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平
我年過花甲,親歷了社會的變革,見證了時代的變遷。我從心底發(fā)出感嘆:新中國成立60年來,變化太大了!
且不說“嫦娥”奔月打破神話,且不說“神六”“神七”飛天實現夢想,且不說北京奧運會載入史冊,且不說農村改革令世人刮目相看……我就講一些生活小事,一些關于鞋子的故事。
時光倒退60年,回到我的兒童時代。在我的記憶中,我兒童時代沒穿過什么像樣的鞋,穿得最多的就是片片鞋。所謂片片鞋,就是破得連腳后跟都沒有的鞋,樣子有點像拖鞋。片片鞋很不跟腳,走起路來,鞋底子比腳板子慢半拍,還不時地發(fā)出啪啦、啪啦的聲響。
穿片片鞋不好看。當時我雖然還是小孩子,但是出門仍怕遇見人,上學時盡挑人少的路走。到了學校,我也不愿意別人看到我的腳。
記得那是我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我們班的班主任在看我的腳時,神情是那樣的難過。她似乎想搖頭,但又沒有搖;她似乎想跟我說點什么,但又沒有說。這件事已經過去那么多年了,但是,老師當時的神情還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
還有一件與鞋子有關的事電使我難忘,
那是一個冬天的星期天,我坐在炕頭等媽媽給我補鞋子,幾個小朋友跑來叫我出去玩。
“你們先去玩吧,他的鞋子壞了,我在給他補,補好了鞋再讓他找你們去?!眿寢屨f完后,小朋友們便都走了。
媽媽繼續(xù)埋頭補鞋,我的心卻早飛了出去:他們今天玩些什么呢?是“老鷹捉小雞”“爭上游”“斗地主”,還是……我越想心里越癢癢,越癢癢就越著急,越著急就越覺得媽媽干活太慢。我不斷地催促媽媽:“快點,快點!”
“我這不是在加緊補嘛,總得一針一針地補啊!”媽媽邊干活兒邊回答,頭也沒顧得上抬。
又過了一會兒,我實在忍耐不住了,沖著媽媽大發(fā)脾氣:“怎么搞的,你就不能快一點?”
媽媽十分震驚,停下了手中的活兒,生氣地望著我。媽媽說:“你怎么能這樣說話?要是讓旁人聽見,他們不笑話你沒有家教才怪哩!”
我低下了頭,知道自己錯了。我看到媽媽的眼角濕了。她是不是在埋怨自己:我怎么這樣倒霉?天天受苦受累還不夠,還得受兒子的氣。她是不是在自責:我怎么這樣無能?連一雙像樣的鞋子都沒法買給孩子……
時光流轉,我漸漸長大成了一個小伙子。這時,我已經告別了片片鞋,但穿鞋底磨出洞的鞋是常有的事。一次,我與伙伴們一起干活,其中一個人看著我的腳直發(fā)笑。我問他笑什么,他說給我出個謎語,謎面是:“天不知道地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贝蛞晃?,并提示我,這個東西我身上就有。
我猜了半天也沒有猜出來,伙伴們讓我抬起腳來看看鞋底。我抬腳一看,鞋底上有個洞。莫非謎底就是鞋底的洞?我把這謎底與謎面核對一下,肯定了自己的猜測。伙伴們得意地笑了,我則尷尬地笑了。
從那以后,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買一雙好鞋穿,但是看到家里的鹽都是靠老母雞下的蛋換來的時,我便只好望鞋興嘆了。
時間在推移,生活在繼續(xù),鞋子的故事在累積。今天,挨個兒說肯定不行了,我竭力避開那些心酸的記憶,告訴大家一些新情況。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面,我家也逐漸驅走了貧困,迎來了富足的生活。
不過,富裕也帶給我不少煩惱。在新形勢下,我家出現了許多新問題,產生了許多新矛盾。其中,由鞋子引發(fā)的矛盾不在少數。
首先是我與妻子的矛盾。每次買鞋子,她便要去專賣店,而我卻要去地攤。我說專賣店的東西太貴;她則說地攤貨雖然便宜,但是沒好貨。我說我老了,不講究好與不好了;她則說夕陽是晚開的花,最美就是夕陽紅……
其次是我與女兒的矛盾。一次,女兒塞給我500元錢,要我去買一雙名牌鞋子穿。我哪里做得到?500元買一雙鞋,我寧愿不穿。于是我把女兒的話當成了耳邊風,繼續(xù)我行我素。后來女兒便不再給我現金了,而是直接送給我實物。我對她這種強加于人的做法特別有意見。
再就是我自己與自己的矛盾。我有一雙鞋子,底和面都好好的,一點都沒破,義合腳,只是樣子有點過時了。這雙鞋子是扔掉還是留著呢?我的心里很矛盾,思想斗爭得很激烈。扔掉吧,實在可惜,于心不忍;不扔掉吧,鞋柜里、鞋架上都是滿滿的鞋子,實在沒地方放。妻子見我拿不定主意,便趁我不在,偷偷把鞋子扔了,我知道后好不心疼。
還有我的孫子,也加入了慫恿我浪費的隊伍。一次,我讓他幫我從鞋架上拿某雙鞋子下來,他卻說那雙鞋我穿上很難看,然后積極向我推薦他腳上的“李寧”鞋,弄得我尷尬不已。
其實目前我已經夠瀟灑的了,在春風里,在陽光下,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我這雙歷經無數坎坷的腳,正穿著可心的鞋子,邁著瀟灑的步伐,越來越順利地走向美好的明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