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君
面對眾多候選人,也許阿富汗選民只有兩個選擇:在卡爾扎伊和其他的“卡爾扎伊”當中選擇
2009年8月25日,按原定計劃已經推遲了3天,阿富汗大選計票初步統(tǒng)計結果還沒有出來。
“放在阿富汗的歷史中,大選的意義不言自明;但誰能贏得大選,不是這次選戰(zhàn)的看點?!敝袊缈圃簛喬芯繂T葉海林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我們不要去預測大選結果,比較一下卡爾扎伊和前外長阿卜杜拉等候選人,就會發(fā)現在阿富汗目前的情況下,無論誰當上新總統(tǒng),內外政策都不會有太大差別,都很難在短期內改變阿富汗的當前格局,無論往消極方面,還是往積極方面。”
卡爾扎伊和其他的“卡爾扎伊”
面對眾多候選人,也許阿富汗選民只有兩個選擇:在卡爾扎伊和其他的“卡爾扎伊”當中選擇。
阿卜杜拉以前是卡爾扎伊政府的外交部長,加尼是以前卡爾扎伊政府的財政部長,巴沙爾多斯特是以前卡爾扎伊政府議會中的議員。他們所有人都參加了2001年至2008年期間的阿富汗重建和發(fā)展。如果說卡爾扎伊干得不好的話,他們這些人都是有責任的。這些人至少不能說“他們干得好,而卡爾扎伊干得不好”。
至今,阿富汗政府并沒有獨立的財政體制,發(fā)展計劃必須得到美國等國際力量的贊同。在這種情況下,不考慮阿富汗人民的感情因素,美國挑選誰,誰就對阿富汗內政和經濟發(fā)展就有了發(fā)言權。
根據阿富汗大選程序,如果在第一輪選舉中沒有候選人得票超過50%的選票,那么領先的兩位候選人將進入第二輪對決。也有觀點認為,一旦進入第二輪,卡爾扎伊很可能面臨阿卜杜拉的強勁挑戰(zhàn)。
“目前還不能說卡爾扎伊獲勝是鐵板釘釘,因為阿卜杜拉選情不斷看漲。也就是說,如果卡爾扎伊被拖入二輪的話,阿富汗的選情可能生變。未能得勢,但又不想支持卡爾扎伊的候選人將聯(lián)合起來支持阿卜杜拉,這樣的話會極大縮小阿卜杜拉與卡爾扎伊之間的差距。”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王世達表示。
根據阿富汗媒體報道,大選投票率出現“北高南低”的不均衡狀況,可能導致選舉進入第二輪,對普什圖族的卡爾扎伊不利。普什圖族選民集中在東部和南部,南部地區(qū)是卡爾扎伊的傳統(tǒng)票倉。相比之下,前外交部長阿卜杜拉的主要票源在北部。這里局勢相對穩(wěn)定,投票率較高。
一旦選舉進入第二輪,塔利班將借機發(fā)動更多襲擊,加劇局勢動蕩。
更令人擔憂的是,由于卡爾扎伊和阿卜杜拉分別代表了阿兩大民族,選舉爭議最終可能導致嚴重騷亂,甚至激起民族仇恨。
“阿富-巴”新戰(zhàn)略的試金石
“看起來,我們擁有一次成功的選舉,盡管塔利班試圖破壞它。”奧巴馬21日也在白宮發(fā)表講話,祝賀阿富汗選舉。不過,作為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未解釋,他為何以“我們”作為在阿富汗“擁有一次成功選舉”的主語。
《華爾街日報》等美國主流媒體8月21日發(fā)表評論認為,對于奧巴馬政府而言,選舉能順利舉行,過程比選舉本身更有意義。
“我認可這種觀點?!比~海林表示,這次選舉應該說是“阿富-巴”新戰(zhàn)略的試金石。奧巴馬政府需要阿富汗政府舉行成功大選,戰(zhàn)勝或者挨過塔利班組織的破壞行動,來驗證他的新政。
今年3月27日,奧巴馬公布了醞釀長達兩個月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新戰(zhàn)略。目標很明確,擊敗、鏟除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邊境的“基地”組織。
新戰(zhàn)略最引人注目之點是將巴基斯坦因素納入到新戰(zhàn)略框架中,阿富汗的未來無可避免地同其鄰國巴基斯坦聯(lián)系在一起。另一重點是將繼續(xù)向阿富汗增兵。
此外,鑒于阿富汗中央政府對外省與地方失去控制,新戰(zhàn)略決定不能僅依賴阿中央政府,而要加強對各省及地方政府的接觸與支持,從而讓塔利班和“基地”組織失去基礎。同時將試探與塔利班中的較溫和部分進行接觸與談判,以孤立和打擊極端分子。
只有阿富汗大選大體上能保證順利進行,才能體現美國在阿富汗的成績,否則將是奧巴馬新戰(zhàn)略的重大挫折。所以,這次選舉能不能順利舉行是美國政府最關心的。
“選舉與其說是選給阿富汗的,不如說是選給別的國家的人看的?!?不愿具名的研究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美國8年前主導發(fā)動阿富汗戰(zhàn)爭,以打擊恐怖主義為目的,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但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爆發(fā)后,美國注意力被牽制到伊拉克戰(zhàn)場,導致阿富汗政治、經濟等重建進程緩慢。伊拉克戰(zhàn)爭也逐漸讓美國“失去了道義上的制高點”。
外國部隊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還遭到阿富汗人民的強烈反感。為減少傷亡,外國駐軍經常使用空襲手段打擊塔利班武裝目標,大量平民喪生在炮火之下。另外,阿富汗政府沒能給人民帶來期待已久的實惠,社會治安混亂、政府缺乏權威、腐敗盛行、毒品泛濫、軍閥割據等局面,讓民眾對外國駐軍和中央政府產生失望和反感情緒。
美國在阿富汗戰(zhàn)爭初期擁有宏偉的戰(zhàn)略藍圖,希望把這個連接中亞和南亞、在地緣政治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國家打造成“南亞的瑞士”和“民主的樣板”,推行西方價值觀和民主。但隨著阿富汗戰(zhàn)勢日益嚴峻,美國逐漸清楚地意識到“不能把自己的意圖強加給阿富汗”,因此奧巴馬在新戰(zhàn)略中將阿富汗戰(zhàn)爭目的限定為防止其淪為國際恐怖主義滋生地。
“這樣的限定不但有利于穩(wěn)定地區(qū)形勢、打擊恐怖主義,同樣更容易被美國國內選民所接受?!敝袊鴩H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榮鷹評論說。
事實上,選舉期間的襲擊活動顯示,經過8年之后,塔利班還是有著很強戰(zhàn)斗力,加上在巴基斯坦境內活動的“基地“組織,美國的反恐情勢,并沒有比“9?11”事件發(fā)生的時候有所改善?!?/p>