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展
2008年7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右江礦務局那讀煤礦發(fā)生一起特別重大透水事故,事故發(fā)生時共有57人被困井下,其中21人獲救, 36人死亡。
我在搶救現場的5天,是感觸頗多的5天。
全力排水 搶救被困人員
7月22日,就在我抵達事故現場之前,已經得到13名礦工被救升井的消息。地方政府官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都紛紛趕赴現場,并于21日晚成立了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
到達現場后,我就跟隨著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開展工作,此時最重要的事就是救出井下礦工。
在獲救的礦工中,有一位身體狀況較好、意識清楚的礦工,他回憶說在逃生過程中,在4304巷道還看到了十幾名同伴。4304工作面是井下標高最高的地方,專家分析,如果井下人員被困于此,生還希望最大。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立下“軍令狀”:把此巷道作為重點,在22日下午6點之前,徹底探清此巷,營救可能被困的人員?!爸灰€有一線希望,就要不惜一切代價搜救被困礦工”。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為此決定,按照既定方案,進一步完善救援體系,分工負責,明確責任。
下午6點得到消息:4304工作面打通,但是沒有發(fā)現被困礦工。據救援隊員描述,井下只能看到一些零散的礦工帽和礦燈,估計是被透水沖走的礦工遺留下來的。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綜合潰水的流向等各種情況認定,與4304工作面垂直的4301工作面成為最有可能發(fā)現被困礦工的地方。后來事實證明,大部分遇難礦工在4301工作面的機巷和料巷被發(fā)現。
現場救援隊員說,他們已經深入到了透水點,發(fā)現透水水勢較猛,但水比較清,同時帶入了大量新鮮的泥沙。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的專家對這個情況非常擔心,因為新鮮泥沙的出現,很有可能意味著井下透水已經和外界連通,甚至和地面水系連通。如果屬實,搶險救援工作將陷入更加不利的局面。
專家分析了該礦7月份的涌水量資料,發(fā)現期間2次井下涌水量的突然增加均在當地出現暴雨后2天左右的時間,并在涌水峰值出現后的2到3天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專家指出,現在就說透水直接與外部水源貫通為時尚早,最大的可能是該礦通過附近的老窯與地面水源貫通。
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要求地方有關部門,根據專家的指示做好地面水源的圍堰工作,并要求水文組在現有情況分析基礎上,嚴密觀測地面水位的變化情況,制定防范措施,保證地面水不滲入井下,不給排水工作增加壓力。同時,要求井下的救護隊配合進行井下水位觀測。
與此同時,縣氣象臺傳來令人擔心的消息:在未來的24h內有大到暴雨。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當即指示有關部門,要嚴密監(jiān)控右江等周邊河流的水位變化,隨時采取有效措施,嚴防地面水源涌入礦井,確保井下施救安全。
22日深夜,現場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的燈光依然亮著,堅守在井口的政府官員、專家連夜開展工作,成立了排水、通風、救援、水文等8個小組,并設立了現場井上指揮部和井下指揮部。
23日,大雨如期而至。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趙鐵錘局長、彭建勛副局長等一行冒雨再次來到事故現場,并針對排水、通風、水文、救護4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經過連續(xù)的排水,截至23日下午5點,井下大巷積水已經基本排空,主排水能力為300m3/h,根據現場指揮部制定的方案,23日晚將開始對4301工作面進行排水?,F場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指示排水組:當前的首要工作是保證井下正常供電。同時計算整個4301工作面的水量,加大排水力度。排水工作要有施工措施,落實到每個施工人員。
據通風組負責人介紹,礦井地面風機運轉正常,并設立了專人進行檢查;井下通風系統(tǒng)穩(wěn)定可靠,在需要局扇通風的地段,在保證局扇安全運轉的前提下增加了備用風機。同時,在井下比較重要的8個點設立了檢查站,隨時監(jiān)控井下有害氣體和風量情況,保證井下搜救作業(yè)安全。
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提出,通風工作要實現2個保證、一個重點,制定一個預案。2個保證是保證所有負壓通風系統(tǒng)正常運轉,保證所有局扇通風安全有效;一個重點是對重點地點要每小時測定一次有害氣體濃度和風量情況;制定工作面壓力失衡后瓦斯一旦涌出的安全措施預案,做到檢測有圖、數據成表,一旦發(fā)現瓦斯超限,立即通報井上、井下指揮部。
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命令救護組要在24日4301工作面基本具備搜救條件的時候,立即組織搜救,盡最大的努力搶救被困礦工。同時,加大井下清渣清淤工作,制定施工進度表。
由于事故礦井缺乏周邊地質資料信息和周邊小礦井的情況資料,23日上午,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專家和相關技術人員冒雨對礦井周邊500m范圍內的老窯進行逐一排查,共發(fā)現18處有滲水可能的危險點。當然,這18個小煤礦在那讀礦的地質資料中完全沒有記錄。
25日,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事故調查司商登瑩司長和專家下井現場勘察了險情。據介紹,由于巷道狹窄,清淤突擊隊只能輪番作業(yè),加之大量的淤泥、煤渣堵塞巷道,清淤進度每小時只能推進3~5m。同時,由于4301工作面比透水點所在的4304工作面地勢低,大量積水涌入,長時間的積水浸泡已使工作面多處垮塌、淤泥堆積,使救援工作更加困難。
自25日晚11點至26日上午9點,救護隊共清理巷道6.6m,打通了關鍵點。但由于巷道瓦斯?jié)舛瘸瑯恕⑶逶逵俟ぷ魅蝿掌D巨、工作環(huán)境惡劣等因素影響,救援工作遇到了困難。25日晚,為了鼓舞士氣,現場救援指揮部開了一個表彰會,表彰在25日夜間為搶險救援做出重大貢獻的救援隊員。
26日上午,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趙鐵錘局長在地方政府主要領導的陪同下,沿著泥濘的道路,來到事故礦井周邊有透水可能的老礦口,事故搶險救援指揮部的領導、專家查看了地面情況:這些老井口早就被封閉,現在已經變成一片甘蔗林,由于前兩天的大量降雨,甘蔗地里有大量的積水。專家分析,該事故礦井有可能通過附近的老窯與地面水源貫通。
下午5點,通向4301工作面的160多m垂直通道開始動工打鉆。井下的救援工作仍在繼續(xù),救援人員仍然在想盡辦法向4301工作面突擊。
到這里,我在現場的5天結束了。雖然帶著遺憾離開了現場,但是,并沒有放棄對整個事故救援工作的跟蹤。截至8月5日下午2點30分,最后2名失蹤礦工遺體找到。至此,36名失蹤礦工遺體全部找到,井下現場搶救工作結束。
現場5日中,記者看到大批從各地趕來的煤礦工人、救援隊員、醫(yī)療救護人員和武警官兵在現場待命,由于住宿條件緊張,在路邊的草地上經常可以看到換班的人員席地休息。他們有的已經堅守了二十幾個小時了,通紅的眼睛把疲憊明顯地寫在臉上,但是為了井下被困的礦工兄弟們,他們依然不辭辛勞。
貴州省派出了盤江煤電集團及黔西南州礦山救護隊,四川、河南及中國礦業(yè)大學也選調了防治水專家前來支援。據了解,有3位防治水專家從四川臨時抽調趕赴事故現場,他們分別來自四川省安監(jiān)局應急辦、防洪排水站和煤田地質局。專家對記者說:“兄弟單位出了這樣的事故,我們能幫什么就幫什么,四川大地震,廣西和全國的人民毫無保留地幫助我們,他們有困難,我們自當全力以赴?!?/p>
廣西、貴州救護隊和交通部南海救撈局等12個救護隊共20支救護小隊170多人,克服了瓦斯頻繁超限、采空區(qū)再次透水、頂板冒落、巷道低矮狹窄、雜物淤泥堆積等重重困難和險情,交替連續(xù)作業(yè),晝夜奮戰(zhàn),密切配合,表現出了不怕吃苦、不畏艱險的頑強戰(zhàn)斗精神。
事故原因:大水淹了龍王廟
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在《關于廣西右江礦務局那讀煤礦“7·21”透水事故的通報》中指出:據初步分析,該礦在探水過程中,發(fā)現透水征兆,但未及時采取措施,致使上部采空區(qū)積水潰入,水量約1.5萬m3,導致回采工作面被淹。透水事故的具體原因還待進一步調查。
8月10日,國務院廣西右江礦務局那讀煤礦“7·21”特別重大透水事故調查組成立,開始對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間接原因進行調查、分析、認定。在事故調查組成立大會上,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局長趙鐵錘在講話中指出: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該礦沒有落實探放水措施,違規(guī)開采防水煤柱,特別是在井下發(fā)現透水征兆后,仍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盲目掘進導致采空區(qū)積水潰入礦井,引起作業(yè)人員傷亡。事故反映出企業(yè)安全生產主體責任不落實,技術管理、安全管理和現場管理不到位,隱患排查治理不到位,當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監(jiān)管責任也不到位。
如果用一句話來比喻“7·21”事故,那就是:自己把自己的水打出來,自己的水把自己的井淹了。據了解,就在事故發(fā)生前,該煤礦在進行巷道開拓時,在4304工作面先后掘進了3個切眼。第一個切眼掘進17m就出現了透水征兆,然而礦方沒有采取任何措施,只是退出鉆桿,換個方向接著打。第二個打到30多m處,又出現透水現象。這都沒有引起指揮人員的重視,于是在第三個切眼打了70多m時,終于打通了臨近采空區(qū),老窯水潰入,造成了這起死亡36人的特別重大透水事故。
我國《煤礦安全規(guī)程》中對探放水有明確要求,并在多年的防治水工作中形成了“預測預報,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則。然而,該礦在掘進過程中,每個切眼都有透水征兆,但均未對此采取任何措施,直至透水事故發(fā)生,可以說該礦現場技術管理極度混亂。
另外,該礦生產布局和采區(qū)設計極不合理,4301工作面處在低位,事故后水直接流向工作面。礦井設計防水煤柱20m,而透水后經現場勘察發(fā)現,事故掘進工作面和小煤窯積水區(qū)只有3.9m的防水煤柱。該礦沒有查清楚老空區(qū)積水范圍、積水標高及積水量,對重大水患心中無數,防治水措施沒有針對性。礦上技術管理極度混亂。
救援緩慢:自以為是 拒絕專家
救援工作非常困難,直到26日上午,搶險救援工作才進入平穩(wěn)階段。然而,救援的困難不僅僅是因為地質條件的復雜,在國務院廣西右江礦務局那讀煤礦“7·21”特別重大透水事故調查組成立會議上,趙鐵錘局長指出:“事故單位個別人員在搶險救援中工作不主動、不認真,作風不實,影響了救援工作。如指揮部安排在井下透水點安設救災電話,一天多都沒有落實;沒有按時間和要求在井下設置有害氣體監(jiān)測點;瓦斯?jié)舛葒乐爻?,達到3%左右還匯報正常?!?/p>
事實上,由于4301工作面被確定沒有被困人員,下一步如何進行有效救援的難題擺在了現場救援指揮部面前,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的專家綜合各方意見后提出,在4304工作面機巷口采取分流措施,設立一號排水點,以保證潰入礦井的水不再進入4301工作面,降低一線的救援工作壓力,以實現有效救援。然而爭吵也從這里開始:事故礦負責人堅決反對,原因是“你們不懂……你們不了解情況……這里做不了……根本無法實現……”。
面對激烈的爭執(zhí),記者請教隨行的專家。專家告訴記者,從透水點透出的水通過4304工作面機巷口,一部分流入大巷,一部分潰入4304工作面,要想對4304工作面進行巷道整理,搶險救人,就必須阻止透水繼續(xù)進入工作面。在4304工作面機巷口筑立水壩,采取分流措施,讓所有的透水進入大巷,保證4304工作面的順利救援是當前最好的辦法。但是面對這位礦方負責人的態(tài)度,很多在場的專家在不斷地講解和說明之余都不斷地搖頭。一位專家干脆質問這位負責人:“你到底懂不懂技術?”爭吵進行了將近半個小時后終于結束了,經過不斷地說明,這位負責人終于明白了,可能也覺得不好意思了,他用手不斷拍著自己的腦袋說:“哎呀,我的腦子直了,這個我一開始沒想到?!?/p>
固執(zhí)的堅持結束了,如果真是為了救援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見,力排眾議,態(tài)度差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自以為是,浪費了原本就緊張的救援時間,讓記者不由得想問,這樣的礦井負責人,這樣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他治理下的煤礦究竟是怎么干起來的?
4304工作面機巷口采取分流,設立排水點的工作終于進行完了,現場指揮部提出井下保電是關鍵;在井下指導救援工作的指揮員也說,一號排水點絕對不能停,一旦停止排水,透水就會重新灌入4301工作面,如果這樣,巷道修復工作和救援進度將全部前功盡棄。
然而就在24日夜,井下停電1h20min。25日早上,在救援工作碰頭會上,井下指導救援工作的指揮員拖著沙啞的嗓子,近乎咆哮地說:“這么多天的救援進度,水一進來就全廢了。”當追問究竟是誰負責電力工作的時候,全場鴉雀無聲。
特別是后勤線,一開始管理極度混亂,一位井下救援人員“爆料”說,一線的救援隊員打電話上來要午飯,結果負責后勤的人員竟然回答說,我還沒吃飯呢,你們著什么急?聽者無不動容。
由于長時間被水浸泡,井下巷道很脆弱,25日聽取匯報的時候,就傳來了3位礦工在運送電纜的過程中由于巷道冒頂被砸傷的消息。
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局長、國務院“7·21”事故調查組組長趙鐵錘在事故調查組成立大會上這樣說:“事故單位個別人員在搶險救援中工作不主動、不認真,作風不實,影響了救援工作。……對這種失職瀆職的行為要嚴肅追究責任?!?/p>
“四不放過”:不放過搶險中的失職瀆職者
事故發(fā)生后,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的一把手親臨現場,指導地方開展搶險救援工作。廣西壯族自治區(qū)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書記、主席也親臨現場,更有副主席坐鎮(zhèn)指揮中心,不可謂不重視。地方上還調動了包括公安、武警、醫(yī)院、電力等部門的相關力量,規(guī)模不可謂不宏大。然而,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有些自認為事故后要被處理,或是受到牽連的地方官員,就會出現扯皮現象。記者經歷過多起事故調查工作,一般都要經歷3~4天的現場極度混亂期。記者認為這和我國現有的事故搶險救援機制有關。
這次搶險救援工作,應當促進我國安全生產事故搶險救援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凡是在搶險救援中辦事不力、消極怠工的,一經查實,應當以失職瀆職懲處。事故調查組也應當對事故搶險救援中的失職瀆職情況進行責任認定和追究。同樣,事故發(fā)生后,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責任人員未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未落實不放過、有關人員未受到教育不放過的“四不放過”原則中的責任人員和有關人員的范圍,都應當擴展到事故搶險救援中的失職瀆職人員。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國家安全監(jiān)管總局、國家煤礦安全監(jiān)察局是協(xié)助地方政府開展事故搶險救援工作的。作為地方政府,不能一門心思地只想依靠國家部委的力量,錯失救援時機。其次,地方應當建立安全生產事故搶險應急預案,明確分工,保證事故發(fā)生后在短時間內能夠調動一切力量進行第一時間的救援工作。特別是在事故發(fā)生后的前期,能夠抓住事故救援的黃金時間,盡最大可能搶救生命和財產,而不是慌張混亂,連后勤供應都出現問題。最后,作為對企業(yè)情況最為了解、對事故情況最了解的企業(yè)負責人,事故發(fā)生后應責無旁貸、無條件地配合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政府主管部門應對那些企圖投機、消極怠工、破罐破摔的人,依法從重懲處。
編輯余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