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雙華
只要是動物,都要消耗能量。所以,無論是比一個句號還要小的蠕蟲,還是大象和藍鯨這樣的大型動物,吃都是第一位的。多數(shù)動物攝取食物時會將食物通過嘴吃入體內(nèi),再在體內(nèi)消化吸收。
動物的嘴的大小和結(jié)構(gòu)各不相同。多數(shù)哺乳動物有牙齒,能把大塊的食物撕碎,然后通過咀嚼把食物變得柔軟、易于吞咽。但有些哺乳動物牙齒很少,有的根本沒有牙齒,它們只好采取與眾不同的進食方法。食蟻獸能用黏長的舌頭粘住螞蟻,然后把它們吞進肚子里。吸血蝙蝠的門齒像刀刃一樣,能在獵物的皮膚上切開一個小口,然后用舌頭吸食血液。鳥類沒有牙齒,但它們能用堅硬的有角質(zhì)層的喙用力地啄擊食物。有些鳥類的喙形狀像鑷子,又細又長,能伸進裂縫或泥漿中尋找很小的食物。有些鳥類的喙則短闊有力,能像胡桃鉗一樣把種子和堅果嗑開。青蛙沒有牙齒,不能撕碎和咀嚼食物,所以它們逮住獵物后,會將其整個兒吞到肚內(nèi)。
大多數(shù)動物主要以植物或植物的某一部分為食,如葉、果實、種子、嫩枝和根,所以它們被稱為草食動物。有些動物主要吃其他動物的肉,或者是動物的整個身體,所以它們被稱為肉食動物。另外一些動物食性廣泛,既吃植物性食物,也吃動物性食物,所以被稱為雜食動物。蟑螂和蟹等幾種動物以死亡動物的尸體或腐爛的食物和垃圾為食,因此被稱為食腐動物。
動物捕食也好,玩耍也好,都要運動,或者說會動是動物的重要特征之一。大多數(shù)動物要在周圍環(huán)境中活動,如奔跑、行走、跳躍、滑翔、游泳或飛行等。但有幾種動物并不到處活動,至少成年后如此。貽貝等甲殼動物常常附著在海邊的巖石上一動不動,但它們的幼蟲是活動的。
許多動物生活在海洋、河流、湖泊中。水的密度比空氣大,因此在水中運動時的阻力較大。為了能在水中迅速游動,這些動物的身體必須光滑,呈流線型,以減少水的阻力。鯊魚左右擺動尾巴從而產(chǎn)生向前的推動力。魚類的鰭和海豚的鰭狀肢還可以控制方向、速度以及身體的上浮和下沉。企鵝則能拍動翅膀在水中“飛行”。
動物中只有鳥類、蝙蝠類和昆蟲類能真正地以連續(xù)、自我支配的方式飛行??諝獾拿芏刃?浮力也非常小,但對運動幾乎沒有阻力。會飛的動物向下拍打翅膀時能制造一種向上的抬升力,向后拍動則可以產(chǎn)生向前的推動力。鳥類和蝙蝠等動物的骨頭又細又輕,有利于減輕身體的重量,從而節(jié)省在空中飛行時所需的能量??杉词故沁@樣,它們所攝入的食物能量也幾乎是相應的陸生動物的兩倍。胸部向下拍動翅膀時所用的翅肌是鳥類和蝙蝠身上的最大的肌肉。昆蟲和蝙蝠通過傾斜或轉(zhuǎn)動翅膀控制飛行,鳥類通過扇動或轉(zhuǎn)動翅膀控制飛行。
肌肉使動物的運動成為可能。大猩猩身上大約有640塊肌肉,占體重的五分之三。移動迅速的魚類身體兩側(cè)各有30~40塊肌肉,約占體重的十分之九。這些肌肉拉動脊柱,能使尾巴左右擺動。
大型陸生動物的活動方式能適應它們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在開闊平原上的印度豹、羚羊等動物的腿很長,奔跑迅速。鹿等森林中的動物,直線奔跑時速度較慢,但在樹林中曲折奔跑時極為敏捷。其他動物,如松鼠和樹獺,適宜在樹上活動。這些動物長有長而鋒利的爪子,能牢牢地抓住樹皮。有一種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猴子尾巴很長,可以纏繞,能像第五肢一樣纏在樹枝上,而它們的四肢對于移動來說反而沒有多大作用。蛇沒有腿,但它們能在地上滑行,在水中游泳,有的還會爬樹,甚至能夠滑翔。
(編輯 白 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