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泉琪
劉邦能得天下,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的“耳朵”,也就是說劉邦能“聽”得進去。只要你說得有理有據(jù),哪怕原來對此人非常反感,他也會改變態(tài)度,虛心請教,做到聽而能用,言聽計從。
酈食其游說劉邦,劉邦邊洗腳邊接見他,傲慢無禮。但聽酈生說“如果你希望聯(lián)合諸侯共誅暴秦,就不該傲慢地接見長者”,劉邦馬上把腳從腳盆中抽出來,起身穿好衣服,請他上坐,向他道歉,并虛心向他請教。
蕭何推薦韓信,說韓信是“國士無雙”,如果要爭奪天下,必用此人。于是劉邦聽從蕭何的意見,選擇吉日,戒齋設(shè)壇,當眾拜韓信為大將。
漢朝建立后,陸賈勸諫上書時常常引用《詩經(jīng)》、《尚書》中的話,“綠林大學(xué)”出身的劉邦不喜歡聽陸賈“掉書袋”,便破口大罵:“老子馬背上得天下,哪用得著這些破書爛文章?”陸賈給他講了一番道理:“陛下可以馬背上得天下,但能馬背上治天下嗎?假如秦朝統(tǒng)一江山后,效法先王以仁義布天下,陛下今天能身登大寶嗎?”聽了這話,劉邦頓時面露愧色,恭請陸賈為他講解“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道理。
劉邦的耳朵還善于“兼聽”,不搞“偏聽偏信”。
周勃、灌嬰等將軍曾向劉邦打過陳平的小報告:“我們聽說陳平在家里和他的嫂子有私情,不是個正兒八經(jīng)的人。而且他最初是跟隨魏王的,后來跑到項羽那里,現(xiàn)在又來投奔我們,可見是個反復(fù)無常的小人?,F(xiàn)在您給他當護軍的官,可我們聽說他在收各位將軍的賄賂,這樣的人如何能用?”
劉邦聽了又驚又疑,便把當初推薦陳平的魏無忌找來,責(zé)問他。魏無忌卻滿不在乎地對劉邦說:“我向您推薦的是他的才能啊!現(xiàn)在正是楚漢相爭的緊要關(guān)頭,我向您推薦奇謀之士,考慮的是他的計策能否有利于戰(zhàn)事。至于私通什么的,您又何必為這懷疑他的能力呢?”
后來,劉邦又把陳平找來,親自對他說:“先生,您先事魏,然后事楚,現(xiàn)在又來歸漢營,這不能不讓人多心啊?!?/p>
陳平躬身答道:“不錯,我事魏又事楚,是因為魏王和項羽都不能用我的計策,項羽更只任用他的親族圈中人。聽說您能用人,這才來投奔。我兩手空空而來,不接受一些賄賂,日子難過呀。如果我的計謀可以采納,希望您照用。您認為我沒什么可用的,我收取的錢財還在,任您封存。”
劉邦聽后連忙道歉,表示自己對他的了解和關(guān)心不夠,不但沒撤換陳平,還賞賜了他,拜他為監(jiān)護全軍將士的護軍中尉。原先打小報告的人從此不敢搬嘴弄舌了。后來的事實證明,陳平真乃“奇謀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