。世界上最早的博客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而彼時中國互聯(lián)網的商業(yè)化氣氛還很淡薄,中國網民認知博客就花了不少時間。
博客實際上就是網上日記,跟老師布置小學生每天寫的日記其實是一樣東西;不過,既然日記寫在了網絡上,而網絡又是一個沒有遮攔的地方,誰都可以看,自然也就誰都可以談了。中國的博客第一次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是在2003年,其時發(fā)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網名為“木子美”的奇女子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性愛日記,這是相當寫實的博客素材,一時間有數(shù)不盡的網民“跑”去拜讀她的網絡日記,甚至造成網絡塞車,最后其博客還集結成書。下一年,另一個奇女子——“芙蓉姐姐”以招牌的“S形”Pose登陸各大BBs網站,“芙蓉姐姐”一夜紅遍中國。而這時,人們也發(fā)現(xiàn),原來博客是一個能讓人暢所欲言的地方。
2006年
視頻網站從無聊做起
視頻網站是近年中國互聯(lián)網領域中最“肥美”的螃蟹之一,最先吃這只螃蟹的是王微、古永鏘、李善友等“海歸”,這些“海歸”在海外游弋的時候,多半都曾是美國視頻網站Youtube的粉絲,Youtube發(fā)動網民在無聊的時候拿起手機、DV,拍出或感人肺腑、或讓人爆笑的小短片,上傳到Youtube,供全世界同樣無聊的網民觀看,如此一傳十、十傳百,Youtube的無聊精神被發(fā)揚光大,還吸引了巨大的眼球,網友的以及廣告商的,到2006年10月9日,Google公司以16.5億美元收購了Youtube,巨大的“錢景”吸引著那些歸國創(chuàng)業(yè)的海歸們,王微、古永鏘、李善友等在2006年分別創(chuàng)辦了各自的“類Youtube”。
這些“類Youtube”們的名字跟Youtube一樣古怪,叫什么“土豆”、“優(yōu)酷”、“酷6”。鑒于中國人個性不像老美們那么張揚和富有表現(xiàn)欲,因此盡管土豆、優(yōu)醋、酷6們也繼承了Youtube“集網民無聊自拍之大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為了滿足中國網民喜歡看趙本山、看《春晚》的愿望,他們又紛紛將電視節(jié)目搬到了網站上來,并冠上“互聯(lián)網電視”的口號,這反倒獲得了美國大財團的重視,白花花的“美刀”就慷慨地砸向“類Youtube”們。
今時今日:新螃蟹還在涌現(xiàn)
對于超過3億的中國網民而言,互聯(lián)網已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打開電腦第一件事就是掛著QQ,網游玩膩了就逛網上商城,沒有電視也不怕,視頻網站照樣能天天收看《新聞聯(lián)播》……對于不少人來說,整天泡在互聯(lián)網上真是一件愜意事。不過,對于第一個用QQ、第一個玩網游、第一個在網上購物的人來說,要吃這第一只螃蟹,還真的需要點勇氣呢。
事實上,即便現(xiàn)在成了全球最大的市場,中國互聯(lián)網的新螃蟹還在不斷涌現(xiàn),似舊還新的Web2.0,半夜偷菜、搶車位的SNS網站……網民們,這些美味的螃蟹要小心吃。
網絡數(shù)據消失了,記憶還在
雨柔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東西,但是網絡中的人和事在現(xiàn)實中又是可以觸摸到的。網絡是一個虛實相接的地方。
我看到過一位網友的話,他說曾經到過的一個地方,那里留著他的氣息,留著他在那里生活過的一段往事,他無法忘記。我深有感觸,像一個人曾經住過的一個地方,曾經在那里經歷的一段感情,而后,去了別的地方,經歷了別的事情,而那里,像一個站點,在記憶里揮之不去。而這個站點,有可能不再存在,有可能不再回去,像一去不返的歲月。
網絡就是這樣,我在,則是這里一員,我離開,則是永遠的消失。很快,人們會忘記你,這個熱鬧的地方會把你曾經的痕跡、氣息一筆刪去。或者,時間,也會把你的痕跡,徹底清除。
那天登錄“歲月網站”看到一個緊急通知:固論壇服務器存貯數(shù)據已達到上限!所以請各位用戶將本人的有用資料下載到本地保存!2009年9月20日將清除論壇中2008年以前的所有數(shù)據!
看到這個通知,我回到我發(fā)過的帖子里去看,那些網友的評論、我的回復,還有一些互發(fā)的消息,一句句,親切、熱烈、溫和,記錄著我在那里的時間、情感和氣息。我一頁頁翻過,天黑了,沒有翻完。我想這些將會在某一天完全消失。我覺得心痛。就像一座橋,拆掉,不再修復。想經過那里,再去看看,不會看到。湍急的水流,只會讓你在模糊的記憶里想起那座橋的溫暖。
不僅僅是在歲月論壇,還有其他的地方。來過,把感情留在那里,后來,離開以后,想看看經過的痕跡,但是,我找不到曾經駐足過的地方,看不到我回答過的語言,交流過的情感。這種失落、惆悵、慌亂、困惑,偶爾想起會惆然若失。我第一個開通的新浪博客現(xiàn)在我已經找不到,因為我不去那里,但我銘記曾經在那里的時光。而網絡世界的無形,觸摸不到它的真實,永遠保存那份真情,也顯得那樣奢侈。
在網絡世界里,經歷一次成長。成長意味著會失去一些幼稚和溫情。我一次次心疼那些丟失的數(shù)據,心疼我在的一些地方。我無法忘卻一些地方,卻是不愿意再去那里。就像一個小學校,我在那里讀過書寫過字,那里的人已沒有一個記得我的,我也不想在那里表達心聲,只是偶爾想起,留戀、回憶,最后,只能割舍了那里的一切,用記憶來溫暖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