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永強
幾天前的一個上午,山東勝利油田孤東三采中心注聚二隊培訓室里,設備工程師楊詩玉正在給員工進行注聚泵安全操作知識培訓,他一邊在寫字板上畫出注聚泵結構示意圖,一邊說:“我們的機器不能等到壞了才修,而是當它的‘身體感覺不好時就要維護保養(yǎng),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長設備的生命?!?/p>
楊工程師的話音剛落,一名員工就舉手站起來說:“你講得非常精彩,但沒有實物,我們怕很快就會忘了,能不能到現場給我們示范一下?”“好,那我們就轉移到9#注聚站吧?!睏罟ふf。
于是,在培訓室聽課的20多人一起來到9#注聚站,圍在1臺需要大修的注聚泵前,聽楊工繼續(xù)講泵體的結構理論知識。楊工邊講邊讓大家觀察泵體結構和故障部位,分析了需要大修的原因,同時還對注聚泵的維護保養(yǎng)操作等一一進行了示范,手把手地教員工操作。
“為什么現階段個別單井母液流量計波動大?”楊工自問自答:“是個別泵單井管線振動造成的……”
“可我怎么覺得你的說法不對呢?我認為流量計波動大的原因不是管線振動造成的,而是母液配制濃度不均勻造成的?!睏罟ぴ捯粑绰?,學生就發(fā)出了質疑。
“老師,我提個問題,聚合物母液濃度升高對容積效率和注聚單耗有什么影響?如何解決?”注聚泵工程芳問道。
“你這個問題提得好,也是我思考已久的一個問題?!睏罟ひ再澰S的目光看著她,繼續(xù)說:“聚合物母液濃度升高,造成母液黏度升高,會導致注聚泵容積效率的下降,也就是說聚合物母液在泵閥腔內重復吸入排出,注聚泵做功效率下降,導致了單耗的上升?!?/p>
“老師,你的講解解開了藏在我心中許久的疙瘩。我明白了,聚合物剪切率上升肯定也是容積效率下降造成的,解決的辦法是適當降低母液配制濃度。我說得對嗎?”程芳又問道。
楊工聽了頻頻點頭。
9#注聚站員工李秀芳說:“原來培訓時,有些知識太深奧不好懂,有些知識當時好像學會了,但沒有實際操作,過后很快就忘得干干凈凈了。因此感覺學了效果不大,也派不上用場,感到學習實在是件苦差事?,F在這樣的培訓,我還真搞懂了,原來我對安裝注聚泵柱塞這樣的活兒根本不敢動,現在可以自己動手了,學的知識有用處了?!?/p>
程芳接過她的話頭說:“設備解體后,我們對設備結構看得一清二楚,原來我們根本不懂三連桿機構是咋回事,更別說高深的理論了,現在看得真真切切,沒法不懂。過去培訓課滿堂灌,有時老師照著書本念,我們聽得沒有興趣,現在把課堂搬到了崗位上,方便。老師現身說法,真實?,F場排除故障,實在。這樣的培訓課非常對我們的口味!”
如今,這樣的技術培訓形式已在企業(yè)被固定下來。
今天的孤東三采中心注聚二隊,安全培訓不再拘泥于過去的形式,而是著眼于員工的實際需求,為員工量身訂做培訓方案,員工想怎么學,老師就怎么教,把課堂搬到現場,理論聯系實際,面對面地講,手把手地教,教學互動,增加了員工的參與性,讓員工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質疑,老師現場答疑。相互間觀點雖有碰撞,有交鋒,卻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也引起了員工更多的思考,使大家在討論的過程中共同學習、共同提高。
一線員工的技術培訓就像穿衣一樣,需要量體裁衣。用員工的話說,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近年來,注聚二隊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質疑式互動培訓。
一是收集員工的培訓需求,由員工出題,再組織編寫教材,量身訂做培訓方案,把原來員工不愿意聽、培訓效果不佳的內容從培訓教材中刪除,實現從眾口難調到自助餐和眾口好調。
二是采取員工認同的靈活的培訓方式,如把培訓課堂搬到設備車間、操作現場、班組崗位,進行實物培訓,注重員工動手實踐能力的培訓。
三是培養(yǎng)員工凡事喜歡思考和刨根問底的習慣,鼓勵員工像程芳那樣,向書本和專家學習,但不唯書本、不唯專家,而是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向權威挑戰(zhàn),在實踐中提煉自己的觀點,形成自己的見解。
四是培訓不搞“一授了之”,而是建立授后再培訓機制,做好講授的“上篇文章”,更要做好“授”后效果跟蹤、考核再培訓的“下篇文章”,以鞏固培訓成果,直到知識真正為員工所掌握。
編輯玫 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