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民震(壯族)
友人曹某,是位理論家,去年來麗城出差,我陪其鳥瞰麗城市容,友人驚贊城市極美,我問美在何處?他歸納為兩個字:“新”和“綠”。并即興作楹聯(lián)一揆曰:“新城、新樓、新街,煥然一新;綠樹、綠園、綠水,舉目皆綠?!蔽覀兊巧狭艘蛔邩黔h(huán)城四望,啊!不僅是:“半城綠樹半城樓”,還有“一水彎環(huán)綠如藍”呢!于是友人情不自禁地贊嘆道:“這座城市真像一幅美不勝收的錦緞!”
過了幾天,友人在盛贊之余又歸納出兩個字來:“多”和“少”。他說,街道上的霓虹燈光多,高樓上的窗口燈光少;商店多,顧客少;看的人多,買的人少。畢竟是理論家,言簡意賅,善于歸納。
的確,麗城這幾年,快速增添了一批豪華商場和特大超市,剛開業(yè)時著實哄了一陣,如今有的已“門前冷落車馬稀”了,有的時候高級商場竟出現(xiàn)營業(yè)員比顧客還多的尷尬境況,甚至還有某著名商場突然關門倒閉的慘劇上演。是不是本市商品已大大供大于求了呢?
我告訴他,近些年有幾個全國著名的家電大商場紛紛落戶本市,看好此地為商業(yè)上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開業(yè)時“大犧牲、大出血、大降價”,號稱賠上幾千萬惠售顧客。開張前夕,成千上萬的顧客聞風而來,把商場圍個水泄不通,通宵不眠地等著翌日開張搶購優(yōu)惠產品,其氣勢令商場老總大為震驚和狂喜,說全國各地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購物景象!于是有人說:麗城人真有錢啊!購物欲如此旺盛,不正是反映了此乃民富之地,凸顯了市民在小康之后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嗎?
友人以理論家之深沉,曰:不敢茍同此說。
他認為,社會商品大降價不是正?,F(xiàn)象,對經濟發(fā)展和繁榮不見得是促進,往往還是一種危機的征兆,本市這種瘋狂搶購降價貨物恰恰反映了相當多的市民還處在相對貧困的階段,他們因“錢袋不濟”才瞄準這個降價的機會,以滿足自己久盼的一點奢望。試問,有錢人誰肯通宵排隊去拼命擠購一個便宜幾元錢的電飯鍋呢?再看看那些偏街小巷一望無際的叫賣攤販,以及摩肩接踵的購物人群,便可以看出商店多顧客少的實質了。既不是市民沒有“求”,也不是市場的“供”已飽和,最后的結論出來了:并非市場已供大于求,看來還是相當多的市民“囊中羞澀”吧。于是,這幅美麗的錦緞便有了美中不足,至少是不可忽視的瑕疵。
具有雄辯才能的友人這一番見地,引起了我的思考。作為一個普通市民,我一時難以接受這突如其來觸動的痛處!
當然,把城市打造得美觀壯麗,為市民提供一個很好的人居環(huán)境,市民是衷心歡欣和擁戴的,但更重要更現(xiàn)實的是市民的錢袋也要壯起來、美起來!評為全國文明城市的寧波市委書記說:“一個城市的最大財富就是市民。”那么,市民的日子過得美,才是城市最大的美!這個美當然是建立在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的基礎之上的。
本市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有了長足的進步,市民生活也大大地改善了,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要看到,在成長了一批富民的同時,也出現(xiàn)了眾多的低保和準低保的弱勢人群,而中產階級還沒有形成主體,貧富差距拉大必然造成經濟繁榮的障礙。當然這不是本市所獨有的現(xiàn)象,也許是社會轉型期中不得不經歷的一個痛苦的階段吧。我們的責任就是要盡快的縮短它,逐步走向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美景。這是最高的美的標志。但怎樣才能讓市民盡快地均富起來,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長遠奮斗的目標,長遠在于一步一個腳印地走,目標不能有偏差,否則走到目的地就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走更多的彎路。
最近有報紙著文說,應把當前城市中更多樹立的“政績碑”改為樹立更多的“功德碑”,這有多好啊!全國文明城市的大連提出了響亮的口號:“重在建設,惠及市民”。什么是惠及市民呢?
其實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市民的錢袋鼓起來,日子過得美起來。要做到這點,自然主要是靠市民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勤勞進取,但政策導向和重點著力才是關鍵所在。措施萬千,民富為大!只有民富才能國強,這個道理再簡單不過了。前蘇聯(lián)不就是顛倒過來:國強民窮,結果怎么樣?去年開始的世界金融危機,同樣影響了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進程,更危及我國的出口貿易,于是上下一致頓悟:重要的出路在于擴大內需!全世界公認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市場,這個市場是中國騰飛的無限動力,當然也會對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做出貢獻。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便是提高人民的購買力,千方百計擴張老百姓的錢袋。
有一件事銘刻我心,幾年前報上登載一條消息,安徽某市市委書記公開宣稱,本市將退出參加各種城市間名目繁多的評比活動,一心一意先把經濟搞上去,把市民的生活搞上去。當時讀了這則消息,覺得似乎有點片面性,現(xiàn)在想想它不無道理。不是有古訓:有所不為而后有所為嗎?當然,競賽評比本身無錯,本意也是好的。但任何事情都有個輕重緩急,不能為評比而評比,把爭先進僅建立在英雄主義的基點上,甚至有的領導為了評比爭名次,不惜弄虛作假,勞民傷財,形式大于內容,形象大于實際,這就成了競爭的悖論了。
古有成語:“錦上添花”。那么,請在我們這塊綠色錦緞上再多添上幾朵美艷的民富之花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