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長
2008年暑假,我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xiāng)——河南省長葛市(1993年由長葛縣改設)。懷著對家鄉(xiāng)歷史的濃厚興趣,我走訪了兒時的伙伴、長葛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魏占軍。魏主任贈給我一部上個世紀90年代初編簸的《長葛縣志》。這部縣志中,收錄了1961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習仲勛帶領中央工作組來長葛糾正浮夸風、共產風的一些珍貴資料。其中,有習仲勛寫給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的兩份調查報告,有習仲勛當年在長葛縣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讓我們領略到了習仲勛實事求是、心系群眾的崇高風范和卓越的領導能力。
196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九中全會上把1961年確定為實事求是年、調查研究年。以此為契機,中共中央開始全面反省自身工作中的失誤。3月,中央在廣州召開工作會議,要求黨的高中級干部聯(lián)系最近幾年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圍繞根除共產風,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并將之作為首要的階段性工作。
很快,全黨上下興起了調查研究的熱潮。當時,從黨的領袖到省、地、縣各級領導干部,紛紛走出機關,深入農村開展調查研究。
4月初至8月底,習仲勛帶領中央工作組奔赴長葛,開展了為期5個月的調查研究。他帶領工作組走村串戶,在田間地頭與農民交談,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調查材料。
習仲勛親筆撰寫了《關于河南省長葛縣第一次調查報告》和《關于河南省長葛縣第二次調查報告》給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及時向中央匯報了地方上貫徹中央《關于農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簡稱“十二條”)及根除共產風的情況,為從根本上糾正1958年以來黨內流行的共產風、浮夸風、瞎指揮風、干部特殊風、強迫命令風等“五風”錯誤提供了客觀依據(jù)。
“群眾把你當成領導、當成當官的,那你就什么也了解不到了?!?/p>
長葛地處黃淮平原西部,土地肥沃,雨水適中,是河南省重要的農業(yè)縣,糧食產量一直自給有余。1958年8月7日,毛澤東曾經來到長葛視察,肯定了長葛深翻土地、大搞農技革新的做法。然而,1958年后,在極左思潮影響下,長葛刮起了浮夸風、共產風,加之持續(xù)的干旱,糧食產量連年下降,群眾口糧不能自給,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就在這時,習仲勛帶領中央工作組來到長葛。
到長葛以后,習仲勛每到一處都與工農群眾同甘共苦,不搞特殊。據(jù)原中共長葛縣委書記張繼增回憶,1961年4月上旬,習仲勛帶領中央工作組一行12人來到長葛,隨行的主要成員有國務院副秘書長曾一凡、趙守攻,國家事務管理局局長李孟夫,國務院機關黨委書記侯亢,國務院人事局局長金樹旺,國務院辦公廳副主任黃仁以及習仲勛的秘書張云等。按理說,他們是中央來的首長,有資格坐小轎車,可是他們來時沒有坐小轎車,也沒有坐吉普車,而是集體乘坐一輛中型客車。在聽取了縣委的工作匯報后,習仲勛滿面笑容地說:“你們縣委的事情很多,工作很忙,不要為我和工作組的到來而忙碌,只要抽一些同志參加中央工作組,一起搞調查研究就行了,不需要任何照顧?!?/p>
為了從農民群眾那里獲得第一手的調查材料,習仲勛帶領工作組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地頭和社員群眾交談,傾聽群眾的意見,為群眾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他和工作人員一樣步行到農民家中走訪。在農民家中,習仲勛或隨手拿個小板凳坐下,或隨便坐到磚頭石板上,絲毫沒有中央首長的架子。
習仲勛對中央工作組的同志講:“下去搞調查要真的能夠放下架子,給農民講話要深入淺出,要讓農民聽懂,不要打官腔,群眾要求急需解決的問題你要真心實意地去辦。比如眼下群眾迫切需要干紅薯葉下鍋,需要豆腐渣充饑,你就要想方設法辦到,群眾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當成知己,才會向你說出真心話。否則,群眾把你當成領導、當成當官的,那你就什么也了解不到了。”
習仲勛平易近人、艱苦樸素的作風,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信賴,也使中央工作組的長葛之行取得了豐碩成果,了解到了基層群眾的實際情況。
習仲勛所到之處,總是輕車簡從,盡量做到不擾民,不搞特殊化。他曾經對隨行的兩位國務院副秘書長說:“不要讓保衛(wèi)人員老是尾隨緊跟,機關放電影要和同志們一起看,不要事事和群眾劃界隔離,不然鬧得自己心情也不暢快?!?/p>
習仲勛調研蹲點的和尚橋公社王莊和宗寨兩個村莊距離長葛縣委機關有幾里路,工作組往返這兩個村莊,習仲勛每次都堅持步行。當?shù)馗刹咳罕姲堰@一切看在了眼里,交口稱贊習仲勛和人民心貼心。在縣委機關,習仲勛多次召開基層干部和農民座談會,對參加會議的同志非常熱情,請茶讓煙,談笑風生。每次招待用的茶葉、紙煙、水果等,都是習仲勛自費置辦的,從不讓縣委用公款招待。
習仲勛作風務實,反對擺花架子和虛張聲勢。有一次,他到增福廟公社視察工作,途經孫莊,看到成群結隊的小學生打著彩旗,喊著口號,拿著盆盆罐罐在那里抗旱澆麥。習仲勛嚴肅地批評說:“這一套肯定是有人專門布置的,這不是真抗旱,是有人做戲給人看的,影響教學和學習。這種人為的形式和聲勢是很不好的,是非常脫離群眾的。你們縣委應該追究,進行批評,令其糾正?!?/p>
“任何黨員在任何時候,考慮問題都要從群眾利益出發(fā),關心群眾的疾苦?!?/p>
1961年5月2日下午,習仲勛在中共長葛縣委擴大會議上發(fā)表了重要講話。他批判了長葛縣辦公社以來不顧群眾利益,亂刮共產風、大辦機關基本建設的錯誤做法。他強調,搞社會主義農業(yè)建設“真正的知識在農村,在群眾中,真理必須到群眾中去找”。他號召各級干部要向群眾好好學習,只有采取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才能搞清問題,學到知識。
針對長葛縣大刮共產風的錯誤做法,習仲勛語重心長地告誡各級干部:“任何黨員在任何時候,考慮問題都嬰從群眾利益出發(fā),關心群眾的疾苦。大辦機關,大蓋樓房的做法是不對的。你們的禮堂比北京全國政協(xié)禮堂還大。昨天到禹縣去,他們的禮堂可坐3000人,還有什么大澡堂、大醫(yī)院、大餐廳等十大建筑。沿途還看見修的豬圈比群眾住的房子還好,群眾稱之為‘豬宮,拆人房,蓋‘豬宮,那像什么話?!?/p>
為了讓廣大干部群眾牢記極左錯誤的教訓,習仲勛提議:長葛縣把所犯的“五風”錯誤編印成刪,保存起來,每年拿出兩次在于部會上打個招呼,引起同志們的注意。各公社也應該照樣辦,都要牢牢記下,不能忘了,忘記了,又會重蹈覆轍。
1960年11月中央制定“十二條”下達全國,徹底糾正“一平二調”的共產風錯誤。習仲勛這次來長葛電帶著檢查執(zhí)行中央政策的任務。他指出:“中央‘十二條政策的中心之一是退賠。事實證明,堅決退賠是徹底反掉‘五風錯誤,調動群眾積極性的重要政策。自留地要分給群眾,占地占房、平調的一切東西都要退還。并以實物為主。為什么要重視這個工作?因為退賠徹底了,才能取信于民,使群眾相信黨、相信黨的政策的正確
性?!苯涍^調查研究,習仲勛找出了長葛在執(zhí)行中央關于退賠政策過程中存在的三個問題,即退賠不徹底、退實物太少、作價不合理。他指示各級干部:“群眾的東西必須退還給群眾,不這樣做,就是退賠不徹底?!?/p>
中央“十二條”政策允許農民經營少量的自留地和小規(guī)模的家庭副業(yè),農民勞動積極性空前高漲。看到農村形勢好轉了,習仲勛高興地說:“有了‘十二條,同志們又做了很多工作,農村形勢轉過來了,晚上12時群眾還在自留地里勞動,真是披星戴月?,F(xiàn)在的夜戰(zhàn)和過去的夜戰(zhàn)不同,過去是我們命令群眾,現(xiàn)在完全是群眾自愿,這個變化是很大的?!?/p>
習仲勛來長葛調研之前,中央在1961年3月的廣州工作會議上剛剛頒布了《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簡稱“六十條”),規(guī)定人民公社既足基層政權組織,又是社會主義的集體經濟組織。公社實行生產大隊所有制,大隊是基本核算單位,生產隊是直接組織社員生產和生活單位?!傲畻l”還規(guī)定公社、生產大隊、牛產隊的規(guī)模,由社員根據(jù)具體情況民主決定。但是,由于長期受到極左思想影響,長葛縣的社隊規(guī)模存在著偏大的問題,與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不相適應。
習仲勛經過調研后指出:“大隊、小隊規(guī)模適當劃小,便于生活,便于生產,好處很多。至于公社一級的規(guī)模大小,還可以研究,,我看平原地方公社的規(guī)??梢赃m當?shù)卮笠恍?,多幾個大隊,只要改變作風,方法對頭,同樣可以做好工作。將來設區(qū)不設區(qū),我的意見在平原不設區(qū)也可以?!?/p>
公共食常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曾經被作為“共產主義萌芽”而被大力提倡。1961年初春,中央根據(jù)人民的呼聲,停止了統(tǒng)一辦公共食堂的做法。
習仲勛十分關心公共食堂解散后人民群眾的生活問題,要求各級干部切實把解決群眾困難放在突出位置。他說:“過去辦食堂是全力以赴,但分散以后,不等于不管群眾生活了,相反地,應該更好地關心群眾生活,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p>
群眾利益無小事。為了妥善解決群眾生活問題,習仲勛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提出了許多建議。比如他指示縣、公社干部到外地組織訂購鐵鍋等日用品,保證群眾生活的需要;抓好蔬菜生產,保證群眾每天能吃上一斤蔬菜;各公社開展互助活動,調劑糧食余缺,解決群眾口糧問題等等。習仲勛告訴干部群眾一個道理:解決人民生活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生產,多打糧食,他叮囑縣、公社干部不要浮夸,不要幻想,不要瞎指揮,要作好農田水利建設規(guī)劃,努力擴大灌溉面積,提高糧食產量,確保人民口糧的生產供應。
“一切決定都要事先調查研究,不能憑主觀推斷臆想。”
在5月2日的長葛縣委擴大會議上,習仲勛還講到了下部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問題。在認真總結了過去亂刮“五風”錯誤的教訓之后,習仲勛強調要從實際出發(fā),聯(lián)系群眾,認為這是搞好工作的出發(fā)點。他指出:“今后辦事沒有可靠根據(jù)的不要干,不要隨便提出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必須切實反映群眾要求,切實反映客觀實際,一切決定都要事先調查研究,不能憑主觀推斷臆想。不能光看現(xiàn)象,要看本質,要看出現(xiàn)在是個什么情況,將來有何結果,群眾有何反映,問題如何解決,學會實事求是,一切經過調查研究。”
為了指導各級下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習仲勛還在具體的方法上給各級干部作了輔導。他強調在調查研究中要注意三個問題:
一、要置身于群眾之中,使群眾把你不當外人,不是什么干部,什么領導,而是把你看做和他一樣,看成是自己人,是他的朋友。自己要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勞動者,是群眾的一員,不是站在群眾頭上,而是要和群眾在一起商量辦事。
二、確實給群眾辦事,認真解決群眾切身困難。各級黨委和每個黨員,都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給群眾辦幾件好事,并以此來檢查自己,及時地聽取群眾的呼聲、群眾的要求,和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的行動必須符合群眾的要求,不能違背群眾的意志,這樣才能在群眾中扎下根子。
三、去掉官僚架子,勤學勤記,艱苦樸素。還要及時總結經驗,得出正確結論,不要學猴子掰包谷,掰一個丟一個,要不斷積累經驗,豐富經驗,這樣,好的作風才能逐步地樹立起來。
5月9日,習仲勛給鄧小平和中央寫了第二份關于長葛農村的調查報告。報告集中匯報了長葛干部工作方法方面存在的問題,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于部作風轉變還不很徹底,很不鞏固,一些干部搞特殊化,沒有與群眾打成一片。許多干部工作方法一般化,靠打電話、聽匯報、發(fā)指示、統(tǒng)計表格來指揮工作。有的像蜻蜒點水一樣,飄浮得很,很少深入到群眾中去調查研究,尋求真理。有的干部不關心群眾疾苦,不傾聽群眾意見。任務來了,就由上往下布置,很少跟群眾商量,不走群眾路線。這些工作作風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們黨在群眾中的威信,不利于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任何工作,都要走群眾路線,向群眾宣傳,讓群眾討論?!?/p>
在5月2日的長葛縣委擴大會議上,習仲勛專門談了黨的集體領導問題。他說:“是個人領導還是集體領導呢?一定要集體領導,個人領導是錯誤的。黨委領導一定要樹立民主集中制,第一書記要把大家的事情拿到委員會上去討論,發(fā)揚民主作風,讓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考慮成熟后,再作出決定去執(zhí)行,不是第一書記說了算。如果交換意見不充分,問題討論得不透徹,當然也就會解決得不好。因此,作風要改,要學,不能怕麻煩。革命工作就足麻煩,過去刮‘五風的時候不麻煩,但是最后搞出了大麻煩。根本的一條是沒有黨委的集體領導,而是個人決定,獨斷專行?!苯又?,習仲勛嚴厲批判了過去長葛縣委主要領導不民主的錯誤做法,及其導致的浮夸風、共產風泛濫成災的后果。
講話中,習仲勛談到了今后如何發(fā)揚民主的問題。他說:“今后,一定要發(fā)揮集體領導的作用。任何工作,都要走群眾路線,向群眾宣傳,讓群眾討論。但也不是天天開大會,現(xiàn)在的許多會,既沒有好好宣傳,也沒有認真討論,以后一定要加以改變。群眾開會最少30分鐘,最多不超過一個小時,可能30分鐘的會群眾還會多記住一些東西,而半天、一整夜的會可能什么都記不住,因為時間長了,都打盹睡覺了。群眾是在勞動間歇來開會的,我們一定要愛惜群眾精力。干部講話一定要事先有準備,不要講話不沾邊,占去過多的時間?!?/p>
在談到改進機關作風時,習仲勛強調指出:“現(xiàn)在軍隊有個規(guī)定,師以下不寫文字報告。地方雖然不同,但是縣和公社一級也要少寫,公社以下可以不寫,各級會議報表、電話會議都要精簡。發(fā)那么多文件,不僅作用不大,而且浪費勞力?!弊詈螅曋賱渍Z重心長地告誡氏葛各級干部:“要艱苦樸素一些,尤其在今天,要發(fā)揚我們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生活要和群眾相協(xié)調,不能特殊,現(xiàn)在群眾生活不好,不要懸殊過大。要恢復我們在土改時期和合作化時期的實事求是、踏踏實實的作風,勤儉建國,勤儉辦一切事業(yè)。”
5月12日,習仲勛出席了和尚橋公社黨委會議。會上,他結合長葛實際,進一步淡了基層黨委第一書記如何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問題。他說:“黨委第一書記有些日常事務可以由別人去做,不要什么事都要由黨委第一書記管,越忙越不是什么好辦法,忙得不能想問題,丟了大的,抓了小的。要有時間考慮問題,文件要少發(fā),電話會議要少開,日常事務要少管,公社的一些大問題還是黨內先討論,而后再叫黨委會貫徹到群眾中去?!?/p>
“群眾在食堂的生活確實過得不好,對食堂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p>
習仲勛在長葛調研的日子里,重點調查了群眾最關心的公共食堂問題。他堅持實事求是,注重調查研究,理解和支持人民群眾停辦公共食堂的呼聲,反對從抽象的階級斗爭觀點出發(fā)看待群眾不贊成辦公共食堂的問題。在寫給鄧小平和中央的第一份調查報告中,習仲勛客觀地反映了當時的情況,他說:“近一兩年來,在糧食少、菜不足的情況下,群眾在食堂的生活確實過得不好,對食堂已經沒有多大興趣了?!?/p>
和尚橋公社宗寨村是習仲勛此次長葛調查的重點對象,這個村的公共食堂長期缺少糧食和蔬菜,嚴重的營養(yǎng)不足造成了145名群眾浮腫,小孩面色不好,群眾意見大,大家紛紛要求停辦公共食堂??墒钱?shù)仡I導不顧群眾反對,甚至有人從抽象的階級斗爭觀點出發(fā)看待群眾的不滿。
了解到這些情況后,習仲勛向中央作了匯報。他指出:“在過去一段時間,食堂問題之所以沒有得到及時的解決,主要是把辦食堂的道理強調得過分了,結果束縛了干部群眾的思想。群眾和干部在實踐中碰了釘子,吃了苦頭,但是誰要反映真實情況,對食堂提出不同的意見,就被戴上‘損害大集體,反對社會主義的帽子,受到批判和打擊。有些干部說貧農、雇農、下中農擁護食堂,中農和上中農不贊成辦食堂。其實,這都是假象。我們在樊樓大隊第五生產隊的49戶人家中,除了3戶地富分子外,逐戶作了調查,不論貧農、中農,男女老少都不贊成再辦食堂。只有幾個五保戶和單身漢愿意在農忙時辦小型食堂。實際調查證明,上述說法其實也是一種抽象的階級觀點?!?/p>
關于何時停辦食堂,習仲勛提醒人們一定要慎重從事,即使群眾要求停辦,也要讓群眾作好準備,把炊具、燃料等安排妥當以后再停辦。他站在群眾利益上說話,要求將原來平調社員的房屋、家具、炊具等物資徹底退還群眾。對于困難群眾,他建議可以通過辦敬老院和五保戶小食堂的形式把他們組織起來,組織他們種菜、養(yǎng)家禽家畜,努力做到自給自足,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
習仲勛關愛群眾生命,關心勞動保護。他在寫給中央的報告中專門談了如何進行勞動保護的問題。為了能讓人民群眾從饑餓困境中走出來,他建議實行勞逸結合,讓人民群眾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便休養(yǎng)生息。
“‘干不干兩塊半。因此,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大受挫傷?!?/p>
在長葛調研期間,習仲勛深入農戶搞調查,準確把握當時農村的形勢,掌握了農民群眾的情緒。他客觀評價了共產風、浮夸風等極左錯誤給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帶來的消極影響。他深刻指出:“長葛縣也是‘五風嚴重的地方,特別是共產風刮得很厲害。最重要的是從辦公社以來,把社會主義最根本的原則——按勞分配的原則丟掉了,把高級合作社時期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丟掉了。1958年9月以后,直到1960年11月中央‘十二條政策下來之前,這條原則一直是被忽視的。正因為如此,評工記分,多勞多得也沒有意義了,反正,‘干不干兩塊半。因此,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大受挫傷?!?/p>
習仲勛根據(jù)在長葛的所見所聞,客觀分析農村形勢,全面了解中央“十二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情況,真實向中央反映農村的實際狀況,為中央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提供了科學依據(jù)。在給中央的報告中,他一方面肯定中央實行“包產、包干、包成本和超產獎勵制度”(簡稱“三包一獎”)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他客觀分析了貫徹“包產”政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以生產隊的種植權限為例,習仲勛向中央報告了生產隊的這種權利實際上并未落實的情況。
在寫給鄧小平和中央的第二份調查報告中,習仲勛具體闡述了這次在長葛調查中看到的情況。他說:“在生產隊的權限問題上,許多群眾和干部提出了不少意見和要求。中央‘十二條指示和‘六十條都規(guī)定了生產隊的種植權??墒?,由于現(xiàn)在‘包產包工的辦法是按農作物逐項逐畝地包,麥子種多少,谷子、高粱、大豆等等種多少,一一都規(guī)定死了,所以生產隊的這項權利實際上并未落實。在研究‘三包一獎時,干部群眾對包總產的辦法特別擁護,就是因為‘一包總產,生產隊就真正當家作主了。生產隊才真正有權因地制宜,合理地種植各種作物,從根本上杜絕生產上的瞎指揮?!?/p>
短短的5個月很快過去了,習仲勛在長葛期間和這里的人民結下了深厚感情,長葛人民沒有忘記習仲勛的關懷和幫助。1984年9月20日,當年習仲勛蹲點調研的城關鎮(zhèn)八七村(原宗寨村)黨支部和全體干部群眾給他寫信,匯報了村里發(fā)展經濟的成績。當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勛親切回信,勉勵八七村村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繼續(xù)清除“左”的思想影響,團結一致,在治窮致富、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的征程中,努力攀登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