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鐮槍
我的很多朋友都愛吃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而我每次跟他們吃飯都非常痛苦。我更愿意去個茶館,吃些鍋貼和蝦餃。如果單是為了填飽肚子,那么我希望去中式快餐吃紅燒肉、炒芬藍和白菜排骨,米飯管夠。
我在無數(shù)次吃完夾著厚厚肉餅和千奇百怪的生菜葉子以及奶油黃油孜然粉胡椒面的漢堡之后,再吃進一份圣代,然后再灌上一大杯加冰可樂,最后還要把炸得滴油的薯條和雞米花吃下去。然后我就開始嗝酸水,順著馬路走,停不下來,一停下來,就想吐雞肉醬,奶油味兒的。我的女朋友把這當成對我的犒勞,她深情地望著我說,你工作那么辛苦,該補補了。每當這個時候,我便會默默地流下感激的淚水。
我一個做雜志的朋友,他要采訪的明星約他到西餐廳邊吃邊談,在采訪時談到了吃西餐的六個M,聽著Music(音樂)看Menu(菜單),在紅色蠟燭營造出的Mood(氣氛)中Meeting(會談),用優(yōu)雅的Manner(風度),吃著色澤鮮艷的Meal(美味)。我的朋友在進餐的過程中感覺暗無天日,他試圖用叉子和刀夾起整塊牛排放到嘴里咬,然而,他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把牛排錯誤地當成了蘿卜燉牛肉,以為一咬即爛,于是那片牛肉便在他的兩排門牙間鮮血淋漓地掛了好久。他放棄了那塊牛肉,他擦干凈下巴上的牛血后,向明星報以歉意的微笑,然后拿起勺子喝了一口奶油蘑菇湯。不幸的是他再次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把奶油蘑菇湯錯誤地當成了雞蛋蘑菇湯,于是湯水溯河性洄游了,還未到達胃囊,便順著食管回到口腔。我的朋友發(fā)出了一聲輕微的“嘔”,伴隨著一個脖子一伸,嘴成。形的動作。我的朋友最終沒有完成那次采訪任務(wù)。
總之,我的一些朋友愛吃西餐,我認為那是針對我的一個陰謀。在法國留學(xué)時有個人勸我嘗嘗蝸牛,可當我搜集了一堆蝸牛送他的時候他卻讓我滾蛋。有個去過一趟英國的人喜歡做雞丁沙拉招待我,在市場上沒有買到鵝肝便請我吃烤豬肝,他在餐桌上擺滿了大大小小的調(diào)味瓶,而豬肝則淡而無味,我自己做了一份炒肝,他一邊往豬肝上倒鹽一邊瞟著我的炒肝。還有一個意大利歸來的華僑。他喜歡吃意大利通心粉,翻來覆去地吃,昏天暗地地吃,每次請他湊飯局,無論是水餃店還是臭豆腐店,他都要問一句店里供不供應(yīng)意大利通心粉,否則拒不到場,可是有一次我給他要了炸醬面,他嘟嘟囔囔地吃了七碗。
曾經(jīng)有個學(xué)法律的朋友約我一起移民加拿大,他說在中國,做窮人是很可怕,的。我想了想,問他,在加拿大,窮人都吃什么呢?他自豪地說,在那里,窮人每天都吃麥當勞。我立刻絕塵而去。
現(xiàn)在我的這個朋友已經(jīng)在加拿大定居,住著帶高爾夫球場的房子,周末便開著房車和老婆去河畔。我經(jīng)常跟他聊起往事,聊起我們翻過學(xué)校的院墻去吃油條豆?jié){,聊起我媽做的白菜豬肉燉粉條,我奶奶熬的南瓜粥……我在電話這端興高采烈,眉飛色舞,他卻在大洋彼岸逐漸沉默。最后我問他,你老婆是白俄羅斯人,她做的酸黃瓜湯和冷蘋果湯一定很好吃吧?
于是我的朋友終于長嘆一聲,沉默了一會兒。他在電話里說,我還是回國吧,你這小人。
(摘自《晚報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