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柳彬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教學建議”中要求:“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蓖捠且环N帶有濃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它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局限和羈絆,使孩子們從平常狀態(tài)中超越出來,在理想世界里暢游。是兒童感到特別親切的文學形式。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小學生的想象能力發(fā)展較早。他們常常借助幻想的方式來觀察理解和解釋他們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話作文可以用其所長,把學生潛在的想象力激發(fā)出來?!巴劭词澜??!蓖捵魑木褪恰巴钡淖魑摹R虼?指導學生寫童話,既符合當前落實新課標的形勢,也順應了他們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幫助。下面就自己在童話作文教學方面的實踐,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題材多樣,想得廣闊
童話作文的內容,具有開放性,涵蓋了學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間。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話中得到映照。學生的喜怒哀樂,也能在童話中得以體現。我們積極鼓勵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選材。在教學中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獨立思考的情景條件,鼓勵他們大膽幻想。一次作文課,我出示了一幅畫:幾棵向日葵,筆直的稈托著圓圓的花盤,綠油油的葉子托著金色的花瓣,還有幾只漂亮的蝴蝶在穿行。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選材,學生大膽想象,有的說抓住向日葵的稈、花瓣、籽之間的關系;有的說抓住向日葵與太陽的關系;還有的以種向日葵的小朋友為主角編故事。還有一個學生說他要寫這樣的故事:蝴蝶和蜜蜂在向向日葵傳播花粉的時候發(fā)生了誤會,在向日葵的勸說下,又和好了……學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思路越來越寬,一個個童話故事在這樣一幅畫上產生了。正因為給了學生一個自由馳騁的空間,再也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才得以充分的發(fā)展。
二、構思新穎,想得巧妙
童話往往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來吸引人,所以在指導學生寫童話時得講究巧妙的構思。同樣一個富有新意的題材,構思不好,它也不會吸引人。一個老題材,如果進行了巧妙的構思,也能生出新意來,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有一個同學寫了篇《趣談“0”》,巧妙地講解了關于零的知識:在零王宮里,所有人都一樣,而且不分男女(即不分正負)。別人到零王宮來,只能與零王宮的人握握手而不能擁抱,因為擁抱是乘法,任何數乘零就變成了零,而握手是相加,握過后還是原來數;高低床是一個分式,下鋪是分母,上鋪是分子,所以零不能睡下鋪……構思奇特,情節(jié)曲折生動,非常吸引人。
三、語言生動,想得有味
童話語言獨具特色,在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方面寫童話比寫一般記敘文具有優(yōu)勢。因為童話是以幻想、夸張、象征、擬人等表現手法為基本特征的。美的可以很美,丑的可以很丑,善的可以很善,惡的可以極惡。學生具有廣闊的表現空間,可以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一位學生在童話中這樣寫爸爸拍蚊子的情節(jié):“兩只蒲扇(手)鋪天蓋地逼近轟炸機(蚊子)?!?響亮的一聲,它被碾在蒲扇下了。”小作者借助夸張、擬人的寫作手法,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把拍蚊子的情節(jié)極具人情味地表現出來。如果不是童話,那雙手怎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其次,童話是學生內心思想情感的真實反映,它折射出學生的性格、興趣、愛好。男同學往往喜歡以英雄、戰(zhàn)士、飛機等為題材,女同學則喜歡以小動物等弱小的形象為題材,這使得學生在語言表達上富有個性化。一位男同學在寫作中,用上了這些詞語:不速之客、深謀遠慮、戰(zhàn)功赫赫、久經沙場、完美主義……想象使本來沉靜在心底的詞語一下子活躍起來了。這些詞語的頻繁使用加速了小作者語言特點個性化的形成。
四、結合實際,想得合理
一旦兒童的思緒之帆揚起,往往又會乘著興致,漫無邊際的想象開去,這就需要老師當好舵手。于是,我便向他們提出想象合理的要求。因為,只有想象合理,才有意義。是合理還是不合理,兒童往往把握不住,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兒童并不能掌握要領,我是這樣做的:(以《我和凡卡》為例)一生這樣寫:我對凡卡說:“我?guī)愕缴倌陮m去玩,好嗎?”凡卡高興地說:“好!”一路上他像小鳥一樣,又是唱又是跳,快活極了。我就問:他曾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對你說的環(huán)境不了解,他的情緒變化會這么大嗎?于是小作者又改成:
我對凡卡說:“我?guī)愕缴倌陮m去玩,好嗎?”他睜大著那雙藍眼睛問:“少年宮?那是什么地方?我能去嗎?”“怎么不能,這是我們少年兒童自己的家嘛!每個小朋友都能去?!狈部ㄟ€是顯得有些膽怯:“真的嗎?”……
她的情緒從膽怯到漸漸地活潑起來,想象比較合理。教師的作用,在于適時發(fā)掘學生的心靈火花,讓學生立足現實,合理想象。如在寫《小鴨和小雞》這一童話時,小雞想學游泳,請教小鴨,可是小鴨不教他,小雞獨自在河邊嬉水,不小心跌到河里淹死了,而小鴨還認為小雞逞能,淹死是自作自受,活該。這時,教師要巧妙地問問學生:“小雞死了,你心里難過嗎?”學生似乎明白了老師的用意,把結尾改成了“小鴨游到小雞身邊,把小雞救上了岸。”
五、意義深刻,想得深沉
在童話中,我們也可以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在童話中可以反映賭博、拜金主義、嫉妒心、賣假貨、貪污受賄等社會現象。別看小學生年紀小,但對社會上的現象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們通過童話含蓄地表達出來。有的學生寫河馬當了官,天天吃公款,嘴巴吃得好大!有的學生寫到了小猴和小豬是鄰居,下雪了,門前的路被覆蓋了,但他們誰也不管,結果一個摔得屁股都紅了,一個摔腫了嘴巴。小作者想通過這則童話教育小朋友要熱愛勞動。又如《橡皮的遭遇》一文,寫了小主人不愛護橡皮,結果一封信寫到了報社,記者前來采訪小主人是怎樣對待他們的,也很有意義。
很多學生借助動物之間的關系反映同學之間的團結友愛的感情。童話也能反映人與人之間的真善美。當學生的心完全沉浸在美妙無比的童話世界中,就會覺得“童話是快樂的”。他們的精神也就永遠是愉悅和幸福的,從內心體驗到人間真善美,體會到童話語言給自己生活帶來的樂趣,使筆下的語言與自己的精神世界合二為一,共同構筑學生絢麗多姿的內心世界。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睂τ谧魑膩碚f,大膽而合理的想象會使文章神采飛揚。有了想象,我們可以把山寫成一個偉岸的巨人,把春風寫成一個神圣的使者,我們的筆下的景物才會生動;用上想象,現實中的一件小事,也有了它的深刻意義,一個平凡的人身上也會發(fā)現不平凡,從而賦予了文章新的內涵??傊?教師在童話作文教學中抓住了想象來指導,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