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偉(錫伯族)
漢族,吃酒“義”當(dāng)先
金秋季節(jié),是東北漢族人宴客的最佳時日,也最能感受出他們火辣辣的胸襟。他們認(rèn)為“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義”,飯桌上常觥籌交錯?!白笫侄?、右轉(zhuǎn)彎、全封閉、帶甩干!”東道主提議后,全桌人都舉酒干杯,不像外地人,一桌人抓住一個酒量大的往死灌。他們喝酒還習(xí)慣于白酒和啤酒摻著喝,不想喝白酒可以按“東北喝酒公式”辦,就是二兩白酒等于一瓶啤酒,別人喝完二兩白酒,你要喝完一瓶啤酒。他們最煩磨叨,不打酒官司,你喝酒要是扭扭捏捏,猶豫不決,他們會告訴你不想喝干脆就別喝,可以喝飲料。但你要是耍鬼,他說一句“你少跟我扯哩哏兒棱”(藏奸?;?之后,就會和你“白白”。
這個季節(jié)是流金溢彩、姹紫嫣紅的時候,想吃舒心酒最好到盤錦等沿海城市。因為那令世人垂涎的絨螯蟹、對蝦、河刀魚、文蛤、海蜇、河豚魚便會帶著海韻河風(fēng)擺上了酒桌?!熬旁聢F(tuán)臍十月尖,持蟹飲酒菊花天”,特別是被稱為“無腸公子”的特產(chǎn)絨螯蟹,具有養(yǎng)筋益氣、理胃消食、疏通經(jīng)絡(luò)等功效,且肉質(zhì)鮮嫩、膏脂滴油。這里人吃時不像外地人,一頓飯只吃一兩只蟹,而是幾十元錢一斤的絨螯蟹隨便造(吃),一頓“消滅”十斤八斤是常事。
絨螯蟹佐酒,香味沁人心脾,陶陶然、熏熏然,讓人酒興大增。大家就開始把外衣脫掉,有人解開了襯衫上扣,有人開始松開了褲帶,放開量喝酒了。這樣的宴席,酒水價格往往占消費價格的40%。
漢族的朋友宴后還常會和東道主爭著買單,爭著把喝多的人送回家,爭著把外來的客人送到車站上車。漢族常說“話都在酒里”,只要是喝透了,不管你們以前有多大恩怨,也會一笑泯恩仇,日后會成為生死兄弟。
其實,東北漢族朋友的“義酒”早就出了名,如張學(xué)良將軍,在西安事變中的一次有國共兩黨高端代表參加的宴會上,激昂陳詞:“國難當(dāng)頭,東北淪陷,華北危在旦夕,國家存亡,匹夫有責(zé)?!迸e杯痛飲,三次垂淚擲杯,搞得蔣介石情緒沮喪,用濃重的奉化口音尷尬地說,“我身體不好,酒也不會喝?!睗M族,紅紅火火的“殺豬酒”
如果說少數(shù)民族飲酒,不能不先說說滿族,因為滿族是東北的主體少數(shù)民族。滿族人尚義重客,酒量很大,尤喜白酒,滿語稱“阿魯克艾”。據(jù)《大金國志·女真?zhèn)鳌份d:女真人“飲宴賓客,盡攜親友而來。及相近之家,不召皆至??妥常魅肆⒍?。至食罷,眾賓方請主人就坐。酒行無算,醉倒及逃歸則已。”
我姥爺就是滿族人,退休前曾是遼東灣一艘國營漁船船長,酒量奇大,年輕時有每頓能喝二三斤白酒的量。退休后;回到遼西農(nóng)村的他雖不像以前那樣喝酒了,但待客時仍然講究,比如殺年豬時(據(jù)考證,東北殺年豬的風(fēng)俗就是起源于滿族。滿族人喜歡吃豬肉,有“無牛羊,多畜豬,食其肉,衣其皮,續(xù)毛以為布”的養(yǎng)豬歷史),屠宰的方式很古老,姥爺和“撈忙的”(學(xué)過廚的熟人)在豬圈里用麻繩捆固豬的四肢,拾到外面搭的臨時鍋臺旁,便請來村中擅長殺豬的人“掌刀”宰割了。接下來就是灌血腸、燴酸菜、大鍋燉肉,灶間內(nèi)外到處飄灑著肉香,也洋溢著一家老小的笑語歡聲。
這時,姥爺家不吃獨食,而是把本家親友召集來,同時還把左鄰右舍的和村中“對路子”的老哥們都請來。人聚得越多越好,因為這時人來得多寡,足可見證主人人際關(guān)系如何??腿藖碇?,姥爺就開始興沖沖地翻箱倒柜,拿出最好的高粱燒酒。然后就讓家人在東西屋放上炕桌,擺上菜肴(都是雙數(shù),不能出單)。開席時,來赴宴的都要盤膝落座,但誰坐哪都有說道,比如長輩人都要坐在炕頭的位置,未出嫁的女孩絕不能上桌,而是負(fù)責(zé)給人斟酒點煙,盛菜端飯。這時,成年男子按禮節(jié)還必須要先抽青煙、喝茶,再就餐。青煙即東北人所說的蛤蟆煙(旱煙的一種),有提神、解悶、保暖、防身(防蚊蟲和蛇)之效能,抽完再喝酒感到更過癮。
姥爺讓大伙兒可勁兒吃肉,因為滿族人好客,認(rèn)為客人菜吃得越多,就是對自己越尊重、越?jīng)]距離,而吃得少的就是虛頭巴腦(大不敬)。姥爺又頻頻舉杯,倡議大伙多喝酒,但自己卻緩緩而進(jìn)。客人喝酒時也不能干之則盡,而要留些底,名曰“福根”,暗示著生活永遠(yuǎn)美滿富足。不過,客人一旦接受婦女的敬酒,不會喝的,意思一下即可,即酒不沾唇,若沾唇,就必須喝盡,否則被認(rèn)為是不禮貌的,因為滿族人對婦女特別尊重。這樣的酒宴,姥爺每次都會讓客人盡興,有一個人不喝好,都不會提撤桌的嗑。宴后,有家境困難的,姥爺還會給他們砍上一些肉帶回去。
現(xiàn)在,這樣的酒宴已經(jīng)少了,所留給我們的只是滿族莊戶人家那溫厚和善、誠摯好客的影子,閃耀在我們這個時代的記憶空間里。
朝族酒,活一生過兩輩子
我喜歡和朝鮮族朋友喝酒,次數(shù)雖不多,但他們的禮貌感染了我。出席宴會時,看到他們著裝特別整潔,尤其是女性幾乎纖塵不染。初識時,他們還會主動介紹自己的姓名和工作,語言溫和、謙遜。態(tài)度也莊重,雙手垂前摁桌,微俯上身。在敬酒時,他們秉承的是“右尊左卑”的傳統(tǒng)觀念,先由晚輩和下級右手拿酒瓶,恭順地給長輩、上級、貴客斟酒,同時致祝酒詞,但自己卻不先飲。在碰杯時,年少者也不會和長者平碰,而是低于對方,否則失禮。喝酒時,自己倒酒的人很少,而是互相斟酒,酒杯一干,就再倒?jié)M。接受別人斟酒時,他們多是輕舉酒杯,但如不勝酒力,杯里就要留些酒,以示到此為止了。而女子則只給男子斟酒,不給同性斟酒。
宴席上,朝鮮族朋友愛喝純糧白酒,地產(chǎn)啤酒也頗受歡迎。菜肴也都是下酒菜,主要是烤牛肉、烤腸、拌明太魚、狗肉湯、醬湯等。而生拌的涼菜更多,多是酸辣口,其中香油和醋放得多,說是為殺菌。主食是打糕和冷面。
我就早聽說朝鮮族酒量不如蒙古族人,特別是喝酒規(guī)矩多,難免使人感到有些拘謹(jǐn)。但自從第一次領(lǐng)教他們后,我就感到自己錯了。因為他們民族自尊感非常強(qiáng),在酒宴上也盡嘮“提氣嗑”,比如說體育,他們發(fā)明了風(fēng)靡東南亞的跆拳道,還無比喜愛足球運動,所以都長得硬朗帥氣。尤其是他們的女人,妖嬈地蕩著秋千,忘情地唱著歌,柔婉地跳著民族舞蹈,自然就生得身材高挑、明眸皓齒、聲音甜美。談起這些,他們的酒興就上來了,最不能喝酒的人也暢飲起來,沒有人再扭捏,且飲且侃且舞且歌,民族之間、上下級之間已不再有距離。“阿里郎,阿里郎,阿里郎呦……今宵離別后何日能回來,請你留下你的諾言我好等待……”歌聲和掌聲、笑語不絕于耳,把漫長的黑夜驅(qū)趕得無影無蹤。直到午夜喝得酣暢淋漓,大家才戀戀不舍地離去。
可怪的是,這樣的宴席,有時竟然是年長者搶先買單,年輕人也不爭。聽說這是為避免結(jié)賬時推三阻四的拉鋸戰(zhàn),這更讓人肅然起敬。
和朝鮮族朋友喝酒,活一生過兩輩子。
蒙族,歌酒交融情更濃
對于蒙古族人來說,生命中是絕不能缺少美酒的,因為這是一個重義好客、講究禮節(jié)、胸襟坦蕩的民族。住在東北的蒙古族同胞,雖
居住分散,不像朝鮮族同胞那樣有聚居村落,但骨子里那種特有的個性仍未變。
蒙古族朋友待客時,不按身份高低排坐席,男女可雜坐,但輩份高的人必須坐首席。在酒水上,以前他們多喝馬奶子酒,而在東北城市中生活的蒙古族人,大多喝白酒和啤酒,菜以牛肉、羊排等肉食為主,忌上狗肉,青菜少。他們敬酒時,先把杯中酒斟滿,恭敬地走近主賓,邊獻(xiàn)歌邊敬酒。粗通蒙古族民俗的客人或本族人用雙手或右手接過酒后,不是馬上干杯,而是用右手無名指蘸酒三彈,即敬天(向上彈),敬地(向下彈),敬祖宗(沾一下自己的前額),然后才雙手持杯一飲而盡,不能喝的則要被罰唱歌。東道主然后才依次向下一位客人敬酒,客人也要回敬主人,說吉祥話。
但蒙古族待客都是極其莊嚴(yán)、誠摯的,比如他們敬酒時是雙手舉杯到齊額的狀態(tài)。過去在牧區(qū),因有條件,還要身著民族服裝(蒙古長袍、腰帶、馬靴),并手捧哈達(dá)。且絕對不會比你少喝,喝好了還會和你推心置腹。所以總讓人感動,有幾次我和一位叫彬的蒙古族朋友喝酒,本不想多喝,但也被氣氛所感染,情不自禁地多喝了幾杯。但和他們喝酒輕易喝不醉,我想,這可能是他們這些年已移風(fēng)易俗,開始文明喝酒的緣故。再有就是與那種和諧、歡快、豪放的場面有關(guān),因為賓主在這種場面上都喜歡唱歌(東道主唱一支歌,客人就要喝一杯酒),什么蒙古歌、祝酒歌,總之凡是有利于民族團(tuán)結(jié)的歌曲都可以唱,也許就是酒精隨高頻率振蕩的聲帶揮發(fā)了出去,才少了醉意。
“遼闊的草原是哺育我成長的搖籃。養(yǎng)育我的這片土地,當(dāng)我身軀一樣愛惜,哺育我的家鄉(xiāng)水,母親的乳汁一樣甘甜。這就是蒙古人,熱愛故鄉(xiāng)的人……”這悠揚、婉轉(zhuǎn)、深沉,而又充滿磁力的歌聲融入了酒香,醇美的酒香也融入了深情的歌聲中,讓人身臨其境,似乎看到了藍(lán)藍(lán)的白云天,看到了寬闊的草原,看到了潔白的蒙古包,看到了狂奔的駿馬,看到了遍野的牛羊,還有那些手捧哈達(dá)的蒙古族姑娘小伙和我們走在一起。
錫伯人,酒到深處天地寬
錫伯族和滿族、朝鮮族、蒙古族一樣,都是自古尚武的北方土著,在歷史上飲酒慣于豪飲,崇尚海量,彰顯男人氣度。但酒宴上忌諱也多,如不能拍桌打碗,不能把筷子橫在碗上,客人未吃好不能把碗和盤子摞起來;隔輩人不宜同席,即使同席,也要請長輩坐上席,更不能在宴席上斜視老人,不能和老人“嘴巴啷嘰”的(說臟話),否則要被掌嘴;忌和口碑不好或慣于苦窮的人在一起喝酒,因這影響氣氛、消磨意志;酒席上忌上狗肉、馬肉,因為錫伯族是北方游牧民族,把這些動物認(rèn)為是自己的朋友。
這些年,隨著錫伯人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對精神生活要求的日益高漲,多喜歡文明喝酒了,城里和鄉(xiāng)下都一樣。所以有那么幾年,我還是喜-歡回農(nóng)村老家時,去和錫伯族兄弟喝酒。那幾個兄弟,一有空閑就坐在燒得沁人骨髓的熱炕頭上,吃著殺豬菜、蝦醬燜豬頭肉、燉黑魚、烀絨螯蟹、松花蛋拌大豆腐等農(nóng)家菜,喝著地產(chǎn)白酒。他們喝酒最忌寂寞,人聚得越多越好,一般只要遇上來串門的,就準(zhǔn)保拽你上桌。就是要收桌了,他們多數(shù)也會重新熱菜,重新溫酉。
他們自信、豪放,喝到動情處滿是豪言壯語。說黑土地歷史上是亞洲最富饒的地方,曾是淪落的沙俄貴族、流離的猶太人、失意的朝鮮人、慘敗的哥薩克騎兵的天堂。被列強(qiáng)們稱為亞洲的新大陸,是日本侵略者覬覦的東亞寶庫,寧可放棄本土,也不放棄滿洲:說黑土地富饒得淌油,全國三大油田,咱這就占了兩個;說黑土地男女都出英雄,如趙一曼、趙尚志、楊靖宇、投入牡丹江的八位女杰;說黑土地上楊子榮“天王蓋地虎,寶塔鎮(zhèn)河妖”的豪情故事曾激勵全國人民……說到這,他們興奮得青筋進(jìn)發(fā),關(guān)公臉上肌肉顫跳著,雙眼發(fā)亮,又以少不經(jīng)世的樣子頻頻舉杯。酒桌上呈現(xiàn)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的氣勢,也頓覺有股豪氣從胃中升騰,被醫(yī)意勾引得不醉不休。
其實,歷史上錫伯人就是在自信、豪放、堅忍中壯大著自己的民族精神。如1764年,數(shù)千錫伯官兵連同家屬被命令從遼寧到新疆戍邊60年(就是永無歸期)。但他們?yōu)榇缶种?,?qiáng)忍絕離家園之痛,義無反顧地走過無邊無垠的蒙古大漠、翻過荒無人煙的戈壁荒灘、趟過狼奔豕突的外蒙車臣汗部、闖過野獸出沒的大峽谷、攀過西陲崢嶸的山巒、穿過險關(guān)隘道果子溝……戰(zhàn)勝了疾病、瘟疫、饑餓、寒風(fēng)酷暑、風(fēng)沙雪雨,用一年多時間終于到達(dá)新疆。后來不但有力地抵御了英帝國、沙俄帝國的侵略,而且還用7年時間就建成了200多華里長的伊犁察布查爾大渠,灌溉了7萬多畝耕地。把這里變得村落相望、阡陌縱橫、綠樹成蔭、瓜果飄香、五谷豐登、牛羊遍地,從萬古荒原變成了塞外的好江南,為邊疆人民創(chuàng)造了美麗的綠色長廊……
這酒,這嗑,讓大家天天都有激情燃燒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