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雪蕊
詩晴快3歲了。她跟媽媽、外婆一起剝豌豆。剝著剝著,詩晴就玩了起來。她拿起一顆豌豆放到自己耳朵后面,輕輕按幾下,然后又在外婆的脖子后面按一下。“你干嗎?”詩晴沒吭聲,又鬼鬼地拿起一顆豌豆,突然在媽媽脖子后面重重地擠了一下。
一灘綠色的豌豆泥粘在媽媽脖子上了,媽媽還來不及生氣,詩晴尖聲狂笑起來,“豌豆香水!哈哈!”
外婆嘆了口氣,“你啊,越來越調(diào)皮了,就會出花樣!”
玩真的、玩實的,是1歲孩子的游戲特點
1歲時,詩晴只會玩“實在”的游戲。
●抓把梳子在自己的小腦袋上笨手笨腳地劃動,她在玩梳辮子游戲吶;
●搶了外婆的掃帚,在地板上又拍又打,嚷嚷“詩晴??打地(掃地)”;
●給娃娃喂飯,光有小勺不夠,非得跟外婆討一塊毛巾,像模像樣地用毛巾擦娃娃的嘴巴,叨叨說,“吃飯,寶寶會胖”;
●從醫(yī)院打針回來,她不由分說摁倒娃娃,在它的屁股上橫扎豎戳,“不哭,打針不痛的”,她學護士打針很投入。
專家認為
1歲孩子的世界具體而現(xiàn)實,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法就是眼見為實、身體力行。他們每天都忙著體驗、觀察、記憶和模仿,身邊的世界和身邊的大人是他們探索的對象。
他們重復大人各種各樣的動作,模仿那些日常而具體的操作。他們喜歡的游戲道具通常也都是真實的,媽媽的手提包、廚房的鍋鏟,等等。這些實實在在的模仿游戲,恰恰表明了孩子的記憶力和認知能力正在不斷進步。
2歲以后,孩子開始玩想象游戲了
外婆說,詩晴到了2歲,開始花樣百出了。她開始玩想象游戲了,開始模仿抽象的動作了。她很喜歡玩那套廚房玩具,上面有水槽、烤箱、煤氣爐和各種廚房工具。她學著外婆的樣子在“廚房里”忙碌,還做出一副團團轉(zhuǎn)的樣子,把烤箱門關得“啪啪”響。有時候她端一盆“蝦仁蔥油餅”塞到媽媽的鼻子底下,有時候強悍地命令她的玩具們一個個坐好,“今天吃面!"
今天,詩晴模仿的是媽媽涂香水的動作,但是,已經(jīng)發(fā)展出想象力了,把豌豆假想成香水和香水瓶,還很有幽默感。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觀點
幼兒的想象力是和認知能力緊密相聯(lián)的,孩子長大后,想象力會跟他的智力合并。小時候經(jīng)常玩想象游戲的孩子,長大后思路會比較靈活,思考問題也比較有彈性。
發(fā)展想象力,父母該這樣幫助孩子——
●對孩子的想象力給予積極的反應,享受她的“蝦仁蔥油餅”和“豌豆香水”;
●不要期望孩子會仔細區(qū)分真實和想象,但你可以用“真的”和“假的”來幫助她區(qū)分?!爸x謝,蝦仁蔥油餅真好吃,媽媽去燒一鍋真的稀飯來配它!”
●不要讓孩子老是待在電視面前,它也許能擴充她的世界,但是也會取代她的想象力;
●經(jīng)常要求你的孩子講故事給你聽,哪怕她的故事荒誕離奇、支離破碎,這對發(fā)展想象力特別有幫助;
●鼓勵孩子玩日常雜物用品,它們不是玩具,卻是發(fā)揮想象力最好的“教具”;
●經(jīng)常給孩子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