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橋
最近我正在感慨文學不養(yǎng)人的時候,桂林領來一位朋友——鄔生盛,送我一本他出的詩集叫《細雨如絲如夢》(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 0 O 8年7月),介紹說他是準格爾旗第一中學校長,全國優(yōu)秀人民教育家,中國百名優(yōu)秀校長之一。我素知準格爾旗一中是鄂爾多斯有名的重點中學,他一定會給我滔滔不絕地談他辦學的“政績”,升學率是如何如何地高,可是他出口卻談教育學生一要有知識,二要有智慧,三要有情懷。讓我覺得新鮮與詫異,此其一;他是學化學的出身,應該是滿腦子邏輯思維,現(xiàn)在如此迷戀文學,讓我覺得新鮮與詫異,此其二;他已經(jīng)年過半百,應該是知天命,不逾矩,偏偏“偷閑學少年”,吟幾句幼稚的“歪詩”,讓我覺得新鮮與詫異,此其三;他已經(jīng)春風得意,官運亨通,不好好經(jīng)營人事,卻跑到文人圈里湊熱鬧,讓我覺得新鮮與詫異,此其四。過后翻閱了一遍這本詩集,覺得雖不像專業(yè)文人寫得那么圓潤、精致,在立意謀篇上又為許多專業(yè)文人所不及。于是又覺得這樣寫詩也挺有意思,這樣搞文學未嘗不是一條道路,未必不值得提倡,于是對我的感慨也發(fā)生了動搖。
鄔生盛的詩,我覺得他不像一般文人寫詩,無詩找詩,一定是有滿肚子的話要說,但是不便于直接表達,也不想訴諸一般的敘述,敘述詳細了反而說不清楚,又會惹許多麻煩,于是就想借助一種意象,把自己痛苦經(jīng)歷過的,深思熟慮過的,哲學思考過的,用含蓄而簡約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以有限反映無限,以單純表現(xiàn)豐富,這樣反而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是詩,惟有詩有這種特殊功能。我覺得鄔生盛是悟到了這一點的,正如他在《筆》這首詩里所說:“筆/只一枝筆/便是一片時空/無量厚重/它把死的字節(jié)/賦予意義/又將意義變成生命/再將生命/變成永恒/筆/神奇的精靈/載著不朽/穿越時空/泣天泣地/泣鬼神”。
也許因為他原來是學化學的,洞悉自然宇宙的裂變化合規(guī)律,就大膽地把這些跟詩嫁接在一起,結(jié)出了一種奇異的花朵??茖W腦筋一旦和文學結(jié)合,他寫的詩就有另一番旁人不及的清新,他在《重疊的膨脹》里,夢見了原子裂變,要炸毀我們這個所在的宇宙,感到害怕。又一想我們現(xiàn)在的宇宙,何嘗不是這樣造成的,而且它也在慢慢膨脹,將要變成新的宇宙。其實宇宙非常簡單,它們互相重疊,但也不能把別的宇宙吃掉。他把時間的長河,想象成十二生肖跑接力棒,你追我趕,應接不暇。是一種“沒有戰(zhàn)果的戰(zhàn)斗,沒有輸贏的競爭”,匯成一條長河,從空間的縫隙中一刻不停地流過(《接力》)。他的《親情夢》,夢見的不是父母兄弟,而是向小鳥學飛翔,向螞蟻學負重和繁忙,認高山做父親,大海做母親,空氣做妻子,光明做子孫,表現(xiàn)了一種萬物歸于一的大宇宙觀念。
也許正是基于這種原因,他的詩蘊含著一種深厚的哲理,閃爍著一種思辨的光芒。他認為空間“誰也進不去/誰也出不去/世界比它小/世界比它大”(《空間》)。病是“生之后的一種徘徊/死之前的又一種掙扎……當它侵犯生命體最終取勝之時/,它也隨著死亡消失在墳墓” (《病》)。蟲子是最可憐的,可又是力量最大的(《蟲子》)。他認為“愛情沒有理由……愛情沒有時空……愛情是透明的……愛情是隱蔽的……愛情有開始/沒有完結(jié)/天和地/天地生的種”(《他談愛情》)?!坝行┦虑?不能忘記/忘記了/就是背叛/有些事情/不能想起來/想起來/就是苦難”(《有一些事》)。只有到了一定年紀,生活中經(jīng)受過一些磨練,并且做過思考的人,才能熔鑄成這樣耐人尋味的詩。
鄔生盛寫詩,很少用“直賦其事”的白描手法,他的詩往往借助意象,而意象又往往比較奇特,這是他寫詩的一個顯著特點。他把冬天的花草樹木,看作是漫山遍野的尸體,冬天這個誕生雪花的季節(jié),原來是用無數(shù)生命換來的。(《冬天》)擬人的手法也用得很多,他讓“太陽/你別升起來/你累/大家都累/可以偷懶/給人生一些停頓/給人生一些休閑/不知是誰/把咱們拖累”(《太陽,你別升起來》)。他有些寫感覺的詩也很好,他在歐洲見到了阿爾卑斯山,感覺是那樣雄偉,一方主宰,可是把它照成照片以后,卻成了家里變形的玩物。他在歐洲看到的教堂、村莊、土地和森林,構成了一幅精致的畫面,是現(xiàn)實的,又是禪意的。他對情人“笑”的感覺,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又極度濃縮和概括,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好詩(《給愛的致辭》)。
從一個農(nóng)村孩子成長為學校的領導,自然經(jīng)過許多酸甜苦辣,走過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自然感悟頗多,思考不少。這一部分在他的詩集中占了相當?shù)钠?。如前所說,他都不是直接說出,而是采用了托物言志、借題發(fā)揮的手法。比如寫了作為自己影子的苦菜花。作為自己成長背景和精神支撐的“山”的撫摩,學校的“事變”,作為自己生活記錄的《我的一天》,其中有的篇幅不乏深沉之感,很容易引起共鳴。
當然,作為一部詩集,也有一些缺點,比如有的詩比較直露,缺乏錘煉。有的詩似乎寫得匆忙一些,深度挖掘不夠。作為一個業(yè)余作家,又擔任著繁忙的領導職務,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是可以原諒的,希望作者進一步加強這方面的修養(yǎng),寫出更多的好詩來。
〔責任編輯 辛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