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全
20世紀40年代末,我還是個不滿10歲的“毛孩子”??晌姨貏e喜歡看戲,逢年過節(jié),我們家鄉(xiāng)總要請花鼓戲班子來鎮(zhèn)上演出。一聽說有戲看,我就早早地拿著凳子去占位子。等戲開場。緊湊的鑼鼓聲總是讓我很興奮。那孫悟空的金箍棒、李逵的斧子、關(guān)公的大刀……都深深地印人我的腦海中。每看到精彩處。我也學著大人的樣子。使勁地鼓掌、喝彩。日久天長,我真的成了戲迷。一有空。我就瞞著媽媽獨自跑到離家數(shù)里的縣城戲院,鉆進去看“尾巴戲”(戲院到快散戲的時候。會把大門打開任人進出,趁此機會可以進去免費看上十來分鐘戲)?;氐郊依铮野汛蹭伄敵蓱蚺_。披上被單,削一根木頭當“劍”插在腰間。有模有樣地唱起“戲”來。一次,模擬著戲臺上的追殺場面,竟不小心把放在地上的一鍋剛煮好的飯踩翻而挨了媽媽一頓好打。盡管如此,我仍羨慕臺上的演員。也很渴望有一天能真正登臺亮相。
機會終于來了。新中國成立的那天,我們學校好好地慶祝了一番,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讓我覺得確實是走人了一個新的時代。
新來的班主任是個姓胡的女老師。她見我聰明活潑,就選中我參加學校的戲劇排演。那個戴著高帽子的地主形象被我演得活靈活現(xiàn),贏得了同學們的笑聲和掌聲,我竟然一舉成為了學校的“小明星”。
自那一次演反派角色以后,雖然學校里的舞臺上經(jīng)常能見到我的身影,但我仍不滿足,總是夢想當一個真正的專業(yè)演員……
初中階段,算是給我后來搞專業(yè)文藝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我考進長沙市六中初23班,參加了學校文藝宣傳隊。當時學校有一批文藝積極分子,如江申芝、常松岳、黃建勛、楊志淳(湖南本土笑星“楊五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和楊志淳同班同桌,是好朋友。平時我倆形影不離。人稱一對“油鹽壇子”。利用課余時間,我們一起排演了舞蹈《騎兵舞》《號童舞》,花鼓戲《駱四爹買?!?,快板《一分錢一兩米》……為學校贏得了不少榮譽。直到1957年初中畢業(yè),他進了長沙市工業(yè)學校,我考上了長沙市一中才分開。雖然說沒在一所學校念書,可我們?nèi)匀皇呛门笥?,常有往來。直到他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