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卓琳老人對紅學的關懷
■文 / 呂啟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6526
卓琳老人生前平和低調,我尊重她的意愿,從未有只字落紙。今老人已逝,為了她的紅樓情結和殷切關懷,謹述此往事,以寄緬懷思念之情。
國家大事
7月29日,鄧小平的夫人、中央軍委辦公廳原顧問卓琳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和鄧小平一樣,卓琳也留下了這樣的遺愿:遺體和角膜捐獻出來,骨灰撒入大海。她要在大海深處,和鄧小平重逢。
卓琳,原名浦瓊英,1916年出生于云南宣威,父親浦鐘杰是當?shù)赜忻摹盎鹜却笸酢?,曾追隨孫中山北伐,并被授予少將軍銜。1937年11月,卓琳到延安參加革命,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8月,經(jīng)人介紹,與大她12歲的鄧小平結為夫妻。
8月10日,前來吊唁的民眾手捧卓琳的照片參加遺體告別儀式
人民記憶
從電視新聞中得知卓琳老人辭世的消息時,腦際立即閃現(xiàn)出12年前她關于紅學的一席談話。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與她近距離交流,永遠不會忘記。
1997年10月24日,星期五,那是一個刮風的晴朗天氣,上午9點,在地安門景山后街米糧庫胡同鄧宅,卓琳老人邀見了中國紅樓夢學會的馮其庸、杜景華、張慶善、林冠夫、付冬冬及筆者共6人。我們進入鄧宅面積不大、陳設簡樸的客廳,在卓琳老人兩側落坐。她興致很高,思維清晰,語言平樸,如話家常,以《紅樓夢》為中心,也及于小平同志的日常生活,與我們談了約個把鐘頭。
當晚,我將卓琳老人這次談話的主要內容做了一個追記,現(xiàn)據(jù)此稍做整理,記述如下:
我喜歡實話實說,“實話實說”現(xiàn)在是電視臺的一檔節(jié)目。早就想請大家來,趁天氣還暖和的時候,可前些日子文獻研究室來拍小平同志的生前居處,搞得很累,所以拖到今天。
我老了,今年81歲,內臟器官沒有什么毛病,但腰腿和手不行,所以不能練字學畫,只宜看書,看我喜歡的、本身又經(jīng)得起看的有價值的書,例如《紅樓夢》。年輕的時候,還沒讀過《紅樓夢》,我就會背《葬花詞》,可能是從我哥哥帶回的那些報刊上看到的?,F(xiàn)在看《紅樓夢》,不喜歡后四十回,那太低劣了。
我去逛書市,女兒陪著去的,看到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的《紅樓夢》(蔡義江先生的校注本)就買了來,后來作者又送了我一本,是精裝的,可是太笨重,只好拆開了訂成每十回一冊,容易翻。人老了,不喜歡看精裝書,小平同志也是。
《紅樓夢學刊》我還找不齊。我訂了一份。先前《學刊》在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出,就請李瑞環(huán)幫忙找,現(xiàn)在我直接到恭王府(當時學刊編輯部所在地)去找。(注:老人曾親往學刊編輯部,孫玉明同志與之交談,卻并未認出。)
我知道紅學有不同見解。我贊成遼陽說。樸方前些時去了沈陽、遼陽,他不放心我這個老太婆,怕我亂碰,就去調查研究,還帶回來馮先生的書。其實我早有了。我還不糊涂。
我從前年輕時還考上過北大物理系呢!只是沒能上。如果當年去讀,大概與王利器還是同學呢。前些時我看到他的名字,派人去看他,看有什么困難,并叫樸方送了他一張輪椅。見到名片,才知道王利器是那么大一個專家,我太冒昧了。
我不喜歡交結,不在外面活動,認識的人不多,不愿打擾人家。
你們有什么困難,可以直白地說。我見過你們上班的地方,房子老舊,人手也少。我看了你們那么多書,很想為《紅樓夢》事業(yè)做點事,做點貢獻,有所回報。調人太困難了,北京是金戶口。至于經(jīng)費上的困難,可以捐助,我是沒有錢的,不過可以找有錢的熱心人,幫助搞點學術活動。
你們看我這間屋子完全是老鄧生前的樣子,有家庭氣氛,那是雙面繡(鄧與孫女以及貓的雙面繡),那是生活照;他經(jīng)常坐這兩個椅子(她指了指身旁的兩把椅子)。
我家慣例,晚飯后有“自由論壇”,隨便什么都可以說。老爺子說,死后骨灰扔在抽水馬桶里,沖掉拉倒。我們說不行,還是扔在江海里吧,就是照著這樣做了。
有人說老鄧開放是因為他出過洋,我看不見得,那時他太小,才16歲。只是老鄧很重實際,總下去。第一個5年計劃蘇聯(lián)援建141個項目,他一個一個廠地去看,到鋼鐵廠從翻砂、鑄造到無縫鋼管出來,一道一道工序看,我也一同去看了。老鄧做事十分麻利,從不在辦公桌前長時間坐著,有什么該批該辦的迅速批完,然后站起來走走,或看書。
鄧小平、卓琳和孩子們在一起
他講話從不用稿子,從不要別人替他寫稿,總是直接講。他想好了就講出來,別人記下來整理后,他再看,再改,經(jīng)文字潤色后,就發(fā)表出來。三卷“鄧選”就是這樣出來的。
老鄧沒工夫看《紅樓夢》,太長;但看短篇,如出門開會帶著《聊齋》,空了就翻一段。老爺子也看金庸武俠,金庸送了一大箱書,里面是紙箱,外面包的是皮箱。
老鄧愛打橋牌,和朋友打,后來是和孩子們打。你們看書架上擺著的有橋牌協(xié)會送給老鄧的證書。(注:筆者注意到書架上有理論書、政治書、橋牌書、漢語大辭典,另有一排全是《紅樓夢》方面的書)。
聽說你們的《學刊》為擴大發(fā)行曾經(jīng)想擴大內容登別的東西,這樣就雜了,不好,不是專門刊物了。
我還缺一本書,紅學方面的,《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要平裝的。
以上是我當日追記的內容,盡可能保持原話和語氣,有不夠準確和妥貼之處,文責當由筆者自負。卓琳老人生前平和低調,我尊重她的意愿,從未有只字落紙。今老人已逝,為了她的紅樓情結和殷切關懷,謹述此往事,以寄緬懷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