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前方 高俊民
[摘要]當今社會各方面發(fā)展都非常迅速,影視媒介的發(fā)展可謂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領域。目前鋪天蓋地的影視作品,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在校就讀的大學生也不例外。本文就當今影視媒介的作品對高校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做一簡要論述。
[關鍵詞]影視媒介;大學生;人生觀;影響
影視媒介作為高科技的產物,與其他大眾傳媒相比,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特別是隨著衛(wèi)星影視的普及,不少高等院校相繼成立了學校有線影視臺,同時學校還定期播放露天電影作品,這些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及時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學校教學和科研等各方面的動態(tài)。也有利于對廣大學生進行精神文明教育,活躍校園文化生活??梢娪耙暶浇橐殉蔀樵盒K枷胝喂ぷ鞯闹匾獌热莺烷_展工作的有效陣地。
一、影視媒介對大學生人生觀的積極影響
影視媒介具有以下優(yōu)點:1,快捷性;2,針對性;3,滲透性:4,形象性。這幾點都使得影視媒介迅速成為高校教育的重要形式。對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比如近年來一些影視劇如《亮劍》,《暗算》《士兵突擊》《誓言無聲》《恰同學少年》等優(yōu)秀電視劇依然是眾多電視臺的重播首選,《集結號》《我的長征》《云水謠》等優(yōu)秀電影作品緊扣時代脈搏,彰顯民族精神;在題材上高屋建瓴,在創(chuàng)作上獨具匠心,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突破傳統(tǒng)敘事窠臼,處處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認真研究總結這些影視作品成功的經驗對于指導今后的創(chuàng)作和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意義重大。
可以說,大多數影視媒介對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都是積極向上的。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影視媒介有利于大學生間接了解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現在大部分的大學生都是獨生子,所以他們在家里都是“小公主”“小皇帝”,他們是在長輩們的寵溺中長大的一代,從“皇宮”似的家里走向“象牙塔”似的學校,當代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可以說是很少。影視文化把豐富的社會信息傳遞給當代大學生,有利于他們間接了解社會,為他們以后畢業(yè)走向社會打下基礎。并能增強其對社會的責任感。就像《美麗的大腳》這種真實反映西部教育、生活等各方面情況的電影電視,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不僅僅是震撼,而是思考。他們看到了祖國另一片亟待他們去建設的地方,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2,影視媒介有利于大學生更加關注社會、熱愛社會
大學生求知欲強。好奇心大。電影電視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傳播各種知識信息,打破了校園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也打破了他們思想的相對封閉性。這樣大學生能夠獲取更多的信息,更加了解社會,關注社會,熱愛社會。影視中的助人為樂、扶貧濟困等優(yōu)良作風在現實生活中為大學生繼承并發(fā)揚。像《黑洞》《生死抉擇》等一系列反腐敗影視作品在大學生中也引起了強烈的共鳴,許多學生鼓掌表明贊同國家反腐敗。這些都有利于大學生的價值觀發(fā)展朝著社會、集體方向發(fā)展,而非孤立、個人方向發(fā)展。
3,影視媒介有利于增強大學生集體意識和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
當今,大量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引導著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發(fā)展朝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方向發(fā)展。比如一些影視片就是通過弘揚民族優(yōu)良品質,歌頌民族英雄,啟迪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感染、默化和教育學生。如《鴉片戰(zhàn)爭》中對愛國主義榮辱觀的詮釋,還有《長征》里集體主義的體現,以及《黃河絕戀》里對保家衛(wèi)國的歌頌,這些都對當代大學生人生觀有著積極的影響。
4,影視媒介有利于大學生形成樂觀、上進的生活態(tài)度
當代一些大學生因為自己的能力或學習成績不如別人而自卑,也有的因為不知道自己畢業(yè)以后干什么而茫然、消極。在許多優(yōu)秀影片的影響下,多數大學生是朝氣蓬勃,樂觀向上的。就像《阿甘正傳》里的阿甘,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沒有停止他奔跑的腳步。現在的許多大學生都會遇到人際關系、畢業(yè)找工作難等壓力,他們需要的正是樂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而優(yōu)秀的影片給予當代大學生的就是一碗溫暖的心靈雞湯。影視文化還具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作為現代緊張的工作、學習、生活條件下休閑、宣泄等調節(jié)緊張的情緒、生活節(jié)奏的功能。如現代武俠片《笑傲江湖》為觀眾提供一個與現實生活完全脫離的情景,讓人忘掉一切現實中的過度緊張、不愉快的事件。再如一些喜劇片為觀眾提供搞笑的情節(jié),或讓人輕松一笑,或讓人開懷大笑,對于緊張、煩躁、郁悶的現代人來說,是一件難得的生活快事。這也是當代影視從過去過于關注革命與改革的把文藝從屬于政治的傾向向關注人的生活的轉向。
二、影視媒介對大學生人生觀的負面影響
但是,在當今鋪天蓋地的影視作品中,也產生了不利于大學生人生觀的影響,比如對大學生愛情觀、價值觀、思想品德等方面造成了錯誤的引導。近年來,由于受到市場經濟和西方思潮的影響。一些影視創(chuàng)作出現了許多不容忽視的誤區(qū),如《流星花園》《英雄》《血色湘西》等作品血腥、暴力鏡頭不斷,而像被禁止播放的影片《藍風箏》、電視劇《林海雪原》等作品則是人物形象塑造嚴重偏離事實,還有一些諜戰(zhàn)劇和反特劇除了暴力還一味追求獵奇、驚恐、刺激和怪異。這些影視劇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很大,給高校德育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影視傳播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負面影響如下。
1,“淺智化”及人文關懷意識淡漠
“影視媒介與紙媒一樣是單向傳播,受眾永遠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可視媒介由于是點與點的連接,培養(yǎng)人點性思維,或說跳躍性思維,長期接觸影視傳播的人跳躍式想象力豐富。但邏輯思維能力較弱?!标P于電視普及所帶來的“淺智化”,美國、日本等國的西方學者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有所警覺,日本甚至有學者喊出了“砸爛電視”的口號。到今天,在媒體視覺化和影像化的后現代語境下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他們大都是在看電視、玩電腦游戲中長大成人的,他們看名著的時間非常有限。“只‘看不‘讀不僅成為普通人的習慣,在學校上學的學生在‘多媒體教學時代,學習知識也越來靠‘看不靠‘讀。這種現象不只應當引起教育界的重視。更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重視?!蓖瑫r,這種不利于受眾深度思考的單向傳播。更導致了大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衰減和人文關懷意識的淡薄。在市場經濟和商業(yè)社會的環(huán)境下,現代世俗倫理不斷降低價值目標和道德標準,正當合理的規(guī)范化訴求逐步掩蓋甚至替代了人類對卓越與崇高的美德追求。缺乏終極價值關懷成了現代人普遍的道德缺失,因之也成了現代社會最稀有的道德精神資源。
2,暴力沖動與性泛濫
心理學、教育學研究表明,大學時期是一個人意志、品格、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期,如果過多接觸暴力和色情影像。其受到的負面影響勢必很大。近年來,影視媒介呈現出暴力化、色情化傾向。其負面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兩方面。一是影像暴力誘發(fā)學生的暴力沖動。近年來的影視創(chuàng)作和傳播,不少作品表現出過度的暴力傾向。暴力影像和視眾的暴力行為聯(lián)系十分密切甚至普泛?!读餍腔▓@》在部
分地方臺播出后,引發(fā)了許多學生模仿,某些學生犯罪案發(fā)后。辦案人員在調查過程中找到不少極其暴力的影視作品。有報道指出其作案方式也是受了影視作品的啟發(fā)。二是影視作品過度的性暗示、性展示甚至直接的性描寫,對大學生性觀念、性行為影響巨大,甚至促成大學生的性泛濫,如《大鴻米店》《銀飾》《盲井》《盲山》《蘋果》《色·戒》等作品。影視媒介是一種富于誘惑性的強力傳媒,其道德影響力和毀滅力都不容低估。
3,歷史誤讀與英雄消解
一是導致對歷史的片面認識和誤讀。馬克思主義歷來主張“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的統(tǒng)一”。但我國影視作品近年來除了“戲說”潮。還出現一股“人性”“真實”之流,對歷史的述說有失偏頗,如《活著》《藍風箏》《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太陽照常升起》等作品。還有不少戲說歷史和背離馬克思主義的影視作品如《走向共和》《大唐歌飛》,特別是前期熱映的《色·戒》;或是對歷史予以誤讀和戲說,或是追捧弗洛伊德學說,以表現性和色作為藝術標榜,消解政治,消解正義。二是英雄人物塑造粗痞化、庸俗化,消解英雄崇拜。一部分影視作品完全以人性代替階級性和政治性,對英雄人物予以粗痞化、庸俗化塑造。如《林海雪原》《紅色戀人》《色·戒》等作品,由于過分片面挖掘人性,使正面人物的英雄性被大大地消解。電視劇《林海雪原》把一個扎根在當代中國無數讀者和觀眾心中數十年的戰(zhàn)爭英雄楊子榮庸俗化和丑陋化,將其塑造為一個不修邊幅、滿口臟話、素質低下的形象,使理應為大學生所期待和渴盼的英雄形象被消解,甚至走向反面。
三、高校德育應對影視媒介負面影響的對策
1,影視創(chuàng)作和傳播必須堅持“三性原則”
“三性原則”即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是1996年長沙電影工作會議確定的指導中國影視生產和發(fā)展的科學決策。因此,高校教育者應該也必須以大學生的最高利益為前提,以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緊扣“三性原則”,積極創(chuàng)造服務大學生、滿足大學生健康的精神審美需求的影視媒介產品。
2,影視媒介要繼承和弘揚民族優(yōu)良的道德文化傳統(tǒng)和倫理精神
要正確對待歷史,正確表現英雄人物,努力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先進的影視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倫理性文化,這種倫理性具有尊師孝親、修身自律、勤勞節(jié)儉等一整套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同時,又因為這些觀念和價值追求,從而使中華民族具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和親合力。從整個人類發(fā)展史來看,倫理、道德是維系社會秩序的重要紐帶。引導歷史題材的影視媒介,幫助和誘導大學生藝術化、影像化地認識歷史。獲取歷史的養(yǎng)料。
3,高校影視媒介德育“全息化”
所謂全息化,本指對事物所在空間的全部信息予以處理和控制。由于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大量受到影像文化的熏陶和浸潤,各種影視現象、影視作品、影視人物、影視景觀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包括人生抉擇都有極大的影響。尤其是歐美國家那些滲透宗教精神和國家意識的作品。對大學生尚在發(fā)育、尚未完全定型的心智很容易產生激蕩和沖擊,并不斷誘使其背離道德責任,超越道德底線。因此。針對上述影視現象,面對影像傳播網絡化、多元化態(tài)勢。高校德育工作應因勢利導,從藝術層面積極地進行正面引導。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借助素質教育講座,借助班主任、輔導員,動員一切可能的資源和手段“全息化”、生活化地傳授相關知識,包括影視文化、影視鑒賞理論和方法等,指導學生藝術地而非庸俗地接受影視作品,看待各種影視現象。其次,把影視德育最大可能地融入到各門專業(yè)課程之中,融入到每位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之中。影視是一門綜合藝術,涉及文學、音樂、美術、歷史、政治、經濟、管理、物理、化學等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