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銀鳳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期,有一支地質勘測隊進駐我們的小村。這支勘測隊帶來了一種新機器——黑白電視機。這對于既偏僻又落后的貧困小山村來講可是一件新鮮事。
每到夜晚,如果生產隊不開會學習的話,群眾就會早早擠進勘測隊臨時搭建的簡易房里津津有味地欣賞電視節(jié)目,直到很晚才回家休息。
當時,我初中畢業(yè)回鄉(xiāng)參加勞動鍛煉。對于這種新科技產品更是好奇極了,晚飯一過,早早就出現(xiàn)在電視機前,邊欣賞著電視節(jié)目,邊思索著俺農家人何時也有這東西。但一想到群眾眼下連吃飯穿衣都發(fā)生很大困難,聽說這種東西少者也要幾千元,對于苦死苦活一年到頭戰(zhàn)天斗地在生產隊的群眾來講,每個壯勞力日收入也就是幾角錢,“幾千元?”簡直是個天文數(shù)字!對比之下,我暗暗叫苦,心想這實在是一種夢想而已??僧敃r有一名地質勘測隊的技術員,據(jù)說是一位知識分子,看著擁擠不堪的群眾,突然冒出了一句“用不了多少年,大家包括農民兄弟會家家擁有電視機的”!這無疑是一句很有挑戰(zhàn)性與爭議性的話,大家未免都用吃驚與懷疑的眼神看著他,不知如何答復。我聽后,想著眼前“吃大鍋飯”的艱難情景,連連搖頭,心里嘀咕道“不可能,根本不可能的事”!
一晃,好幾年又過去了,小山村面貌依舊,甚至似有不如先前的感覺?!按箦侊垺彼坪踉匠栽礁F了,群眾的生活更貧困了,何談家家擁有電視機!此時的地質勘測隊也早已遠走他鄉(xiāng)了,小山村自然也就沒電視可看了,小山村群眾的業(yè)余生活又恢復了以前的老樣子,依舊是那么的單調。一到夜晚,如沒有什么事情,群眾早早就吹燈睡覺了,整個村子黑燈瞎火的,沒有一點生氣。
一九七八年冬季。這年對于中國大地來講,實在是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小山村帶來了生機。
改革開放之初,我家糧食和羊只的收入連年增收。更為可喜的是在改革開放后的一九八二年,僅僅才幾年,我家與許許多多的群眾終于先后抱回了一臺臺黑白電視機,圓了我們農家的電視夢。這一天盡管與當初那位地質勘測隊員預言的時差太長了,但是這個電視夢想終于在改革開放后實現(xiàn)了。當時看著家里擺的電視機,我感慨萬分!
今天,當看到當初的一個個夢想都實現(xiàn)了——電視夢想、新房子夢想、電燈電話夢想、存錢存糧夢想、車子夢想、好生活夢想……尤其在城鄉(xiāng)一片繁榮、香港和澳門先后回歸、成功舉辦北京奧運、神七飛天夢想的實現(xiàn)、西藏鐵路建成投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戰(zhàn)勝汶川特大地震……事實就在面前,而關于那臺黑白電視機的記憶,好像就是在昨天。夢想其實并不遙遠,這就是新中國60歲生日的時候我最大的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