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波
紀念文聯、作協(xié)成立六十周年
系列活動在京舉行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7月,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即第一次文代會)在北平召開,7月19日,大會通過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聯合會章程;成立了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后改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簡稱中國文聯),選舉郭沫若為主席,茅盾、周揚為副主席。第一次文代會是全國文藝工作者大會師、大團結的會議。第一次文代會成立的文聯、文協(xié)(1953年第二次文代會改為中國作協(xié),并從文聯分離出來成為與文聯并列的全國性文藝團體),奠定了社會主義文藝的基本體制,這一體制一直延續(xù)下來,于今已整整六十周年。
7月間,為紀念中國文聯及中國作協(xié)成立六十周年,有關方面在北京舉行了一系列紀念活動,有關報刊也開辟了紀念專版,使得這一文壇盛事成為7月份的文藝與文化領域的一大熱點。
7月17日,中國文聯在人民大會堂舉辦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成立六十周年紀念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發(fā)來賀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出席會議并講話。
李長春在賀信中說,文學藝術工作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中走過了輝煌的歷程。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與人民心連心、與祖國共命運、與時代同步伐,熱情謳歌火熱生活,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創(chuàng)作生產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優(yōu)秀作品,為繁榮祖國文藝百花園,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李長春在賀信中希望廣大文學藝術工作者牢記時代和人民賦予的神圣使命,用德藝雙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履行人類靈魂工程師的職責,為人民而寫,為時代而歌,燃起精神的火炬,吹響奮進的號角,激勵全國各族人民在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的征程中共創(chuàng)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劉云山在講話中全面回顧了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六十年走過的光輝歷程,系統(tǒng)總結了文藝工作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突出強調了文藝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y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中國文聯在增進文藝界大團結、促進文藝創(chuàng)作大繁榮、推動文藝事業(yè)大發(fā)展中作出的歷史性貢獻。他希望文藝工作更好地發(fā)揮在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社會共同思想基礎,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塑造國家良好形象,凝聚人心、振奮精神、鼓舞士氣方面的重要作用。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文聯主席孫家正出席會議并致詞。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代表人民團體致賀詞。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胡振民主持大會。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各人民團體、解放軍總政治部負責同志,中國文聯名譽主席、榮譽委員、主席團成員、全委會委員,中國文聯各團體會員單位負責人、老中青文藝工作者代表等九百余人出席紀念大會。
紀念大會上,中國文聯向從事新中國文藝工作六十年文藝工作者頒發(fā)了榮譽證章證書。周小燕、姜昆分別代表老中青藝術家發(fā)言。文學界的鄧友梅、李希凡、李瑛、屠岸、白刃、朱寨、袁鷹、高莽、瑪拉沁夫、張炯等十位老文學工作者,代表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六十年的中國作協(xié)老會員接受了頒發(fā)的榮譽證章與證書
7月18日,紀念中國文聯成立六十周年座談會在京舉行。中國文聯副主席胡振民、覃志剛、李牧、馮遠、楊志今、丁蔭楠、丹增、白淑湘、劉大為、劉蘭芳、吳雁澤、夏菊花等,及中國文聯各文藝家協(xié)會、各直屬單位、機關各部室負責人、藝術家代表、地方文聯負責人等出席了座談會。大家暢談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我國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表示要以中國文聯成立六十周年為契機,進一步開創(chuàng)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新局面,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座談會由覃志剛主持。
胡振民在座談會上講話。他說,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座談會,就是要緊密結合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實際,認真學習貫徹長春同志賀信和云山同志講話的重要精神,團結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提高認識、統(tǒng)一思想,凝聚力量、振奮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開創(chuàng)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新局面,為推動社會主義文藝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胡振民強調,要以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為遵循,準確把握六十年來中國文聯的光輝歷程、巨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進一步增強做好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的信心和決心;要以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為武器,充分認識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在黨和人民事業(yè)中的重要作用,進一步增強做好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以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團結動員廣大文藝工作者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銳意進取、扎實工作,進一步開創(chuàng)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新局面。
座談會上,中國文聯榮譽委員、中國影協(xié)名譽主席謝鐵驪,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瞿弦和,空政電視藝術中心導演高希希,中國音協(xié)副主席徐沛東,湖南省文聯副主席羅成琰,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彭吉象分別代表老、中、青三代藝術家、中國文聯各協(xié)會、地方文聯及文藝評論工作者發(fā)言。他們結合各自在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中的親身經歷與感受,從不同角度和側面暢談了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文藝工作和文聯工作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表達了廣大文藝工作者繼續(xù)把文藝事業(yè)和文聯事業(yè)推向前進的期望。
7月21日,中國作家協(xié)會在《文藝報》和“中國作家網”同時發(fā)表“致全國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致辭性文章。文章中表示:“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光輝節(jié)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作家協(xié)會也迎來了自己的60周年誕辰。此時此刻,風雨兼程的往昔、奮發(fā)蹈厲的現在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未來,匯聚于我們的胸懷;滄桑巨變的感喟、同舟共濟的友情和對文學輝煌的憧憬,傾注于我們的筆端。我們謹向全國作家和文學工作者致以親切的問候!”
文章回顧了六十年的歷程,指出:“60年的歷程極不平凡。光輝的文學成就由幾代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用赤誠肝膽、聰明才智鑄成。中國作家始終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始終與祖國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始終沒有忘記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始終為貫徹黨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而辛勤耕耘,不懈奮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家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人民的歷史創(chuàng)造中進行著藝術的創(chuàng)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著藝術的進步。人們不會忘記,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一線,作家們的心總是與人民群眾一起跳動;人們不會忘記,在抗擊各種災難和危機的關鍵時刻,作家們的筆總是揮灑著愛國愛民的激情。放眼今日文壇,人才濟濟,碩果累累,呈現出隊伍大團結、創(chuàng)作大繁榮、事業(yè)大發(fā)展的生動景象?!?/p>
文章最后指出:“60年來,中國作家協(xié)會伴隨著新中國前進的步伐,不斷發(fā)展壯大。目前中國作家協(xié)會已有8900多名個人會員和43個團體會員,并且全國56個民族已經都有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我們和偉大的祖國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偉大的時代對中國作家充滿殷切的期待。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時代放歌,為人民抒情,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銳意開拓創(chuàng)新,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學事業(yè)大發(fā)展大繁榮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長篇小說卷
引發(fā)熱議
由王蒙、王元化任總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1976—2000)30卷,日前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上海文藝出版社編纂完成出版。第五輯以30卷、3000多篇(部)作品、2150萬字的篇幅,全面展示了我國新文學在上世紀最后近二十五年的優(yōu)秀成果。這套《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長篇小說的篇幅有5卷。是其中分量最重的,但由于長篇小說篇幅本來就很大,二十三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多達3000部,所以哪些作品能夠入選,哪些作品不能入選,委實對編選工作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
據知,長篇小說卷中,完整收錄了古華的《芙蓉鎮(zhèn)》、張煒的《古船》、白先勇的《孽子》、王蒙的《活動變人形》、陳忠實的《白鹿原》、鐵凝的《玫瑰門》和王安憶的《長恨歌》等七部作品;以選錄的方式收入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林白的《一個人的戰(zhàn)爭》、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莫言的《酒國》等二十五部作品。在得知長篇小說的入選書目之后,一些文學讀者就入選的和未入選的,提出了各自的一些不同看法。長篇小說卷主編雷達,也就這些看法作出了自己的解釋與回應。
讀者就《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長篇小說卷提出的意見,主要集中在金庸《射雕英雄傳》未能入選,以及鐵凝等作協(xié)負責人的作品入選較多等方面。
就金庸的作品未能入選的問題,雷達解釋說,他原本想選金庸的《射雕英雄傳》,但在最后一刻,他們突然發(fā)現,在《中國新文學大系》(第四輯)中,已經選入了金庸的《笑傲江湖》?!爸貜偷淖髡呶覀円话悴贿x,《李自成》也是這個原因,第四輯已經選了《李自成》的第一部?!闭劦綄τ诮鹩棺髌返脑u價,雷達表示,用“詩與史完美結合”的標準,很難評價金庸的武俠小說,“必須對他另設一些標準”。
一些讀者認為,全文入選的七部長篇的作者,名頭都不小,王蒙本身就是《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的主編,鐵凝是中國作協(xié)主席,王安憶是上海作協(xié)主席,張煒是山東作協(xié)主席,陳忠實是陜西作協(xié)名譽主席。主席們的作品紛紛入選,多少給人一點“撒胡椒面”的感覺。有人甚至發(fā)出“是選作還是選人”的疑問。對此,雷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選鐵凝與她的地位沒有任何關系。”雷達表示,從二十五年近3000部長篇小說中挑選作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選擇的標準是有歷史性、文獻性、權威性,又要有深刻思想內涵與完美藝術形式,也就是“詩與史的完美結合”;這7部作品的選擇也經過數次反復,光是他電腦里存有的淘汰掉的目錄就有十幾個版本。他說,長篇小說的挑選參考了歷年的作品排行以及茅盾文學獎的評選結果等,但不會完全一致。七部完整入選的小說中,只有三部是曾經獲得過茅盾文學獎的。
雷達認為,入選的七部小說各有特色:《玫瑰門》對中國女性的體驗探究得比較深刻,“我固執(zhí)地認為這是鐵凝的最好的作品,外界有聯想不奇怪,但是真正熟悉新時期文學的人不會奇怪”。《長恨歌》是比較成熟的都市文學文本;《活動變人形》雖然寫于20世紀80年代,但對知識分子的刻畫比現在很多作品要深刻;《孽子》是現代主義和現實主義結合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而節(jié)選篇目中的阿來的《塵埃落定》、賈平凹的《浮躁》等多部作品也曾經在全選的名單中。
對于“中國新文學大系”這項名垂青史的編撰工程,雷達強調,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公信度,人情因素堅決不可能有,“每個主編都有一個神圣的使命,絕不會因為蠅頭小利讓一個文學價值很低的作品進入新文學大系”。雷達還特別提到了賈平凹的《廢都》,“該書盜版有120種,影響很大卻也很敏感;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影響也很大,但能不能作為重點作品收錄卻很有爭議”。
一些讀者還就編選的標準和思路等提出不同意見,認為如“一個體式當中一個人不能超過3篇”這樣的標準,可能會使有些作家很多好的作品就不能夠全部收錄;又如沒有收錄港臺作家的作品,讓很多人也覺得遺憾。一些偏好某些作家的文學人士,也提出某某作家該收入而沒有收入,如有人就對“王朔長篇落選”感到失望。
(文波,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