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東
閱兵,是一項隆重的軍事儀式。
閱兵,是體現(xiàn)一個國家的國威、軍隊的軍威和民族精神,彰顯綜合國力、國防實力和增強國民自豪感的重要形式。翻閱歷史長卷,20世紀以來,閱兵在世界許多國家譜寫了輝煌的歷史篇章,其政治和軍事意義也日益受到重視。
新中國成立之后,根據(jù)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決定,閱兵被列為國慶大典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從1949年開國大典至1959年建國10周年,新中國每年都舉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國慶閱兵,前后共舉行了11次。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緣故及種種方面的原因,國慶閱兵中止了24年。直到1981年,根據(jù)鄧小平的提議,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決定恢復閱兵。
一條閱兵路,半部建軍史。閱兵是中國的驕傲,是中國軍人的自豪。作為國慶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中國成立以來,包括1981年華北大閱兵在內(nèi),一共舉行過14次大規(guī)模的閱兵,其中有13次是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影響較大且最具代表意義的是開國大典和建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及50周年的5次大閱兵。這些閱兵式階段性地展示了人民軍隊的精神風貌和國防利,技的進步與飛躍,見證了共和國的成長和人民軍隊的發(fā)展壯大。讓我們隨著共和同前行的步伐,走進歲月的深處,感觸時代的脈動;透過流逝的光陰,回眸塵封久遠的閱兵往事,從漸行漸遠的歷史中,追尋散落的流年碎影,發(fā)掘閱兵背后鮮為人知的故事。
歲月如歌,1949年到2009年,歷史行過洶涌澎湃、風云激蕩的60年。2009年在公元紀年中,因為歷史的厚重而變得極不平凡。60年風雨,一甲子輝煌。云水盤桓的歷史,又決非驚鴻一瞥能夠記載和描述。
2009年,在中國大地上,一部跌宕起伏、大氣磅礴的史詩,又一次走到了動人的高潮。2009年,歷史將再一次見證震撼世界和蓬勃向上的“中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