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六十年的風雨兼程,六十年的坎坷艱辛,六十年的騰飛發(fā)展,六十年的滄桑巨變……共和國的女性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向我們的偉大祖國,獻上了屬于自己那個時代的贊歌!
50年代
——我的婚姻我做主
O閃光人物:史良
人物介紹:史良,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新中國第一位司法部女部長。
相關(guān)背景:從宋、元、明、清直到民國,一千多年來,有關(guān)婚姻的法律一直沿用《唐律·戶婚篇》的基本內(nèi)容?!短坡伞芬?guī)定娶妻無媒不可,如果未經(jīng)尊親屬同意、沒有媒人,擅自結(jié)婚要杖打一百。女性無法自立,不得不依賴于男性,追求婚姻自由只是舊中國女性的夢想。
新中國建立初期,女性的地位開始得到改善。1950年,史良主持落實中國第一部《婚姻法》。一舉“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等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保護婦女、兒童和老人合法權(quán)益?!币粡垙堈C發(fā)的婚姻證,用法律的形式賦予婦女婚姻自由的權(quán)利,中國的婦女終于和男子一樣,擁有了愛與被愛的權(quán)利。
時代印記:E
我要自己找婆家——劉巧兒
《劉巧兒》是一部著名的描述婚姻自由的評劇作品。農(nóng)村少女劉巧兒,自小由父親作主與鄰村青年趙柱兒訂親,后來父親貪圖財主王壽昌的財禮,唆使巧兒退婚。巧兒不答應(yīng),她早就看上了好青年趙柱兒,自己作主與柱兒訂親,幾經(jīng)周折后巧兒的婚姻如愿以償。這是由一件發(fā)生在40年代甘肅農(nóng)村的真人真事改編的。2009年,電視劇《蒼天》再一次把這段歷史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引起人們的普遍關(guān)注。
60年代——我把青春獻給你
O閃光人物:龔繼軍
人物介紹:龔繼軍,女,漢族,中共黨員,現(xiàn)任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婦聯(lián)主席。曾多次榮獲:優(yōu)秀黨員、優(yōu)秀公務(wù)員、先進女職工干部、優(yōu)秀工會工作者稱號。記三等功一次。
相關(guān)背景:響應(yīng)黨中央的號召,到農(nóng)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是60年代年輕人的崇高理想。
1966年,龔繼軍剛剛初中畢業(yè),年僅16歲的她正是激情燃燒的年齡,正好新疆軍區(qū)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要來她的家鄉(xiāng)浙江寧波招人。那時候兵團在年輕人眼里是很神秘的,感覺能去那里就好像是參軍一樣的,大家都覺得很光榮、很榮耀。
因為名額有限,不少同學寫決心書、寫血書,表示自己的決心。但是當時龔繼軍他們還只是初中畢業(yè)生,根本不知道新疆在哪里,是個什么環(huán)境,父母大多都不同意。龔繼軍的母親還把戶口本藏起來,即便這樣她還是從米缸里找到戶口本后馬上去辦了遷戶手續(xù)。
等到了新疆她才發(fā)現(xiàn)條件確實非常艱苦。沒有電影上郁郁蔥蔥的葡萄架和小樹林,滿目都是荒涼的戈壁灘,一棟房子都沒有,幾個老職工敲著臉盆在路邊歡迎大家。
十幾歲的城市孩子從來沒有進行過高強度的勞動。生活關(guān)、勞動關(guān)、思想關(guān)是大家首先面臨的困難。每天天一亮女同學和男同學一樣都要開荒。要用扁擔筐子挑土,龔繼軍的肩天天都被磨破,可還是咬牙忍著。這些南方來的孩子吃慣了大米飯,可是新疆只有苞谷面,很多人都咽不下去。白天辛苦地勞作,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這時候父母也給他們寫信,一些年輕人動搖了,紛紛回到老家??墒驱徖^軍和大部分同學還是堅持留了下來。一年四季,住著地窩子(注:一種在沙漠化地區(qū)較簡陋的居住方式。在地面以下挖約一米深的坑,形狀四方,面積約一二十平米,四周用土坯或磚瓦壘起約半米的矮墻,頂上放幾根椽子,再搭上樹枝編成的筏子,再用草葉、泥巴蓋頂),喝著蘿卜湯,吃著大白菜,從開荒、挑土,到收割豐收;從獨自一人支援邊疆到扎根兵團成家立業(yè)。一年又一年,千千萬萬個“龔繼軍”們在戈壁灘上奉獻著他們的青春。
一晃四十多年過去了,龔繼軍從最初連隊里的普通職工到班長、副指導員、婦女干事、工會女工部長、工會副主席一直到新疆生產(chǎn)建設(shè)兵團婦聯(lián)主席,這里面的每一步都是艱辛的,都浸透著她奮斗進取的汗水?;仡欉@四十年的經(jīng)歷,龔繼軍很感慨地說:“我熱愛這片土地,在這兒的工作雖然平凡,但是光榮和偉大。”這些兵團的女性把自己的青春、愛情和理想,都留在了這片深情的土地上。
時代印記:E
60年代初青年偶像:“鐵姑娘”邢燕子
三年自然災害期間,為了響應(yīng)黨中央的“生產(chǎn)自救”,邢燕子帶領(lǐng)“邢燕子突擊隊”一鼓作氣,開墾了荒地560畝;除了墾荒,“燕子突擊隊”還要治魚、打葦簾、編草帽辮,往往一天只能睡五六個小時,成為生產(chǎn)自救的青年典型。毛澤東生前5次接見過她,周恩來生前13次接見過她。
70年代
——知識就是力量,
把失去的光陰奪回來
相關(guān)背景:1976年粉碎“四人幫”后,百業(yè)待興,人才匱乏已成為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目標的最大制約因素。1977年7月,鄧小平同志第三次復出后,明確指出:“不管招多少大學生,一定要考試?!?977年起,高校招生制度進行改革,恢復高考。
O平凡人的記憶:抱著孩子考大學
我是老三屆,返城后在工廠當焊工。1977年,我的孩子才剛一歲。當我得知恢復高考了,腦袋嗡的一下,心里只有一個念頭:我要考大學!可是這么多年過去,課本早不知道扔到哪去了,當初學到的知識也忘得差不多了。我又興奮,又緊張,一下班,就沖到了新華書店,我從來沒有見過新華書店門口排那么長的隊伍,大家的情緒都很激動,臉龐漲得通紅。
捧著課本回到家后,我才冷靜下來:我已經(jīng)結(jié)婚了,還有了孩子,歲數(shù)也大了,我真的能考上大學嗎?幸好我的丈夫很支持我,他也準備參加高考。我倆共用一套課本,互相督促復習,每天晚上我倆輪流抱著孩子,騰出時間讓對方看書。
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和丈夫雙雙考上了大學。那時候的大學校園里,有十幾歲的孩子,也有四十多歲的中年人,學習氣氛十分濃郁。校園里最流行的口頭禪就是“把失去的光陰奪回來”。
時代印記:E
世界考試史上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1977年12月11日-13日,全國570萬青年開始爭奪27萬的大學生名額。錄取人數(shù)是27.29萬人,錄取比例是3.4%。這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高考競爭最激烈的一年,也是參加考試人數(shù)創(chuàng)紀錄的一年。從1977年冬到1978年夏,半年兩季考生共有1160萬人。迄今為止,這是世界考試史上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
80年代——頑強拼搏,
永不言敗的女排精神
相關(guān)背景:80年代,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初期此時,中國女排率先沖出亞洲,走向世界,贏得了“五連冠”的殊榮。學習女排不畏強敵,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團結(jié)起來,振興中國”成了這一時期整個民族銳意進取,昂首前進的精神動力。
O閃光人物:郎平
人物介紹:郎平,1960年出生,北京市人,是20世紀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鐵榔頭”之稱。
1978年,郎平參加全國排球甲級隊聯(lián)賽,嶄露頭角,被袁偉民教練看中,與孫晉芳、張蓉芳、陳招娣一起來到郴州女排基地,開始了極為艱苦的訓練。說是訓練基地,其實就是個四面漏風的大竹棚子。連地板都是竹子鋪的,好看是好看,可是一點也不平整,跑在上面還打滑。女排隊員們當時每天都要進行高強負荷的訓練,膝蓋磕青了,大腿被竹毛刺得一條一條的血痕??申爢T們誰也沒有抱怨,她們說:我們不是來享受的。
吃飯的時候更痛苦。那時候女排隊員的體能普遍不行,訓練基地就想在飲食上把熱量補上去,每天都做藥膳雞給女排姑娘們吃,吃到后來姑娘們一看見藥膳雞就害怕。沒辦法,又改吃黃油,姑娘們吃不慣,可是為了保持體力硬撐這吃,有些隊員是一邊哭一邊吃。
這些汗水和淚水都沒有白流。排球世界杯賽、世界排球錦標賽和奧運會中的排球賽是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三個大型排球比賽。女排姑娘們在教練袁偉民的帶領(lǐng)下,四處征戰(zhàn)成績斐然,獲得了“五連冠”的殊榮。
時代印記:E
要把光留給人間的張海迪
張海迪的故事在80年代可以說家喻戶曉。她五歲時因為患脊髓血管瘤,她高位截癱。從小張海迪的世界就是一扇窗和一摞書。他的堅韌、勤奮、樂觀、美麗感動激勵了80年代的許多年輕人。
90年代——走向時尚和文藝的年代
相關(guān)背景:
從90年代開始,我們似乎進入了一個文藝繁榮的時代,隨著電影和電視的普及,平面媒體近乎爆炸式的發(fā)展以及港臺、日韓影視歌的流行,人們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影視明星。正是那個時候,有了四大天王,有了《阿信》。那個年代,幾乎每年都會風靡一部電視劇,1991年的《渴望》、1993年的《北京人在紐約》都是萬人空巷的景象。也正是那個時代,第一本時尚雜志《時尚》創(chuàng)刊,《讀者》開始成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
O閃光人物:鞏俐
鞏俐,1965年出生。1985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大學二年級時,她被首次執(zhí)導的張藝謀選中,在影片《紅高粱》中扮演女主角九兒。隨著《紅高粱》的聲譽日隆,鞏俐也在海內(nèi)外聲譽大震。
使鞏俐的表演邁向高峰的是1992年張藝謀執(zhí)導的《秋菊打官司》,“秋菊”不僅使鞏俐榮膺“金雞”、“百花”雙料影后,而且在第4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這是大陸女演員首次榮獲國際大獎。
她的影片《活著》《霸王別姬》《唐伯虎點秋香》等等都是那個時代的印記。
她是中國女星的國際代言人。她創(chuàng)造了中國影人闖蕩世界影壇的奇跡。她是第一個在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獲獎的中國女演員,第一個代言法國化妝品品牌歐萊雅的中國女星,榮獲法國騎士榮譽勛章,被“peoplemagazine”收錄為世界上最美麗的50個女性之一,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的評委會主席。當年那個從紅花轎中走下來的小九兒,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關(guān)于電影的終極記憶。
時代印記:E
中國首位研究性的女社會學家:李銀河
90年代,是文藝繁榮的年代,更是性的啟蒙年代。被《亞洲周刊》評為中國50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的李銀河,抗起了中國性文化的大旗。
21世紀2001-2008
時代印記:E
2001年——戰(zhàn)地玫瑰:閭丘露薇
2001年美國攻打阿富汗塔利班,她是全球首位進入阿富汗腹地喀布爾采訪的華人女記者,前國務(wù)院總理朱镕基曾當面稱贊她說,“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p>
2002年——揉不進沙子的眼睛:劉姝威
中央財經(jīng)大學的研究員劉姝威以一篇600字的短文粉碎了藍田神話。
正是這篇短文,使國家有關(guān)銀行相繼停止對藍田股份發(fā)放新的貸款,但也給劉姝威引來一個意想不到的死亡恐嚇。她以自己個人的力量堅持著這場強弱懸殊的戰(zhàn)爭,堅守著正義和良心的壁壘。正是這種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骨,推動了中國股市早日走上正軌。
2003年——“抗艾英雄”:高耀潔
這是一位步履蹣跚的普通老人,她把生命中所有的能量化為一縷縷的陽光,希望能照進艾滋病患者的心間,照亮他們的未來。高耀潔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5位“亞洲英雄”之一,被列為第9位。
2004年——人民的好女兒:任長霞
2004年4月14日,公安局長任長霞不幸因公殉職。任長霞去世后,每天有數(shù)萬市民自發(fā)到醫(yī)院吊唁,高峰時達到20萬人,而登封市常住人口總數(shù)還不到63萬。
2005年——無聲世界的舞者:邰麗華
提起2005年春節(jié)晚會,讓億萬電視觀眾最為感動的一幕,就是全部由聾啞演員演繹的舞蹈《千手觀音》。作為領(lǐng)舞的邰麗華也因此深深地刻進了人們的記憶里。
2006年——第一位女首富:張茵
2006年10月11日,隨著胡潤中國百富榜的公布,玖龍造紙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茵,身價270億元,成為2006年中國最有錢的女人。
2007年——替夫還債:武秀君
武秀君的丈夫撒手人寰,留下270萬元的債務(wù)。從法律上講,武秀君可以放棄繼承丈夫的財產(chǎn)和債務(wù)。然而,她的選擇出人意料。4年多來,她帶領(lǐng)著丈夫的工程隊四處攬活,目前已還了202萬元。
2008年——捍衛(wèi)圣火:金晶
剛剛過去的2008年,最值得記住的是北京奧運和汶川大地震,而火炬手金晶以柔弱之軀擋住殘暴,她用美麗的微笑傳遞力量。她讓全世界讀懂了奧運的神圣和中國人的驕傲?!?/p>
(責編蘭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