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軍
文一
老橋
素素
上帝對歐洲有一種偏愛,讓它有那么綠的平原,那么多的河,幾乎所有的城市中間,都有一條著名的河流美麗地纏繞并穿過。萊茵河、多瑙河、塞納河、泰晤士河,像歐洲人身體里的靜脈,在他們雪白的皮膚下潺潺流淌。河上擺設著大大小小的橋,不像是多么需要,更像是一種炫耀,亮出城市的家底給人看。橋的名字,像中藥店裝草藥的箱子帖兒,你別想記住。
橋在歐洲是最熱鬧、最擁擠的地方,也是最好看、最戲劇化的舞臺。尤其是那些老橋,有的至今還在走人走車,有的則像老貴族家的古董,電影廠里的道具?!痘陻嗨{橋》是費雯麗和奧立弗在倫敦的泰晤士橋上拍的。走在那座橋上,我感到臉上沾滿了濃霧,像走在那部濕冷的黑白片里。
有人告訴我,去歐洲只看3座橋就夠了,一座是佛羅倫薩的老橋,一座是威尼斯的嘆息橋,還有一座是倫敦的康橋。這3個地方雖都去了,可是在倫敦我只看了塔橋,康橋只有下次再見了。記得徐志摩曾經(jīng)為它寫過一首詩,題目就叫《再別康橋》。橋,其實是詩人的牽掛。佛羅倫薩的老橋跨在阿諾河上,它是古羅馬時代的橋,重修了許多次,現(xiàn)在的橋是14世紀的樣子。14世紀的人想與以往不同,在兩側加蓋了一排小屋,遠看像花花綠綠的鳥籠子,在小屋上面還架了一條長廊,只為了給一個人走路,那個人就是科西摩一世。河的北岸是老宮,科西摩發(fā)號施令的地方;南岸是皮蒂宮,科西摩吃飯睡覺的地方。美迪奇家族曾經(jīng)是佛羅倫薩的主人,他們家族的人刺殺了對手之后,讓科西摩一世住進了老宮,那年他只有18歲。也許是害怕報復,也許是不想讓平民看見自己的真面目,也許就是想獨自擁有一座橋,中世紀的這座老橋,成了科西摩在兩宮之間隨意往來的天堂。天堂距塵世并不遠,橋廊下就是一排小屋,是商販用來賣肉的案子,后來又做了金銀匠的作坊和店面。我鉆進其中的一間小店鋪,買了一個漢白玉的大衛(wèi)雕像,為了想念佛羅倫薩。
威尼斯不但有數(shù)不清的橋,還有看不清的橋。嘆息橋也是不露天的,橋上的房子屬于巴洛克風格。它故意讓外面看不見里面,里面卻能看見外面。外面的人只能隱約地聽見一聲嘆息,那是里面過橋的人發(fā)出來的。因為橋的左側是公爵宮的大法院,橋的右側是關押死囚的井監(jiān)獄,被判了重刑的人走過這座橋就要被關進水牢,而且沒有人能從那里生還。所以,當一個人被判了重刑,戴著鐐銬從橋上走過,從小窗口最后看一眼自由的藍天時,總會發(fā)出一聲深長的嘆息。
嘆息橋高高在上,像一只巨獸的頭,或一個怪誕的面具。總也看不清里面的故事,因而總也感覺不到嘆息者的絕望。河道里的水,仿佛有一半進入井一樣的水牢里,那里現(xiàn)在還關著有罪的人嗎?
文二
水困曲橋
詹克明
秋園高爽,習劍過后,手提三尺龍泉步上九曲橋,朝湖心亭踱去。橋上清寂無人,盈盈湖水幾與橋平。
眼下正值大潮。掛劍倚欄,湖亭閑思之際,忽然瞥見池水正悄然漫上橋面,我急忙捉劍跳回橋面。不久漲水突然加快,淹橋之水強獷四溢,我沉穩(wěn)若定,憑欄作“橋上觀”。忽見一昆蟲為水勢所逼,在橋面上慌亂奔突。小蟲無翅,身長不及一公分,求生的本能使其奮起奪路,急欲突圍。但水勢已形成合圍之勢,小蟲如同熱鍋螞蟻般,急速地在此彈丸絕地里胡亂兜圈,妄圖作最后掙扎——一條小生命頃刻間就要遭到滅頂之災,讓我不由得憐憫起來。然而,就在包圍圈漸攏漸收,最后聚縮為一點的一剎那,小蟲突然躍上水面,6只細腳猶如踩在繃緊的亮綢之上,憑借著腳下的凹面張力,飛速劃走,倏忽已無可尋覓。我大為驚詫,沒想到這小東西還有這絕招。真不愧是隱而不露的高手,自有獨家密藏之撒手锏,這等看家本領非到萬不得已之時決不輕易亮出。蟲兒雖小,尚知潛藏絕技在身,而且居然還懂得尋常之時留一手,專作急難之時的救命一搏,真讓人敬佩不已。
然而我們這些最為聰明的人類又身藏何種獨門秘笈,避險絕招呢?當我們荒山曠野遭遇狼群,或是深海沉船身陷鯊群,或是困于草原荒火之時,我們又將憑借何種應急潛能絕處逢生呢?可憐人類,手執(zhí)器械威猛如龍,手無寸鐵不如一蟲!堂堂超級聰慧物種離開身外之物竟是如此無用無能,束手無策?;蛟S上蒼也留給我們一些急難時求生的活路,但一向居安而不恩危的人類,不僅平日里缺乏啟用這種潛能的憂患意識。及到危難臨頭,慌亂之心更是昏然智障,不知該如何利用它們,從而辜負蒼天善意,自喪生機。
想起幾年前的一次夏日晨泳,驚見一老者仰躺水中,四肢松弛,僅臉部露出水面。如醉如眠。悠然自得,令人大為驚訝。趕忙下池悉心求教。老者微胖,朗聲說道:這其實非常容易,人體的平均密度本來就比水略低,只要知曉門道,完全可以自行浮起——你只要身子站定,大吸一口氣,讓身體慢慢后仰,渾身肌肉完全松弛,自然就會浮起,想要浮多久就能浮多久,是一種極好的休息方式。我遵老者所言,靜定自己。一吸、一仰、一松,果然漂浮自如,極為愜意。你可以享受到一種如同宇航員在外太空飛船里那樣的失重感受,悠哉游哉,不亦悅乎。怡然仰浮之時,我忽然叉得一悟——此等漂浮之舉理當是人們對“胎兒”狀態(tài)的返本回歸!我們每個人出生前都是漂懸在母親子宮“羊水池”中的,人就是在這種失重狀態(tài)下發(fā)育成形的,與水幾乎相同的密度使胎體重壓得以在全子宮均勻散布,這既保證了胎兒免受運動之顛簸,又不讓母親有重錘沉墜之感。“漂浮”本該是人們與生俱來的本事,怎么出了“宮門”就全忘記了呢?如此技巧正可作為落水求生之決竅,而且一經(jīng)點化真的可以立時學會。我國江河湖泊多為靜水,但每年不知新添多少枉歿溺水冤魂。倘若都能依此小技鎮(zhèn)定仰浮,不亂方寸,又會有多少人能幸免于難啊。
細細想來,真乃不可思議。一只小蟲尚且能利用水的表面張力踩水逃逸,萬牲之王的人類為什么反而不知利用水的浮力鎮(zhèn)靜逃生呢?——人比水輕,造物主給人的這點自然屬性沒準就是讓你落水活命的,為什么竟有如此之多的聰明人到頭來都昏了頭,不去利用這天賜本征?
遐思之際水已開始浸漫前方橋面,對我的退路已構成威脅。我適時地從容跳過條條阻水,沿曲橋斗折前行。啊呀!沒想到臨近橋頭湖水已將石岸阻隔開兩米多遠,幸好中間尚余一孔千地,我急以此為中際踏點,作兩級跳躍,安然站定岸上?;厥淄?,缺孔已然彌合,來路一片亮水,只有欄桿勾勒出一抹九曲澤國。
比較閱讀
主題比較。初讀文題,以為兩文都寫橋。但細細品味,卻發(fā)現(xiàn)兩文寫作角度大相徑庭。文一通過講述橋之古老,挖掘橋之文化底蘊。正如作者所言,“走在那座橋上,我感到臉上沾滿了濃霧,像走在那部濕冷的黑白片里”;文二則通過水困曲橋后,小蟲遇險和脫險的過程,揭示生活哲理,“為什么竟有如此之多的聰明人到頭來都昏了頭,不去利用這天賜本征”?兩文一篇托物抒情,一篇由事入理,風格迥異,情趣不,同。
內容比較。寫作是一種智慧的表迭。同樣的寫作對象,我們可以直陳情感。也可以另辟蹊徑。切入角度不同,內容自然也風采各異。更一以“橋”為線索,從佛羅倫薩的老橋,到倫敦的康橋,再到威尼斯的嘆
息橋,依次展開,引出老橋時,既有外形的描寫,也有相關內容的介紹,于字里行間滲透出老橋的非凡魅力。文二雖也由橋寫起,但橋只是作者觀景的一個平臺,寫作重點最終落到了水上。表面上看,水淹沒了曲橋,實際上,通達理性的橋卻已在作者內心漸漸形成,這便是此文的妙處。
手法比較。文一,猶如在導游的引領下娓娓道來。文章語言靈動自如,時而描摹實景。時而聯(lián)想過去。在虛實交錯的語言中,康橋的詩情畫意,佛羅倫薩老橋的神奇造型,嘆息橋的深沉感嘆,一一逼真地再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尤其是“像歐洲人身體里的靜脈,在他們雪白的皮膚下潺潺流淌”等比喻句,美得令人驚嘆。文二雖視角很小,但透過精彩的細節(jié)描寫,我們卻看到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理性畫卷。在第二自然段里,“逼”“奔”“奪”“躍”“踩”“劃”等一連串動詞,將小蟲們的“避險絕招”展示得淋漓盡致;又如第四自然段里,“一吸、一仰、一松”3個動詞,將“我”領悟要領后漂浮自如的畫面刻畫得躍然紙上。另外,人類遭遇險境時的茫然無措。與小蟲遇險后的從容自救,對比鮮明、。也正是這種對比,讓哲理變得極為深刻。
兩文都與橋有關,但由于主題及表達手法上的區(qū)別。文章帶給我們的感受差別很大。但是。無論是視野上的大氣,還是畫面中的靜美,無論是文化上的震撼,還是理性上的思索,都能為我們的寫作打開一扇美麗的窗。
閱讀訓練
1請簡要分析兩篇文章標題的特色。
2根據(jù)具體語境,回答下列問題。
1)《老橋》第三自然段,為什么說“天堂距塵世并不遠”?請用原文作答。
2)《水困曲橋》第二自然段,作者為什么會“大為驚詫”,又為什么會“敬佩不已”?
3請分析一下《水困曲橋》一文開篇與結尾的特點。
4《水困曲橋》一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表達方法?
5請簡要說說兩篇文章的主題有何不同?
6你熟悉《再刺康橋》里的詩句嗎?請寫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如果你不熟悉這首詩。請上網(wǎng)查找后抄寫下來。并請按原文的風格,對康橋作簡要描繪,200字左右。
參考答案
1兩文標題均突出了文章的特點?!独蠘颉芬活},用一個“老”字,展示了佛羅倫薩的老橋、倫敦的康橋、威尼斯的嘆息橋古老的特點。《水困曲橋》一題,則扣住了文章的主體內容“水”,一個“困”字則讓標題增添了濃郁的擬人色彩。
2①因為“中世紀的這座老橋,成了科西摩在兩宮之間隨意往來的天堂”,而就是在這座老橋的“橋廊下就是一排小屋,是商販用來屠牲賣肉的案子,后來又做了金銀匠的作坊和店面”。②作者之所以“驚詫”,是因為小蟲在快要被水淹沒的時候突然躍上水面,借助水面張力迅速逃生;作者之所以“敬佩”。是因為小小的蟲兒不僅知道潛藏絕技,更懂得在尋常之時留一手,把絕技用于危難之時來逃生。
3文章從“步上九曲橋,朝湖心亭踱去”下筆,自然地引出下文;以水淹曲橋后,踏著橋上的一孔干地,“安然站定岸上”收束,巧妙地回應全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
4本文主要運用了兩種表達方法。一是細節(jié)描寫,如在第二自然段里,“逼”“奔”“奪”“躍”“踩”“劃”等一連串動詞,將小蟲的“避險絕招”展示得淋漓盡致。二是對比,文章中小蟲的水中遇險自救。和人類危難來臨時的茫然無措,形成了鮮明對比。
5《老橋》重在通過講述橋之古老,挖掘3座老橋的文化底蘊;文二則通過水困曲橋后,小蟲遇險和脫險的過程,揭示“遇到困境,要學會鎮(zhèn)定應對,不亂方寸”的人生哲理。
6《再別康橋》是詩人1928年秋再次到英國訪問,舊地重游時寫下的詩句。比較經(jīng)典的詩句如“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招手,作別西炙的云彩”等。寫作時,可結合寫作背景,巧妙引入詩句,詩意地展示康橋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