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宇
喬恩·莫利先生是美國著名的形象設計大師,他曾做過一個著裝實驗。著裝實驗的目的是要搞清楚:按照社會中上層人士的習慣著裝,或按照社會中下層人士的習慣著裝,人們將如何看待他們的成功率,將如何與他們相處共事。
著裝實驗是分下面兩部分進行的:
首先,他調(diào)查了1632個人,給他們看同一個人的兩張照片。但他故意宣稱,這不是同一個人,而是一對孿生兄弟。其中一個穿著社會中上層人士常穿的卡其色風衣,另一個穿著社會中下層人士常穿的黑色風衣。他問調(diào)查對象,他們之中誰是成功者?結(jié)果87%的人認為穿卡其色風衣的人是成功者,只有13%的人認為穿黑色風衣的人是成功者。
其次,他挑選100個25歲左右的年輕大學畢業(yè)生,都出身美國中部中層家庭。他讓其中的50個按照中上層人士的標準著裝,讓另外50個按照中下層人士的標準著裝。然后把他們分別送到100個公司的辦公室,聲稱是新上任的公司經(jīng)理助理,進而檢驗秘書們對他們的合作態(tài)度。他讓這些新上任的助理給秘書下達同樣的指令:“小姐,請把這些文件給我找出來,送到我的辦公室?!闭f完后扭頭就走,不給秘書對話的機會。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按照中下層人士標準著裝的,只有12個人得到了文件,而按照中上層人士標準著裝的,卻有42個人得到了文件。顯然,秘書們更聽從那些比照中上層人士標準著裝人的指令,并較好地與他們配合。
喬恩·莫利先生從著裝實驗得出了這樣的結(jié)論:大多數(shù)人都是本能地以外表來判斷、衡量一個人的身份和地位,進而決定自己對一個人的態(tài)度。
(肖進摘自2009年8月5日
《上海家庭報》)
沉默的螺旋理論
佚名
傳播學中有一個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論”。是德國女傳播學家伊麗莎白·諾埃勒于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它描述了這樣一個現(xiàn)象:人們在表達自己想法和觀點的時候,如果看到自己贊同的觀點,并且受到廣泛歡迎,就會積極參與進來,這類觀點進而越發(fā)大膽地發(fā)表和擴散,而發(fā)覺某一觀點無人或很少有人理會(有時會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贊同它,也會保持沉默。意見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見的增勢,如此循環(huán)往復,便形成一方的聲音越來越強大,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發(fā)展過程。
“沉默的螺旋理論”提供了一種考慮問題的視角;團隊意見的形成不一定是團隊成員“理性討論”的結(jié)果,而可能是對團隊中“強勢”意見的趨同后的結(jié)果。需要注意的是;“強勢”意見所強調(diào)的東西,不一定就是正確的。當團隊中的少數(shù)意見與“多數(shù)”意見不同的時候,少數(shù)有可能屈于“優(yōu)勢意見”的壓力,表面上采取認同,但實際上內(nèi)心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這就可能出現(xiàn)某些團隊成員公開“表達的意見”與團隊成員“自己的意見”不一致。
要跳出沉默的螺旋,唯一的出路就是尊重少數(shù)派,聆聽反對者的聲音。
(曹麗摘自MBA智庫百科)
長命的垃圾
卓然
很多垃圾根本不能降解,要不就是以一種極其緩慢的速度在腐爛,慢得你可能都注意不到。
那么,我們?nèi)拥舻睦唧w要花多長時間才能降解呢?
玻璃瓶及玻璃制品的消亡需要100萬年。
混合廢塑料是塑料制品中最難消滅的,需要30萬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聚乙烯成分的白色垃圾自然分解需要500萬年左右。
電池:100年。
鋁加錫罐:59~100年。
可降解塑料袋:10-20年。
塑料涂層的牛奶紙盒:5年。
橙子皮:6個月。
廢紙:2-5個月。
最短命的垃圾是我們隨手扔掉的食物,用不了一個月它們就煙消云散了。但是廢棄食物還不到人類制造垃圾的5%,而長命的玻璃和塑料卻占垃圾的25%。
(史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