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即有旅游活動,為了便于旅游,又-出現(xiàn)了導游。古時導游可分為兩種:一是編寫旅游指導書籍,二是游覽地區(qū)設專人從事導游。唐代作家韓愈南遷過韶州時,曾向友人借地理圖經,有詩為證:“曲江山水聞來久,恐不知名訪街難。愿借圖經將入界,每逢佳處便開看。”韓愈是唐代著名文學家,學識淵博,縱論古今,即使如此,旅游名山勝水,仍需游覽指導,可見導游確實重要。
宋代李度除靠圖經指導旅游外,還帶有各種導游書籍。他出游時,經常帶有《黃山領要錄》、《泰山道里記》等書。古人旅游時,喜好即興賦詩,歸后寫出游記,也是很好的導游參考資料。明代李裕在《游濟南大明湖記》中,認為佳山秀水,名人游覽而品題之,得美名并傳之后世。這對后人也是很好的導游參考。
可見,導游在唐宋時期已經盛行。不僅如此,當時游覽盛地開設許多店鋪,其營業(yè)時間也使旅客稱便,往往出現(xiàn)“都門閉,夜更深,游人轎馬盡絕,店門方閉”的情形。當時店鋪不僅服務稱便,且有專事導游者,他們對游覽區(qū)內歷史地理、文化藝術、風土人情、民間習尚等了如指掌,介紹起來滔滔不絕,引人入勝,如臨佳境?!队螙|林記》中,曾記有游客與導游對話。但古代導游也絕非盡美盡善,也有的不甚稱職,只能引人自觀賞,不會一一講解。有時甚至游客一問,瞠目結舌,游者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編輯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